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匠心,在每一次齒輪的咬合間淬煉;夢想,在每一寸產教融合的熱土上生長。
在澎湃向前的時代浪潮中,合肥職業技術學院正以“合職探索”,書寫職業教育回應時代、服務發展的生動范本。
這里,是技能的練兵場,更是夢想的孵化器;這里,課堂與車間無縫銜接,學習與創造同頻共振……
近年來,學校深度融入合肥這座“創新之城”的發展脈動,通過構建深度的產教融合生態,將萬千學子鍛造成支撐區域產業升級的生力軍,為新時代職業教育提交了一份沉甸甸的“合職答卷”。
![]()
合肥職業技術學院校園風景。合肥職業技術學院供圖
產教融合:課堂與生產線的“無縫鏈接”
打破圍墻,方能“育”見未來;深入一線,始得真知灼見。
步入合肥職業技術學院與蔚來汽車共建的實訓基地,映入眼簾的不是傳統課桌,而是拆解待研的新能源汽車真體。學生們身著工裝,在企業導師朱肖烈與學校教師王岑的聯合指導下,精準進行電池檢測、電機調試。場景的轉換,標志著教學模式的根本變革。
“在這里,前沿技術觸手可及。昨日理論,今日就能在‘準工廠’環境中轉化為實踐。”汽車應用與軌道交通學院學生張家寶的感言,道出了產教融合的核心價值。王岑老師指出,校企深度互動讓教師能實時獲取產業一線標準與需求,確保教學不與市場脫節。“我們的學生畢業時,已具備近半年的‘實戰經驗’,實現‘零距離’上崗。”
![]()
學生在合肥職業技術學院新能源汽車綜合實訓中心學習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合肥職業技術學院供圖
這僅是合職院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戰略的一個縮影。學校緊密對接合肥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動態優化專業設置,與行業龍頭共建產業學院、訂單班與實訓基地,構建了“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辦學新機制。課堂與車間的壁壘被徹底打破,學生在真實職業環境中淬煉真本領,教育質量與產業需求實現同步進化。
“我們與企業的合作,已超越簡單的實習安排,邁向課程開發、師資互聘、項目研發的全方位深度融合,”校方負責人強調。通過此舉,學校成功實現了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為地方產業輸送了大量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痛點破局:在真實挑戰中鍛造“問題解決力”
真正的教育,要賦予學生直面復雜世界并動手改變的勇氣與能力。
在2024級制藥工程專業的《化學綜合實驗》課堂上,一場“從0到1”的產教融合實踐正生動上演。沈慧老師以企業真實需求為導向,引領學生完成“天然草本精華驅蚊液”的全流程研發,將專業課堂打造為連接學術與產業的“前沿練兵場”。
針對往屆學生實踐中暴露的“發現問題能力弱、團隊協作低效”等痛點,沈慧老師課前便聯合企業技術骨干,將生產實際難題轉化為核心教學課題。當“制作天然驅蚊液”的任務發布,學生直面首個“企業級挑戰”:需在消化文獻、標準及專利后,獨立完成從配方設計到工藝優化的全鏈條探索。
實驗室化身“微型生產線”,學生們歷經晝夜交替的“方案攻堅”,在專注與協作中,不僅生產出合格產品,更完整復現了企業“設計-研發-生產-評價”的全流程。最終提交的不僅是產品,更是包含實驗方案、記錄視頻、檢測報告及用戶調研數據的“產業級”項目成果包。企業導師以行業標尺“精準把脈”,使學生直面產業真實需求。這種“課堂-企業”的雙向奔赴,不僅強化了專業技能,更培育了“用行業語言溝通、以團隊角色定位”的卓越職業素養。
![]()
合肥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在實驗室進行滴定分析基礎實驗。合肥職業技術學院供圖
“第一次體驗到從創意到成品的全鏈條挑戰,方知專業知識能如此‘落地生花’!”學生的感慨,印證了實踐教學的深刻價值。這場以驅蚊液為載體的課程,不僅是產教融合的范本,更是人才培養向“應用創新型”戰略轉型的縮影。沈慧老師深有感觸:“當知識能解決真實問題,當課堂能回應產業需求,學生眼中才會閃耀出對專業真正的熱愛與追求。”
以鉆研回應需求,以實踐書寫擔當。合肥職業技術學院在方寸實驗室中,成功構筑起從知識學習到產業應用的橋梁,引導學生聚焦真實世界,面向社會需求,大膽思考,勇敢實踐,在探索中增長才干,在突破中實現價值。這不僅是教育模式的革新,更是一份面向未來的堅定承諾——致力于培養企業與社會最急需的新生力量。
以賽促學:構筑“教-學-賽-用”價值閉環
賽場,是檢驗學習成果的試金石;創新,是驅動學生成長的源動力。
依托學校微尺寸儲能材料實驗室,23儲能班的胡芯彤、戚雅群、荊文策三位同學組建科研小組,成功研發了一款被動防護涂料。該成果能在動力電池模組熱失控初期發揮高效隔熱與阻燃作用,為電池安全構筑關鍵屏障。在合肥(新站)高新技術產教聯合體現代職業教育公共實訓平臺行業導師龔亞飛的指導下,項目成功走向產業化實踐。憑借此創新成果,小組不僅在2024、2025年連續兩屆安徽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斬獲二等獎,更在今年榮獲安徽省大學生創新大賽金獎。
![]()
合肥職業技術學院科研小組在市域產教聯合體現代職業教育公共實訓平臺進行科研成果產業化探索。合肥職業技術學院供圖
