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陳巖明 黃思佳
“咚~咚~咚~~”隨著三聲悠揚的鑼鳴聲在錢塘院區響起,首屆全國名中醫王坤根和醫院黨委書記何強共同宣布2025年度浙派冬令膏方節正式拉開帷幕。開鑼后,由國醫大師葛琳儀教授領銜的浙派名中醫和醫院各科室中醫藥專家近200人,分別在湖濱、錢塘、西溪三院區開展膏方義診和現場體質辨識、適宜技術體驗、膏方熬制、名貴藥材辨識以及膏方科普講座。
![]()
全國名中醫王坤根為浙派冬令膏方節開鑼
省中醫院:現代浙派膏方的重要起源地
1956年,浙江省中醫院引進浙江及周邊省市33位德高望重的名老中醫藥專家,在醫院開派傳承,并逐漸形成了富有浙江地域特色的現代中醫十大學術流派。以省中醫院為代表的現代浙派膏方結合了十大流派中老先生們傳承下來的寶貴經典名方和經驗,按照嚴格、規范的標準流程研制膏方,逐漸形成經驗。改革開放后,醫院開始恢復膏方的研制,并成為現代浙派膏方的重要起源地。
1983年開始,在我國著名中醫臨床學家、浙江省中醫院老院長楊繼蓀教授牽頭下,浙江省中醫院舉辦了首屆浙江省膏方培訓班,為全省各級中醫院和同行提升膏方的理論知識和熬制的專業技藝。在隨后的40余年里,醫院也經常性地開展膏方培訓,使得幾近失傳的浙派膏方開具與制作工藝得以傳承、發展和普及。特別是近年來,面向醫院醫聯體成員單位,既開展集中的專題培訓,同時也派駐專家到基層醫院開展實地的“手把手”指導,讓“省中品質”的浙派膏方不斷延伸觸達范圍,使基層群眾也能夠便捷的享受到優質的膏方滋補。
![]()
國醫名師徐志瑛教授為全省中醫藥同行做膏方專題培訓
省中品質的浙派膏方,做到“三個好”
膏方是傳統中醫用藥膏、丹、散、丸、酒、露、湯、錠八種劑型之一,是中醫師根據患者的病情、體質,辨證后按照中醫理論開出處方。膏方的熬制需要道地藥材精心熬制,再加膠類藥物等收膏制成的膏狀制劑,集“營養、滋補、預防、治療”于一體,既可以治未病,又可對大病后體質虛弱及慢性病患者具有較好的調補、滋養的功能。何強指出,“膏方的品質對于膏方的功效發揮起著直接的決定作用。”
一料好的膏方,首先需要由中醫師精準的辨證,然后精準開具處方,再由中藥師精準選用調劑,嚴格把關藥材質量,最后再由煎膏的中藥師,按照規范的工序和嚴格的工藝要求完成制膏。總結起來就是“三個好”——好專家,找對癥;好藥材,保療效;好工藝,保質量。
![]()
全國老藥工錢國良向年輕藥師傳授膏方熬制技藝
膏方調理,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冬令進補,來年打虎。”在古代,每年天氣開始轉冷,不少“達官顯貴”就會開始膏方進補。“今天,隨著我們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物質條件不斷改善,膏方不再是‘貴族’調理的秘方,也逐漸開始飛入尋常百姓家,同時也不再是老年人的特需,年輕人關心呵護自己健康,享受生活的一種方式。”浙江省中醫院治未病科主任黃立權在采訪中表示,在他的門診中,來配膏方的人群也在逐漸年輕化,更多是40歲以下的女性朋友。“其實男同胞也需要被關心與呵護”。黃立權說,“在門診中,被診斷為疲勞綜合征的多是為生活奔波和為事業拼搏的中青年男性,他們往往是家庭的頂梁柱和主要勞力,其健康對一戶家庭的幸福至關重要。”
![]()
治未病科主任黃立權向參加膏方節義診活動的市民科普膏方知識
自稱老陳的小伙子表示,“我是一名‘三旬老漢’,從事IT工作,是典型的‘996’人群,工作壓力大。”11月3日上午,他特地趕過來參加膏方節開幕義診,并找到黃立權開膏方。他說,30周歲以后,明顯感覺自己力不從心,加班拼不過二十五六歲的小伙子,運動能力也顯著下降,打球幾分鐘就累得不行,最無奈的是脫發問題也找上了門。“去年,在朋友推薦下,來浙江省中醫院開了一副膏方,吃了三個月,沒想到體力有了顯著提升,頭發也不怎么掉了,打球時,朋友們常調侃說‘這老頭子’還挺猛。”
“我娃小時候有哮喘,自從吃了兒科楊寶順醫師的膏方后,已經七八年沒有發作過了。”40歲的周女士自稱是浙江省中醫院膏方的“鐵桿粉絲”,近年來每當天氣轉涼,就和家里人一起來醫院配膏方,“現在不僅我自己也吃上了,我打算給我家那口子也安排上。以前一到換季,我就手腳冰冰涼容易感冒,吃了膏方以后,感冒次數明顯少了,冬天手腳也變暖和了。”
