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里首都巴馬科的加油站前,等待燃油的隊伍蜿蜒數公里。司機卡里姆·庫利巴利已經在此守了三天兩夜,他苦笑說:“燃油短缺已讓我徹底失業。”
西非國家馬里,一個名字對大多數人陌生的國家,正成為大國博弈的“絞肉機”。這里擁有非洲第二大的黃金儲量和全球最大的鋰輝石礦床之一,卻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亂。
2025年8月2日,中國駐馬里大使館發布緊急通告,要求所有在馬中國公民立即撤離。通告措辭強硬,不是建議,而是命令。幾乎同時,美國也發布了類似警告。
![]()
兩國步調一致地撤僑,背后是馬里安全局勢的“臨界點”已被突破。支持伊斯蘭與穆斯林組織(JNIM)等極端武裝已封鎖首都燃油供應,效仿塔利班模式圖謀奪權。
安全崩塌:從謹慎前行到立即撤離
馬里地圖上,北部地區已淪為“無人區”,控制這里的不是政府軍,而是穿著拖鞋拿著無人機的武裝組織。2025年以來,針對中資企業的襲擊事件每月上演,中國項目成為恐怖分子的“軟柿子”。
五月,納雷納金礦兩名中國員工被綁架;六月,布古尼礦場五人被劫走;七月,卡伊區的水泥廠被縱火。襲擊背后是JNIM在操盤,他們已不再是土槍游擊隊,而是會用無人機、懂得選目標、懂得造聲勢的“新派恐怖組織”。
![]()
中國駐馬里大使館的撤離令中用了“立即”二字,并明確要求“停工停產”。這不是普通的預警,而是最后通牒。美國隨后也發出類似呼吁,兩國在馬里危機上的“步調一致”,本身就是一種罕見警示。
馬里亂局并非一夜之間形成,而是大國博弈的副產品。要找“第一責任人”,法國脫不了干系。
從2013年“藪貓行動”開始,法國高調入局,打著“反恐”的旗號駐軍8年,結果恐襲數量不減反增。法國軍隊撤走時,馬里老百姓打出橫幅歡送,字里行間寫著“終于結束的殖民陰影”。
![]()
法國在馬里的失敗不只是軍事上的,更是政治上的。法國一邊拿走黃金,一邊講民主,這種“雙重奏”在非洲早已走音。
法國撤了,俄羅斯進了。瓦格納集團以“黃金換武器”的方式進入馬里,表面看俄羅斯替代了法國的地位,但只是換了個玩家、沒換游戲規則。
然而瓦格納的介入并沒有讓馬里更安全。2025年,隨著俄烏戰爭的持續,俄羅斯無力分身,開始從非洲收縮兵力。馬里瞬間失去“撐桿”,局勢反彈得比彈簧還快。
資源詛咒:黃金與鋰礦的致命誘惑
馬里本不該如此貧窮。這個西非面積第二大的國家,擁有全球第三大黃金儲量和5200萬噸鋰礦資源,人均GDP卻不足1000美元。
![]()
中資企業控制馬里約30%的黃金產能,成為極端組織經濟掠奪的重點目標。JNIM通過控制礦區、勒索運輸車隊、綁架技術人員等手段,試圖切斷馬里軍政府的財政命脈——礦業貢獻了政府25%的財政收入。
贛鋒鋰業在馬里的古拉米納礦床,是中國新能源供應鏈的重要一環。一旦出問題,不只是企業虧錢,更會影響整個電動車產業鏈的節奏。
但資源豐富反而成了馬里的詛咒。恐怖分子將中資項目視為“提款機”,綁架中國公民后索要200萬美元的天價贖金,形成“綁架-買槍-再綁架”的死循環。
![]()
西方在馬里的干預幾乎全面失敗。美國雖打著《對撒哈拉以南非洲戰略》的旗號,卻太過理想主義。民主不是快遞,送到門口就能收貨。馬里軍政府不買賬,甚至直接拒絕與西方軍事合作。