與此同時,經貿旅游學院的汪佳彤同學與團隊成員,心懷“讓大棚會說話”的兒時夢想,立志將所學知識播撒于鄉村沃土。他們創立公司,致力于研發讓農民“用得起、用得好、用得省”的大棚智能傳感器。團隊成功研發出微型化集成傳感器,通過實時監測與遠程控制實現“云種植”,以其低功耗、低成本、易部署的優勢,有效幫助菜農降本增效。目前,團隊已獲多項項目支持及4項專利,與安徽多家企業簽訂20余份訂單,合同金額達30余萬元,真正以數字化智慧為鄉村振興譜寫了動人的“鵬程萬里”的篇章。該項目同樣榮獲2024年安徽省大學生創新大賽金獎。
一批批學子在創新創業的舞臺上嶄露頭角,將奇思妙想轉化為推動社會進步的有益成果,展現了新時代職業院校學生敢闖會創的卓越風采。
扎根合肥,服務社會。近年來,合肥職業技術學院銳意革新,將創新創業基因深度融入人才培養血脈。學校鼓勵學子突破書本束縛,勇敢走向真實社會舞臺,以敏銳洞察回應時代需求,以扎實實踐破解現實難題。一段段將創新思維與社會責任緊密結合的探索之旅,不僅鍛造了學生敢闖會創的硬核實力,更在他們心中深植了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種子。展望未來,這片創新的沃土必將孕育出更多兼具夢想與行動力的時代新人,為區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動能。
多元賦能:構建協同育人新生態
獨行快,眾行遠。協同,是解鎖產教融合深層價值的密碼。
2024年底,教育部發布《關于2024年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遴選結果的公示》。合肥職業技術學院作為牽頭學校申報的案例《打造合肥(新站)高新技術產教聯合體,助推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成功入選,標志著學校在產教融合領域的探索與實踐獲得國家級認可。
近年來,學校高度重視產教融合高質量發展,積極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改革實踐,強化“一體兩翼”重點任務建設。此次案例的成功入圍,是學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產業轉型升級”責任擔當的生動體現。
案例聚焦合肥(新站)高新技術產教聯合體項目的具體實踐,通過政府、學校、企業等多方緊密協同,合力打造“兩園區”、共建共享“三平臺”、建立專業設置動態調整機制,并建設現代產業學院,實現了資源的高效整合,促進了產教深度融合,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學校牽頭成立的四大產教聯盟,涵蓋智能制造、現代服務業、信息技術等關鍵領域。這些聯盟以聯合體形式運作,實現了政府、學校、企業、行業等多方資源的有效整合與共建共管共享。
“在聯盟框架下,我們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開發課程資源,甚至聯合開展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該校一位參與產教聯盟建設的教師介紹。這種協同育人機制極大地提升了人才培養的針對性與實效性,加速了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德技并修:為匠心注入時代靈魂
器惟求新,人惟求德。無匠心不足以精其技,無情懷不足以承其重。
職業教育,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合肥職業技術學院深信,一流的工匠,不僅需要精湛技藝,更需要深厚的家國情懷與崇高的職業精神。
在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大國工匠精神”專題課上,理論講解與榜樣引領相結合。勞模、優秀校友走進課堂,以鮮活的奮斗故事,深刻詮釋“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精神內核。校園內,“職教活動周”“科普宣傳月”等活動如火如荼,營造出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濃郁氛圍。
學校持續打造“山水”主題文化品牌。今年上半年舉辦的2場“山水講堂”,分別邀請“時代楷模”曲建武教授、安徽省著名作家許春樵開講。5月,“山水德技學堂”正式開班,第一期“青言政能量”主題活動邀請安徽省第三屆大學生講思政課比賽獲獎師生代表,以青年視角展開思政教育創新研討,探索新時代思政育人新路徑。“山水”文化的宣傳引領效果與品牌聲譽持續提升。
![]()
合肥職業技術學院首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節上,學生們在學習制作螺鈿。 人民網記者 王曉飛攝
“我們培養的學生,未來將是合肥市各行各業科技創新的生力軍。他們的‘匠心’,必須扎根于報效祖國的堅定理想信念之中。”校方負責人強調。通過構建“三全育人”大格局,學校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為學子扣好職業生涯的“第一粒扣子”,讓技能報國成為他們最堅實、最深沉的人生信仰。
潮涌江淮,千帆競發;匠心筑夢,不負時代。
面向未來,合肥職業技術學院將繼續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深度融入區域經濟發展大局,以更高標準、更實舉措,為強國建設培育更多德技雙馨的“江淮工匠”。
如今,一批批學子正帶著從校園孕育的創新精神與實戰能力,意氣風發地走向廣闊天地。他們的奮斗故事,是合職院教育理念最生動的注腳;他們的璀璨未來,必將為這座城市譜寫出更精彩的時代華章。(陶偉、楊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