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圖查看詳情
“兩條腿快速腫脹就像吹氣球一樣,皮膚都要撐破了!”回憶起最危急的時刻,51歲的王先生仍心有余悸。
因外傷及骨折手術后臥床導致下肢深靜脈血栓,又疊加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多重誘因引發(fā)靜脈血栓“大暴發(fā)”,王先生從腹部到雙下肢靜脈被血栓“堵死”,命懸一線。在當?shù)乇J刂委煙o效后,他跨越2000公里直奔浙大二院,血管外科團隊憑借對血栓疾病的深刻理解和對患者個性化的精準治療與仔細操作,依托醫(yī)院精準的凝血監(jiān)測技術,歷經“經導管溶栓、機械減容吸栓和高強度抗凝處理”,迅速緩解了患者癥狀,解除了高危肺動脈栓塞的致命風險。
骨折術后突發(fā)酮癥酸中毒
引發(fā)嚴重“血栓風暴”
雙下肢靜脈被血栓堵死
時間回到今年8月,體重200斤的王先生在工作中不慎摔傷,導致左側髕骨骨折需手術治療。術前發(fā)現(xiàn)左腿小腿已出現(xiàn)血栓,為防止手術中血栓脫落引發(fā)致命肺栓塞,當?shù)蒯t(yī)生為他置入了下腔靜脈濾器——這是臨床預防肺栓塞的“安全屏障”。
手術順利完成,但術后康復期的一系列不經意為后續(xù)危機埋下伏筆。因骨折術后早期需臥床制動,王先生活動量驟減;更關鍵的是,他雖然也用了常規(guī)劑量的抗凝藥物,但劑量顯然和體重不相匹配,雪上加霜的是,王先生有多年糖尿病史,血糖控制一直不理想,臥床期間突然出現(xiàn)惡心嘔吐,發(fā)現(xiàn)空腹血糖為23mmol/L(正常3.9-6.1),患者發(fā)生了糖尿病危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嚴重的酸中毒成為此次嚴重血栓疾病暴發(fā)點。血栓就像“野草”一樣瘋長。短短幾天,王先生的雙下肢、下腹部迅速腫脹,皮膚緊繃發(fā)亮,“腿腫得就像被迅速吹大的氣球,連褲子都穿不上,本已愈合的骨折手術傷口都被撐開了”。
檢查顯示,他的下肢靜脈、下腔靜脈已被血栓完全堵塞,更危險的是,原本用于“攔截血栓”的濾器,此刻已被血栓填滿,且血栓正沿著濾器向上蔓延……
“濾器上方的血栓一旦脫落,會順著血流沖進肺部,引發(fā)急性肺栓塞,嚴重的能致命。”當?shù)蒯t(yī)院醫(yī)生評估后認為治療風險大,技術復雜,血栓負荷量太大,若直接手術碎栓,大量破壞的血紅蛋白隨尿液排出時可能堵塞腎小球,造成急性腎功能衰竭,而溶栓治療又可能出現(xiàn)嚴重出血并發(fā)癥,最后建議進行相對安全的抗凝保守治療。
但一周過去,腫脹依然沒有緩解,反而進一步加重,王先生的下身及雙下肢嚴重脹痛,連睡眠都明顯受到影響。
跨越2000公里解除危機
之后,王先生家人又輾轉咨詢了當?shù)睾脦准裔t(yī)院,都沒有得到好的解決方案。后經親戚介紹,輾轉聯(lián)系上了浙大二院血管外科陳兵主任,轉機出現(xiàn)了。
王先生家屬將病情資料發(fā)送給陳兵主任,根據(jù)現(xiàn)有材料,陳兵主任判斷單純抗凝劑量不足,也無法快速消除癥狀,應采取外科治療手段進行溶栓或手術減容,迅速降低血栓負荷,并強化抗凝,才能盡快為患者解除危機。
家屬當即決定轉診杭州。但難題擺在面前:王先生下半身重度腫脹、雙腿無法彎曲,加上骨折未愈,如何跨越2000公里?在與航空公司反復溝通后,機組人員全程協(xié)助,最終順利抵達杭州。而另一邊,浙大二院血管外科也時刻溝通患者行程,安排了詳細的診療預案,患者一到醫(yī)院便直接收入急診搶救室。
“患者入院時,我們造影檢查時發(fā)現(xiàn)血栓長滿濾器,且右腎靜脈已經不顯影,說明血栓蔓延至濾器上方,已經堵塞了腎靜脈,病情十分危重。”陳兵主任說,如果直接機械吸栓,腎功能肯定扛不住;繼續(xù)單純抗凝治療,血栓負荷過高,下肢可能出血股青腫,同樣危及生命;需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血栓不斷蔓延的惡性循環(huán)。
國內領先監(jiān)測系統(tǒng)
破解“溶栓與出血”兩難
對王先生來說,治療的第一個難點,在于如何在“有效溶栓”與“避免出血”間找到平衡。
血栓負荷極重的患者需大劑量使用溶栓藥與抗凝藥,精準把握藥物劑量非常關鍵,一旦藥物劑量失控,可能引發(fā)腦出血、內臟出血等致命并發(fā)癥。