歐盟的遭遇更是個笑話。原本承諾的23億歐元援助因“缺乏政治改革”被暫停,結果成了馬里“脫歐”的加速器。非洲國家的反應很誠實:你不援助,我們自己找資源,不用你教我們怎么治理國家。
西方干預的最大敗筆是忽視了當地部族矛盾才是動亂根源。許多年輕人正是因為政府的壓迫,才被迫加入極端組織謀生。而法軍轟炸機誤傷平民,更是把民眾推向了對立面。
中國難題:資源要不要,安全怎么保
中國在馬里的角色,從來不是高調的。修橋、鋪路、建廠,這些項目本是雙贏。但如今,鋰礦和金礦成了高風險資產,項目越大,越容易被盯上。
![]()
馬里軍政府在2023年出臺新版《采礦法》,強調資源國有化,實質上是要掌握話語權。這對外資企業提出新挑戰:你來投資,得跟我談規則。
中國面臨兩難選擇:資源不能不要,但安全如何保障?過去靠大使館發布安全提醒、靠企業請當地武裝護衛,但這只是“頭疼醫頭”的辦法。
華友鈷業在非洲的“社區融合”經驗值得參考:雇用本地員工、改善基礎設施、參與教育項目。這種“扎根式”運營模式,雖然慢,但更穩。
![]()
馬里戰場已成為代理人戰爭的延伸。烏克蘭被曝通過情報共享與物資援助支持馬里反政府武裝,將中資企業作為“大國代理人戰爭的附帶目標”。
2024年8月,馬里因此與烏克蘭斷交,但烏方干預仍持續影響局勢。烏克蘭的隱秘干預目標明確:讓俄羅斯在非洲付出代價。
更令人擔憂的是,JNIM已公開宣稱“中資項目是合法打擊對象”,將其污名化為“資源殖民者”以爭取本土支持。這種“反外資”敘事可能在其他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引發共鳴,威脅全球化下的跨國合作安全。
![]()
馬里軍政府與俄羅斯的合作關系也充滿矛盾。馬里用國有金礦近八成的股份,加上每月1000萬美元的傭金,換來了瓦格納集團的軍事保護。但這種“黃金換武器”的交易并未帶來持久安全。
未來走向:馬里困局如何破解?
馬里全境超過68%的地區已由武裝組織實際掌控,政府軍裝備短缺且腐敗嚴重,平均6小時才能抵達襲擊現場。JNIM等極端組織可能繼續擴大攻擊范圍,甚至向首都巴馬科推進。
軍政府的執政壓力日益增大。軍政府控制區域受限,且因頒布授予總統戈伊塔5年連任資格等法案,面臨強烈內部反對。若安全與經濟狀況難改善,其執政的合法性與穩定性將遭受更多挑戰。
![]()
馬里總統戈伊塔
聯合國、非盟和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等國際組織應對乏力。聯合國安理會未能發布新決議,非盟與西非經共體也沒有實施有效干預。現有國際安全架構在應對“混合戰爭”時顯得無力。
解決馬里危機需要包容性政治對話和安全體系重構。馬里需與尼日爾、布基納法索等鄰國建立跨境聯合巡邏隊,針對極端組織的“流動戰術”實施協同打擊。同時,資源分配的公平性也是關鍵。
隨著最后一批中國撤離車隊駛向安全地帶,馬里首都巴馬科的加油站前依然排著長隊。JNIM的封鎖已讓這座城市的能源供應陷入癱瘓,公交司機卡里姆·庫利巴利仍在等待燃油,等待一個不確定的未來。
![]()
在的黎波里、在喀布爾、在巴馬科,大國干預的劇本不斷重演。法國外長曾坦言:“我們低估了部族矛盾的復雜性。”而美國駐非軍官也承認:“反恐就像打地鼠,打完一個點,另一個點又冒出來。”
馬里不是棋盤,非洲不是試驗場。大國的角色,不是操控者,而是合作者。誰能真正理解和支持非洲國家的自主發展,誰才能贏得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