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在線學習”
獲取更多資訊!
西安交通工程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立足軌道交通特色,以“學歷+技能”融合為核心,通過精準對接行業需求、創新教學模式與技術賦能,構建起服務企業、助力學員成長的繼續教育生態。
文/《在線學習》主筆 何曼
當清晨的第一列地鐵準時駛入站臺,當縱橫交錯的鐵軌上列車安全穿梭,這些看似尋常的場景背后,離不開軌道交通從業者的專業守護。而在他們職業成長的道路上,西安交通工程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正以獨特的教育模式,成為助力其提升技能、實現職業突破的重要力量。該校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張磊在與本刊對話時表示,繼續教育應立足行業特色,通過深化產教融合、創新“學歷+技能”模式、推進智能化轉型等舉措,精準對接企業與學員需求,實現教育服務產業發展、助力個人職業成長的目標。
扎根行業,讓教育與需求同頻共振
在繼續教育賽道上,找準定位是發展的前提。繼續教育學院自成立以來,便把“立足軌道交通,融合學歷技能培訓,服務企業社會需求”擺在發展的核心位置,圍繞這一定位構建起多層次、多元化的教育服務體系。
從教育目標來看,學院形成了相互銜接又各有側重的三大方向。學歷繼續教育以“構建系統化知識體系,獲取國家認證學歷,打通職業晉升通道”為目標,為在職人員鋪設學歷提升的快車道;技能培訓則聚焦“強化崗位實操能力,匹配產業技術迭代需求,實現技能即學即用”,讓學員所學技能與崗位需求無縫對接;企業培訓則致力于“定制化賦能組織人才,解決業務痛點,驅動戰略落地與績效增長”,讓培訓成為企業發展的“人才加油站”。
學院的異地線下教學項目頗具代表性,其成功源于三大核心經驗。首先,精準對接行業需求是基礎。學院依托軌道交通等優勢學科,在鐵路、地鐵等企業集中區域設立異地教學點,將課堂搬到學員工作地,有效解決了在職人員的工學矛盾。其次,“異地教學+深度融合”模式是關鍵。通過與企業合作定制課程,結合崗位技能要求開展實訓,學院將教學內容與職業發展直接掛鉤,保障了學習效果。最后,靈活混合式課程考核管理則兼顧了便捷性與實效性。“線上理論+線下實操+考前集中輔導”的方式,滿足了學員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這些特色做法直擊學員‘不離崗、不離家’提升學歷與技能的核心痛點,既降低了學習成本,又強化了職業競爭力,形成了‘行業—學校—學員’三方共贏的可持續教育生態。”張磊說道。
如今,學院的發展已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及一定規模。依托學校軌道交通特色學科的深厚積淀,學院在行業培訓領域構建起較強的競爭力。但張磊也坦言,目前學院在非學歷培訓的市場化程度上還有提升空間,線上課程體系及數字化平臺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未來,學院將深化產教融合,拓展“學歷+技能”雙提升;開發微證書、短期培訓等靈活項目,適應職場快速變化需求;探索社區教育等新領域。
淬煉技能,實現課堂到崗位“零距離”
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是繼續教育的核心環節,如何讓學員真正提升職業技能、增強就業競爭力?西安交通工程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在課程設置、師資配備、實踐教學等方面的創新舉措,給出了富有成效的答案。
課程設置上,學院緊扣行業標準和企業需求,開發出模塊化、階梯式的課程體系。如“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電氣自動化”等專業課程,都嵌入了職業技能評價考核內容,讓學員在學習過程中就能明確職業技能的要求與方向。
師資配備方面,學院組建了“雙師型”教學團隊。不僅有校內教師發揮理論優勢,還聘請企業技術骨干擔任實操導師,形成了“校企雙導師”聯合授課模式。
實踐教學是提升職業技能的關鍵環節。學院依托校內實訓基地,如模擬駕駛艙、信號控制實驗室,以及合作企業的真實工作場景,開展“工學交替”式實訓。同時,引入虛擬仿真技術,強化高危崗位技能訓練,讓學員在安全的環境中掌握關鍵技能。
此外,學院還建立了動態跟蹤機制。通過學員就業數據反饋持續優化培訓內容,確保學員掌握的技能始終緊跟行業技術迭代步伐,真正實現技能培訓與崗位需求“零距離”對接。
![]()
中核二三系統事業部電氣調試崗前培訓
破局生長,在變革浪潮中攻堅克難
當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重塑教育形態,當終身學習成為社會共識,繼續教育正站在新的發展關口。學院以智能化轉型為突破口,在破解發展瓶頸的同時,尋找機遇。
智能化轉型的陣痛,曾是繞不開的坎。學院初期推進管理服務數字化時,面臨著三重挑戰:一是數據孤島,多系統獨立運行導致信息割裂;二是傳統慣性,部分教師和管理人員對數字化工具存在抵觸心理,認為“線上操作不如線下直觀”;三是技術適配性,現有平臺難以匹配成人教育靈活多樣的教學場景。