“這就像‘走鋼絲’,劑量少了血栓溶不掉,劑量多了則可能出血。”陳兵主任說,團隊的底氣來自浙二醫(yī)院血管外科和化驗室共同構建的國內領先的凝血檢驗和監(jiān)控系統(tǒng),包括床旁快速檢測、化驗室動態(tài)監(jiān)測,根據(jù)患者個性化需求實時調整溶栓藥與抗凝藥劑量。
“我們科室有血栓管理的規(guī)范流程,定期監(jiān)測凝血功能、血栓指標,同時嚴格水化治療保障腎功能不受損害,堿化尿液,嚴格控制血糖、血壓變化,實時調整藥物濃度。”陳兵主任介紹,這套溶栓診療規(guī)范是團隊多年積累的“看家本領”,在動脈溶栓、靜脈溶栓領域的監(jiān)測精度國內領先,“正是靠規(guī)范的診療流程、精準的凝血監(jiān)測,我們才能在使用大劑量溶栓藥、抗凝藥的同時確保患者的安全,我們建科十余年幾乎沒有出現(xiàn)因溶栓導致的大出血并發(fā)癥,獲得了非常好的治療效果”。
手術方案迅速執(zhí)行:團隊從王先生右側小腿穿刺,沿布滿血栓的靜脈一路上行,直到下腔靜脈濾器水平,置入溶栓導管,將溶栓藥與抗凝藥在血栓內部進行高效操作。為保護腎功能,團隊給予充分水化和利尿治療,確保尿液排出通暢,減少大量血紅蛋白對腎臟的損傷。
術后第二天,王先生下肢腫脹的痛苦迅速減輕,團隊根據(jù)實時監(jiān)測的凝血變化進行藥物調整,一周后,奇跡出現(xiàn):王先生的大腿腿圍從58厘米降至46厘米,會陰腫脹也明顯消退;復查造影顯示,下腔靜脈、雙下肢靜脈的血栓已溶解了大部分,右腎靜脈血流恢復通暢。“血栓溶解速度超出預期,這為后續(xù)手術清除殘余血栓創(chuàng)造了最佳條件。”陳兵主任說。
手術“吸栓”逆轉危機
術后五天順利出院
此時,雖然血栓消除了不少,但還達不到完全緩解的程度,下腔靜脈和下肢靜脈仍有不少血栓,患者始終處于血栓負荷高,隨時血栓可蔓延的風險。團隊決定采用更加積極有效的“機械吸栓減容手術”,將殘余血栓利用專用器械碎栓后吸出,迅速改善血栓環(huán)境“減容手術原理就像‘血管吸塵器’,準定位血栓,將血栓利用器械破碎再去除”。陳兵主任介紹。
但風險仍在:破碎血栓的同時會破壞大量的紅細胞,形成大量血紅蛋白尿,處理不當可能會堵塞腎小管,造成急性腎功能衰竭,這正是當?shù)蒯t(yī)院最初顧慮的問題。
手術中,團隊同步啟動腎功能保護方案:通過靜脈補液、堿化尿液藥物,加速血紅蛋白排出;同時,密切監(jiān)測尿量、尿液顏色及腎功能指標。手術歷時1小時順利完成,術后1小時,王先生的尿液果然呈醬油色,但在團隊的精準干預下,僅2小時后,尿液便逐漸轉為淡黃色,腎功能指標一切正常。
術后第一天,王先生就能在床上活動腳踝;第三天,腫脹基本消退,能借助助行器下地;第五天,復查顯示血栓已完全清除,腎功能無異常,順利出院。
出院時,王先生的腿圍已降至40厘米,基本上恢復如初。他和家人激動不已:“現(xiàn)在終于能正常走路了,這趟杭州來得太值了!”
![]()
(患者王先生出院時,和陳兵主任握手道謝。)
信任與細節(jié)
成就2000公里生命奇跡
“王先生的病情并不是非常困難的‘疑難雜癥’,而是‘細節(jié)疊加’的危機。”陳兵主任總結,王先生的病情惡化,源于多個“小問題”的累積:抗凝劑量不足、血糖控制不佳、術后臥床制動,每個細節(jié)單獨看都不是大問題,但疊加在一起,就引發(fā)了“血栓風暴”;而治療成功,同樣源于細節(jié)的把控——從轉診前的遠程精準判斷,到入院后有序且有效的溶栓治療和準確的凝血監(jiān)測,再到貫穿治療過程的腎功能保護,每一步都環(huán)環(huán)相扣。
更關鍵的是醫(yī)患之間的信任。“患者和家屬跨越2000公里來杭州,本身就是一種極大的信任。”陳兵主任說,治療過程中,團隊每次調整方案都會與家屬充分溝通,從溶栓風險到手術細節(jié),家屬給予了完全的信任,“正是這種雙向信任,讓我們敢放手采用‘高風險’方案,最終實現(xiàn)逆轉”。
如今,王先生已回到東北家中,定期通過線上隨訪調整用藥。這場跨越2000公里的生命救援,不僅是一次技術實力的展現(xiàn),更印證了浙大二院血管外科“以患者和服務對象至上”的理念——“無論患者的病情多么復雜,只要有1%的希望,我們就會盡100%的努力。”陳兵主任說道。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俞茜茜 視頻記者 周文銳
通訊員 鄧國芳 魯青
編輯 潘俐
審核 張倩 馮云濃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