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省自然資源廳會同省財政廳申報的山西黃河重點生態區太行山西麓(中段)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項目(以下簡稱“太行山西麓示范工程項目”)和山西華北重要生態屏障陰山東段長城文化帶(大同)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項目(以下簡稱“陰山東段示范工程項目”)成功入選2026年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項目,并獲6億元中央財政資金支持。
據悉,這兩個項目均為我省提前開工建設的“十五五”重要生態修復項目,也是繼今年上半年太行山西麓滹沱河源頭五臺山區域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項目(以下簡稱“五臺山示范工程項目”)獲批國家競爭性評審示范項目以來,再次獲得國家級示范工程項目。今年,我省獲批國家競爭性評審示范項目3個,共爭取中央財政資金支持9億元,計劃預算投入16.35億元,實施3800公頃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治理。
太行山西麓示范工程項目是筑牢太行山重要生態屏障、加快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賡續“太行精神”、助力鄉村振興、實現資源型城市轉型的重要抓手。項目區涉及陽泉、晉中、長治、晉城4市17縣(市、區),工程總投資5.52億元,修復治理廢棄礦山圖斑994個,修復面積1076.51公頃,工程實施后可實現陽泉、晉中、長治、晉城4市全域廢棄礦山圖斑“清零”。
陰山東段示范工程項目是保護首都水源安全、筑牢“京津冀”生態安全屏障和保護長城文化帶歷史文化資源的重要舉措。項目區涉及大同市天鎮、陽高2縣,工程總投資5.2億元,修復治理廢棄礦山圖斑494個,修復面積1693.41公頃,工程實施后可改善長城沿線人居環境,保護長城生態文化,是重點生態區保護與經濟協同發展的典范。
五臺山示范工程項目是深化世界“雙遺產”保護的具體實踐,是筑牢“京津冀”生態安全屏障的迫切需要。項目區涉及忻州市忻府區、原平市、繁峙縣、代縣、五臺縣、定襄縣6縣(市、區),工程總投資5.63億元,修復治理廢棄礦山圖斑452個,修復土地面積1030.28公頃,工程實施后可實現忻州市全域廢棄礦山圖斑“清零”。
據介紹,近年來,我省緊盯政策走向,搶抓歷史機遇,連續三年累計爭取國家競爭性評審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項目7個,獲得中央財政補助資金21億元,成為全國自然資源系統爭取中央財政資金用于礦山生態修復最多的省份。我省統籌實施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項目、山水工程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子項目,以及社會資本參與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累計開展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面積約1.44萬公頃。項目完成后,朔州、忻州、晉中、陽泉、長治、晉城、臨汾、運城8市全域廢棄礦山圖斑將全面“清零”。
山西經濟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佳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