破局從“三步走”策略開始。首先,學院投入資金搭建統一智能管理平臺,整合教學、學籍、考務等模塊,實現數據互通。其次,開展分層培訓,以“骨干帶動全員”方式提升數字化素養,并設置激勵機制,鼓勵教師使用新系統。最后,重點優化移動端學習App,新增支持直播回放、碎片化學習、智能提醒等功能,適配在職學員的學習特點。“通過這些舉措,學院的線上事務辦理率已達90%,教學管理效率顯著提升,形成了‘平臺+數據+服務’的一體化智能教育生態,為繼續教育的規模化、個性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張磊如是說。
站在行業變革的風口,張磊對機遇與挑戰有著清醒的認知。機遇在于:終身學習理念深入人心,社會對繼續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長;國家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提供了政策支持;科技發展為繼續教育模式創新提供了技術支撐。挑戰則體現在: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學習者對教育質量和個性化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技術更新換代速度快,對學院的教學資源和師資隊伍提出了更高要求。
這些形勢變化也影響著學院的發展戰略。張磊表示,學院將進一步加大在教學資源建設、師資隊伍培養和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不斷提升學院的核心競爭力;同時,加強與行業企業的合作,深入了解市場需求,及時調整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方案,以適應行業發展的新形勢。
擁抱變革,擘畫可持續發展藍圖
未來3—5年,學院發展的藍圖已然清晰。專業設置上,學院計劃進一步優化現有專業結構,重點增設與國家戰略、區域經濟發展緊密相關的特色專業。目標是到2030年,形成覆蓋交通、制造、信息技術等多個領域的綜合性專業體系,讓教育服務的觸角延伸到更多產業。
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是提升教育質量的關鍵。學院計劃大力推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進一步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具體而言,建立3—5個校企合作實踐基地,為學生搭建更加靈活的學習通道,讓學習不再局限于課堂,而是延伸到真實的工作場景中。
服務社會是繼續教育的重要使命。學院將從兩個維度發力: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和社區教育服務。在培訓方面,既要擴大校內培訓覆蓋面,讓各類職業技能培訓覆蓋到開設的所有專業;又要在企業培訓上尋求突破,努力提升學院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學院積極擁抱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賦能這一變革,制定了全方位的技術賦能計劃。首先,學院將加大對在線教育平臺的升級改造力度,引入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開發智能學習系統,實現個性化學習推薦、智能答疑等功能。利用大數據分析學生的學習行為和進度,為每個學生生成個性化的學習方案,提供更加精準、高效的學習體驗。
其次,學院將進一步深化對“虛擬仿真+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借助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技術,構建虛擬實訓場景,解決傳統實踐教學中設備不足、成本高、危險性大等問題。
此外,學院還將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學生的學習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建立學生學習效果評估模型,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進。同時,通過大數據分析市場需求變化,為專業設置和課程調整提供科學依據。
“學院高度關注繼續教育的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張磊強調,未來,學院將建立更加完善的教學質量監控機制,對課程設置、教學過程、考核評價等多個環節進行嚴格把關,確保教育教學質量。同時,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引進和培養一批既具備扎實理論功底又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為高質量的繼續教育提供有力支撐。
從精準對接行業需求到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從突破智能化轉型難題到擁抱技術變革,西安交通工程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正以穩健的步伐,在繼續教育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前行。
來源丨《在線學習》雜志 2025年9月刊(總第118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