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幾天,越南、印度、菲律賓這三個中國周邊的重要國家,輪番傳出新動向,而且全都和美國有關,且都不是什么小事。
從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提出要兩年內解決稀土依賴,到美防長赫格塞斯親自出馬跑了三國,事情的節奏和方向都很明確。
![]()
美國不再單打獨斗,而是要拉一票“伙伴”來搞合圍,形式上叫戰略合作,本質上是借刀殺人。
這一輪攻勢來得密集,中國該怎么看、怎么辦,確實到了該認真思考的時候。
越南的“熱情接待”背后,是一份小心翼翼的算盤
11月初,美國防長赫格塞斯飛到了越南。整個行程排得緊湊,越南這邊也擺出了相當高規格的接待陣勢。
表面上看,這是一場普通的國防交流,但真正引發關注的是美國送的“見面禮”:三艘巡邏艇和一批教練機,后續還要追加更多。
赫格塞斯在現場說得很直接,美國要支持一個“強大”的越南,這句話傳出去,立刻就引發了外界的聯想。
![]()
特朗普下手好快:越南、印度、菲律賓都傳來消息,對中國頗為不利
這不是美國第一次在南海問題上發聲,也不是第一次和越南眉來眼去,但這次的動作明顯更實在。
裝備送到手,就是希望越南在海上多露面,特別是那些爭議海域。美國不想親自下場,想的是讓越南替它“撐撐場面”。
從海上巡邏到軍事訓練,美國正在一步步把越南往前推。越南現在的角色,有點像被拉去做“前哨站”。
但越南并不是沒有顧慮的。雖然這份“禮物”很實在,但越南也明白,和美國走得太近,風險也跟著來了。
幾十年前的歷史教訓還沒忘,那時候美國也是說得好聽,最后卻讓越南吃了不少苦。所以這次雖然接了貨、握了手,但越南的真實態度其實更傾向于左右逢源。
![]()
特朗普下手好快:越南、印度、菲律賓都傳來消息,對中國頗為不利
一方面搭上美國的車,提升自身實力;一方面又不愿得罪中國太深,畢竟兩國在經貿、邊境等方面還有不少合作。
越南的算盤,是想在中美之間找個平衡點,但隨著美方加碼,它的中立姿態還能維持多久,真的不好說。
印度簽下十年協議,是靠攏還是試探?
幾乎是在同一時間段,赫格塞斯又出現在印度。這趟行程比去越南更正式,直接和印度政府敲定了一份十年期的防務合作框架。
協議內容很寬泛,從聯合訓練到技術合作都有安排,說得直白點,就是美國要把印度納入它的印太戰略圈子里。
![]()
特朗普下手好快:越南、印度、菲律賓都傳來消息,對中國頗為不利
印度這邊也是高調配合,不僅安排了高級別會談,還主動釋放善意,顯示出對美方的信任和合作意愿。
從外界看,這一舉動意味著莫迪政府正在逐步放棄長期以來堅持的不結盟政策,開始在大國博弈中選邊站。
尤其是中印邊界問題沒有徹底解決的背景下,這份協議無疑會讓局勢更加微妙。
但印度的盤算,其實比看上去復雜得多。一方面,它確實想借助美國的支持平衡中國在地區的影響,尤其是在基礎設施和貿易網絡上,印度始終覺得自己被壓了一頭。
另一方面,它又不希望完全被美國牽著鼻子走,這會削弱它在全球南方國家中的話語權。印度一直想當“第三極”,既不完全靠近中國,也不完全投靠美國,通過兩邊來爭取最大利益。
![]()
特朗普下手好快:越南、印度、菲律賓都傳來消息,對中國頗為不利
但這份十年的協議一旦生效,印度在軍事上的選擇余地就會被限制,尤其是在技術合作方面,國一向要求高標準綁定,想退出沒那么容易。
對中國來說,印度的轉向意味著西南邊境的安全壓力增加,也意味著在亞洲多邊合作中的一張重要牌開始搖晃。
中國需要重新評估印度的外交策略,并通過其他渠道,比如加強與南亞其他國家合作,來分散印度帶來的壓力。
菲律賓的“新隊伍”,是合作還是前線?
