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是大多數人每天都會做的事情
但您知道嗎,錯誤的烹飪方式
可能致癌、傷心臟、毀大腦
如何選對烹飪方式?
廚房中有哪三大隱藏“殺手”?
一起來看
一
炒菜時油溫過高
危害很大
很多人炒菜的時候,習慣等到油熱到冒煙了再放菜,覺得這樣炒出來的菜味道好。但其實這種做法會對人體產生很多危害:
1.產生致癌物質
淀粉類食物遇到高溫,容易產生丙烯酰胺,屬于2A類致癌物。
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遇到高溫,容易產生雜環胺類化合物,屬于強致癌物,可以在體內積累,使人體免疫功能逐漸降低,有可能誘發身體各部位腫瘤。
脂肪類食物遇到高溫,容易產生苯并芘等致癌物。
炒菜時油溫太高,產生的油煙也會增多,會對肺部造成傷害,還可能誘發肺癌。
![]()
圖源:AI生成
2.產生反式脂肪酸
不少人知道反式脂肪酸對人體有害,但他們往往只盯著精加工食品,卻忽視了烹飪過程中也會產生反式脂肪酸。
烹飪時,食用油加熱的溫度越高、時間越長,越容易產生反式脂肪酸。一般情況下,油冒煙時,油溫多在200℃以上。在這樣的高溫下,即使只是短時間加熱,也可能產生反式脂肪酸。此外,食用油反復加熱,也容易產生反式脂肪酸。
![]()
圖源:AI生成
反式脂肪酸有哪些危害?
?增加心臟病風險
反式脂肪酸能提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增加動脈硬化和血栓風險。調查顯示,每增加2%的反式脂肪酸攝入,患心臟病的風險增加25%。
?對大腦功能不利
反式脂肪酸可能會增加大腦動脈硬化和大腦功能衰退的風險。
攝入反式脂肪酸量大的老年人,更容易患阿爾茨海默病,兒童則可能增加學習障礙的風險。
?增加肥胖風險
反式脂肪酸不容易被人體消化,容易堆積在腹部,導致肥胖。
?對胎兒、嬰兒發育不利
母體會通過胎盤或母乳將反式脂肪酸傳輸給胎兒、嬰兒,可能對胎兒、嬰兒的中樞神經系統發育產生不良影響。
二
選對烹飪方式
為健康“加碼”
烹飪食物時,最好選擇蒸、煮、拌、燉、汆、煲。若要使用炒、炸等烹飪方式,應掌握正確做法,減少部分危害。
1.炒菜
熱鍋冷油、大火快炒,不要等到油冒煙再放菜,家中最好配備能測油溫的金屬溫度計。
炒菜之前可以先將食物焯水到半熟,減少高溫烹飪時間。
![]()
圖源:AI生成
2.煎炸食物
可以先將食物煮熟,縮短炸的時間,并且每次都應該用新鮮的油。
三
廚房中3種
隱藏的“健康殺手”
另外,還需警惕廚房中以下3種隱藏的“健康殺手”:
1.土榨油
土榨油雜質多、保質期不明確、油煙大易傷肺。應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小包裝食用油,換著吃。
![]()
圖源:CCTV生活圈
醫生建議,對于“三高”人群和老年人來說,日常用油,首先要控制量。其次,推薦有助于抗炎的亞麻籽油和有助于降低血脂的菜籽油。
2.發霉的谷物和堅果
發霉的谷物、堅果容易產生黃曲霉毒素,1毫克黃曲霉毒素就可能誘發癌癥,尤其是肝癌,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被世界衛生組織劃定為一級致癌物。
若發現花生、玉米等谷物發霉,一定要及時扔掉。
![]()
圖源:AI生成
3.在冰箱內長時間存放的食物
食物最好現做現吃,避免將食物長時間放置,特別是米制品和其他易滋生細菌的食物。
在食用隔夜食物前,應徹底加熱煮透,幫助殺死其產生的細菌、毒素。
寶山濱江Citywalk攻略出爐!打卡正當時
3000㎡!屬于萌寵的gogoland幫你找到了!
這些年,90后的智造進行曲
編輯:孫宇瑤(實習)
資料:人民網科普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寶山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