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小伙貸款一百萬買邁巴赫的事,昨天刷爆了我的朋友圈。有人罵他傻,有人笑他飄,還有人酸溜溜地說“又一個被消費主義洗腦的”。我盯著屏幕里那張照片看了很久:他站在黑得發亮的邁巴赫旁邊,手插兜,笑得有點拘謹,像第一次穿西裝的高中畢業生。我忽然想起十年前的自己,也是這樣站在一輛二手比亞迪旁邊,心里鼓脹得快要炸開——那時我暗暗發誓,一定要讓新娘從這輛車上下來,風風光光地嫁給我。后來車賣了,婚也沒結成。
先說錢。賬其實不難算:車貸一萬九,房租一年兩萬,婚車旺季一單一千五,商務單再補點縫,一個月拼死拼活能掙兩萬出頭。油錢兩千五,保養保險停車費還沒算,萬一蹭一下,原廠噴漆一片就上萬。這么一看,利潤薄得像紙,一場疫情、一次限行、一次事故,就能把所有計劃撕個粉碎。可他還是簽了字,按了手印,把未來十年綁在一輛車上。為什么?就為“別人結婚都坐邁巴赫,我也想讓他們坐一次”?我覺得沒那么簡單。
![]()
我私信問他,你怕不怕?過了半宿他才回:哥,我怕的是三十歲以后再想起今天,連沖動都沒有。一句話把我噎住。我們這一代人,被教育“買房才是正經事”,被叮囑“穩定壓倒一切”,可沒人告訴我們,如果一直穩下去,心里那個“想要”的火苗滅了該怎么辦。他不是不知道風險,他只是把風險換算成了另一種后悔——一輩子沒碰過方向盤上的三叉星,一輩子沒聽過后排新娘憋著的哭聲和笑聲,一輩子沒在自己最好的年紀,讓風從車窗灌進來,告訴自己“我配”。
有人拿“啃老”“虛榮”大帽子扣他,可我知道,他爸媽就是沈陽郊區賣豆腐的,一輩子攢不下一個衛生間。首付七十萬,六十萬是借的,親戚、同學、發小,借條摞起來半指厚。剩下三十萬,是他從大學起倒騰球鞋、賣電話卡、夜里跑代駕,一分一毛攢出來的。你說他虛榮,他沒偷沒搶,只是把自己和未來一起押給了喜歡;你說他沖動,他比誰都清楚,沈陽的冬天零下二十度,婚車淡季可能一個月都開不了張,到那天他得去跑滴滴,去搬貨,去干一切能干的,只要別讓銀行把車拖走。這份狠勁,我自問沒有。
當然,我也擔心。擔心他熬不過第一個淡季,擔心新娘嫌他車舊,擔心他半夜接到電話要去三十公里外接親,一腳踩空打滑撞上路中間的護欄。更擔心他三十五歲那天,真有了老婆孩子,卻還要對著每月一萬九的賬單嘆氣。可轉念再想,誰的人生不是一邊擔心一邊往前開?我們貸款買房,就不是賭?賭房價漲,賭身體不垮,賭公司不裁員,賭三十年后世界還是今天這個樣子。只不過他的籌碼是一輛車,我們的籌碼是四面墻,誰又比誰高貴?
![]()
昨晚他發了個小視頻:深夜收車,他把座椅調到最后,躺平,鏡頭掃過天窗,幾顆星星掛在沈陽的霧霾里,像被誰隨手釘上去的碎鉆。他配文說,哥,我今天跑了四單,最后一對新人下車時給我塞了包喜糖,我回來路上剝了一顆,真甜。屏幕這端,我忽然鼻頭發酸。那一刻我明白,他買的不是邁巴赫,是一個二十五歲少年踮腳去夠的月亮。月亮會不會掉下來,沒人知道;可起碼在那個夜里,它真的照進了他的窗。
如果你問我支不支持,我說不出“支持”兩個字,但也絕對不忍心罵。誰年輕的時候,沒干過一件外人看來“遲早要后悔”的事?有人辭掉公務員去支教,有人掏空積蓄開咖啡館,有人嫁給父母堅決反對的人。結局有的散了,有的黃了,有的離了,可他們再回頭看,都不約而同說一句:不后悔。因為那一刻,他們親手握住了自己的命運,哪怕只握了一秒,也足夠照亮后面幾十年庸常的黃昏。
所以,沈陽小伙,我隔著屏幕敬你一杯。不是敬你的邁巴赫,是敬你敢把青春換成油門聲,敢在眾人沉默的時候,大聲說一句“我想要”。如果有一天你真撐不住了,就把車賣了,借條一張張還,眼淚一滴滴擦,別怕丟人——你已經在最年輕的時候,給了自己最盛大的婚禮。往后余生,無論方向盤上有沒有三叉星,你都坐過自己的主駕,這就夠了。
![]()
至于我們,別急著笑他。先摸摸自己胸口,那顆心還跳得這么用力嗎?如果跳,就去找一件讓你“非干不可”的小事,哪怕只是一趟說走就走的硬座火車,一場半夜爬到屋頂唱的破歌。人生不是算賬,是感受。愿我們都能在二十五歲、三十五歲、五十五歲,找到那包喜糖,剝開,真甜。
【感謝關注,本文為個人見解,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