如果說越南和印度還在做平衡,那菲律賓這次則是明確表了態。赫格塞斯在訪菲期間,與菲律賓國防部長一起宣布成立一支新的特遣部隊,明確目標是“應對中國”。
這支部隊由菲律賓軍方直接領導,美方提供情報和后勤支持,雖然規模不大,但部署位置和任務都相當敏感,主要就是在南海。
![]()
特朗普下手好快:越南、印度、菲律賓都傳來消息,對中國頗為不利
菲律賓這幾年在大國之間的態度本就反復。這次換了政府,立場明顯轉向親美路線。
這支新成立的部隊就是一個信號,說明菲方已經在實際軍事部署上開始配合美國,甚至可能參與未來的聯合行動。
這樣一來,中菲在南海的摩擦點可能會變得更多,局勢也會更難控制。
但菲律賓國內其實也不是鐵板一塊。支持和反對與中國合作的聲音一直都有。很多人認為,和中國的貿易往來、基礎設施合作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如果因為和美國走太近而影響這些合作,未必是好事。
所以這支特遣部隊雖然成立了,未來能不能真正發揮作用,還得看菲律賓政府能在多大程度上壓制國內的反對聲音。
![]()
特朗普下手好快:越南、印度、菲律賓都傳來消息,對中國頗為不利
對中國來說,這支部隊的出現雖然不構成直接威脅,但確實給南海局勢增加了不確定性。
中國需要通過增強海上執法能力、加強南海周邊國家的溝通機制,來降低突發事件的風險。同時,也可以繼續借助東盟平臺,推動區域規則的制定,避免外部勢力在地區制造分裂。
美國這盤棋下得快,但未必接得住
越南收了美國的裝備,印度簽了協議,菲律賓拉起了小部隊,這三個國家一前一后和美國走得更近,時間點也很巧。
再加上美國政府高層放風,說要在兩年內解決對中國稀土的依賴,一張針對中國的戰略圍堵網正慢慢收緊。
![]()
特朗普下手好快:越南、印度、菲律賓都傳來消息,對中國頗為不利
特朗普政府這次沒有吵吵鬧鬧地打關稅戰,而是悄悄地在中國周邊布下棋子,試圖通過“朋友的力量”來圍堵中國。
但這套打法真的能撐得住嗎?眼下看起來聲勢不小,但細看底層邏輯就會發現問題不少。首先,美國拉攏的幾個國家各有算盤,越南想要實力,又怕惹麻煩;印度想要平衡,又怕被綁死;菲律賓想要安全,又怕失去實際利益。
這些國家和中國的關系并不簡單,經濟上依賴,政治上糾結,不可能完全往美國那邊倒。
其次,美國自己能不能持續投入也是個問題。這些年來,美國在海外投入越來越謹慎,特別是軍事和外交資源的調配,總是受國內政治的影響。
特朗普雖然動作快,但是否能一直維持對亞洲的高強度關注?還是說,等風頭一過,又會像以前一樣撤回去?
![]()
中國在面對這類挑戰時,還是要穩住陣腳,用自己的節奏去應對對方的節奏。該談的談,該防的防,既不能被帶節奏,也不能掉以輕心。
比如在稀土問題上,可以通過優化產業鏈布局,把出口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在南海問題上,要加強執法存在,也要推動區域國家之間的溝通。不能讓美國的挑撥輕易得逞。
眼下這三國的動向雖然集中爆發,但未必就是不可逆的局勢,更像是美國集中放出的一張“牌面”。
中國要做的,不是慌亂應對,而是看清本質,抓住核心。
![]()
特朗普下手好快:越南、印度、菲律賓都傳來消息,對中國頗為不利
只要保持戰略定力,穩住經濟基本面,繼續加強與周邊國家的合作,就不會被輕易包圍。畢竟,這世界不是靠喊口號贏的,是看誰能真正走得穩、走得遠。特朗普下手快,但中國看得更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