![]()
裘氏婦科傳人應翩在湖濱院區膏方節現場為患者義診
“膏方既是治療疾病的一種手段,同時也是治未病的手段。”黃立權說,“中醫藥也是一種可以融入生活,呵護健康的‘智慧醫學’,我們希望大家在需要治療時能想到用中醫藥治療,也在生活中能時時感受到中醫藥為健康帶來的關心與呵護,在生活中享受中醫藥。”
互聯網醫院:讓膏方“更親民、更便捷、更有愛”
省中醫院的膏方根據患者的體質、臨床表現,對癥下藥、量體選藥、度身定制,40多年來深受群眾歡迎和好評。浙江省中醫院中醫內科主任夏永良說,考慮到現在很多年輕人有進補需求,但因工作繁忙、路途遠不便來院調理,浙江省中醫院特地研發了多款優質優價的平補膏方,在浙江省中醫院互聯網醫院上即可按需辨體下單。
平補膏方分為葷膏和素膏,葷膏用動物膠類如阿膠、龜甲膠等,素膏一般使用糖或蜂蜜作為輔料。夏永良說,之所以這樣區分,是考慮到有部分人群可能對動物膠類比較敏感。而從體質上來說,普通人群葷素膏都可食用;平時容易上火的、脾胃消化功能較弱的,可以選擇素膏。“平補膏方在價格上更加親民,比如我們選用黨參、太子參來替代價格更昂貴的野山參,和其他藥材配比組合之后也可以起到協同效果。”夏永良表示。
![]()
夏永良為年輕女性朋友把脈開膏方(資料圖)
“和傳統膏方相比,平補膏方的普適性更強,適用人群更廣,服用更方便,價格也相對低廉。”浙江省中醫院互聯網診療中心主任葉文怡說,去年互聯網醫院推出了“養神、養顏、養智”的膏方,受到了廣泛的好評和支持,今年根據名老中醫專家多年積累的臨床經驗并吸取前輩醫家膏方特點,新推出了固腎安神烏發膏方、養肺防感膏方、定喘固本膏,目前已上線互聯網醫院。
![]()
不過,葉文怡也強調,線上下單時,系統設置了辨識體質的問卷,一定要如實回答,如果體質不合適的或是有較多基礎疾病的人群,不建議線上直接下單,還是要到線下先請中醫師把脈,一人一方,不可濫用。
讓中醫藥養生走進生活
“今年醫院不僅在三院區和互聯網醫院線上同步啟動膏方節,還將積極推進中醫藥文化以集市、夜市、研學之旅、互動體驗之旅等形式,主動走出診室、走出醫院、走出醫療圈,不斷走進商圈、走進景區、走進社區,走進群眾的日常生活當中。”浙江省中醫院門診辦公室副主任金水芳表示,醫院將積極拓展立體式的膏方門診服務,除了院內增加膏方門診量以外,還將著力推進專家走向社區、企業和商業中心,主動開展義診和中醫藥服務。
![]()
近年來,醫院不斷推動中醫藥融入生活、促進健康、提升幸福感,從中醫藥健康茶飲,到膏方養生調理,從冬病夏治穴位貼敷,到針灸、推拿等中醫藥特色適宜技術推廣,中醫藥可以,也一定會越來越受到各個年齡段人群的喜愛。何強表示,當傳統中醫藥插上現代化的翅膀,一定可以成為最炫酷的國潮。
鏈接:哪些人需要先吃“開路方”
“膏方,具有針對性強,保存時間長、服用方便等特點,非常適合工作壓力大,就診不方便的人群使用。”夏永良指出,浙派膏方針對江南一帶人群體質基本情況,立足于疾病預防和改變亞健康人群的狀態,既博采歷代醫家傳統經典名方和經驗結晶之長,又融入了現代醫學科學理念和規范、嚴苛的加工工藝,是中醫藥文化的重要精華。但要想更好地發揮膏方作用,不少人還需要先吃“開路方”。夏永良強調,中醫在開具膏方時會詳細診察、仔細辨證,但膏方往往會選用阿膠、鹿角膠、龜板膠等滋補中藥,有難以消化吸收的可能性,以下三類人群需要先吃開路方:第一類是舌苔厚膩、濕氣重的人群;第二類是脾胃運化功能較差者,如盲目服用膏方,不但會影響對膏方的消化吸收,還會加重脾胃負擔,對身體健康產生隱患;第三類是出于發燒、感冒等疾病人群,也要先進行調理治療。”
夏永良建議,打算膏方調理的人群可以在吃膏方前半個月左右開始調理脾胃、清理腸道,對身體進行“修橋鋪路”,以免虛不受補或閉門流寇,為之后膏方的消化吸收創造條件,提高療效。同時,建議上述人群在使用湯藥前還需進行1周至2周試探性調補,觀察服藥反應,再在正式開具膏方時作適當調整,即為“開路方”。
根據個人在服用“開路方”后的身體反應情況,開出一張真正適合個人體質的膏方,尤其是對一些病情復雜且需調理的人來說,“開路方”可給之后的膏方提供更為正確、妥當的指導,使膏方更切合身體情況,做到個性化膏方,使膏方進補更加有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