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在韓國舉行的APEC峰會,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中美博弈至今,雙方的每一次“對抗”和“握手”,都在國際引起陣陣波瀾。
特朗普此次亞洲之行,不僅對世界貿易格局有著深遠影響,對特朗普來說,也意義重大。因為除了與中方的會談之外,還有日韓對美承諾的是近萬億對美投資。
之前日韓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時,都許下了對美投資等條件,來換取美國的關稅豁免政策。不過美日、美韓因一些分歧,相關承諾都停留在口頭上,并未將其形成具有約束力的協議文件。
特朗普在東盟露臉后,第一時間飛往日本,想親自探探這位日本首任女首相的底,看看是個什么成色。
![]()
日本在這方面鮮少有讓美國失望的時候,高市恭敬到諂媚的表現,讓特朗普十分受用,對其大加夸贊,雙方隨后也簽署了正式文件,將日本對美投資承諾“落到實處”。
日本這一表現,讓李在明汗流浹背。之前日韓都沒落實承諾,李在明還能找理由扯一扯,畢竟有個日本一起擔著,本著“法不責眾”的心理,也算有點“底氣”。
但高市如此干脆的簽了文件,這就讓李在明如坐針氈了。
![]()
韓國苦美久矣
日韓雖然同為美國的小弟,但兩國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最為直觀的就是雙方在對美投資上,日本即便真將這5500億美元掏了,也只是活得艱難點,不至于到傷筋動骨的地步。但對韓國來說,履行對美承諾,那基本上要韓國把“棺材本”都給掏出來。
從美國的視角來看,特朗普認為自己對韓國已經足夠仁慈了。不僅沒有再提駐韓美軍的地皮,放棄“國中國”的想法,更是只對韓國收取3500億美元的“保護費”,已經算得上是“網開一面”。
特朗普所謂的“網開一面”,對韓國而言,卻是一種赤裸裸地羞辱。
韓國作為美方在亞洲的前哨站,這些年來為美國“沖鋒陷陣”不少,不說功勞,起碼苦勞還是有的。
在韓國看來,日本“孤伶”海外,不用直面中俄兩座大山,但自己不僅與中國極近,更是與俄羅斯支持的朝鮮接壤,每次“沖鋒”都是在鋼絲上起舞,一個不小心就會落個粉身碎骨的下場。美國應當對自己多些“偏愛”。
結果當李在明帶著厚禮,造訪華盛頓時,特朗普臉上笑嘻嘻,結果張口就要“分裂”韓國領土。如今還說是“網開一面”,這如何讓李在明繃得住。
![]()
而李在明對美的核心訴求——朝韓關系上,特朗普不能說毫無行動吧,但也就表了個態,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當特朗普被問及,朝鮮在其訪韓前夕,發射導彈表達軍事威脅時,特朗普只是輕飄飄地一句,“他(金正恩)發射導彈都幾十年了,不是嗎?”從而一筆帶過。
這話落在李在明心里卻十分不是滋味,韓國為美國“鞍前馬后”,結果特朗普壓根沒將韓國的訴求放在心上。
加上韓國工人被捕、3500億美元的“保護費”,李在明心中不禁怒火翻涌卻無處宣泄。
雖說韓國苦美久矣,但形勢比人強,韓國對美依賴依舊,貿然翻臉只會讓自己陷入腹背受敵的局面。
據多家外媒報道,美韓元首會晤后,特朗普表示,美韓貿易協定已經談妥,只等韓國國會批準后簽字。
根據披露的消息來看,美國以對韓汽車進口關稅下調至15%,以及在飛機零部件、仿制藥、美能源等多領域對韓零關稅為條件,換取韓國落實對美3500億美元承諾。
![]()
對美承諾難落地
李在明雖說與特朗普已經敲定協議,只要國會通過就能簽字。但韓國各界人士,均對此協議能否落地表示質疑。
韓聯社于11月2日,援引一位韓國經濟學家的文章表示,韓國履行承諾對美投資,勢必會影響韓國國內的投資力度,這很可能會使韓國制造業面臨“空心化”的風險。
就如韓聯社所報道的,以往韓國選擇“經中安美”路線,其中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韓市場能夠形成互補。
反觀美韓之間,要么產業重合度高,比如半導體產業;要么就是韓國單方面的付出,比如造船業。依照目前的局勢,無論怎么看,韓國資金大量投入美國市場,都不是個明智的選擇。
尤其是之前美國表示會繼續“301調查”,這就意味著中美“港口費”隨時可能“卷土重來”,這對將寶壓在美國造船業的韓國來說,就是顆“不定時炸彈”。
![]()
即便退一步來說,韓國制造業重心的轉移,也將對韓國經濟造成一定影響。而工廠附近的商戶也將因連鎖效應,使得地方經濟出現衰落,從而對韓國經濟造成二次傷害。
今年7月份,韓國央行依照美國關稅條件推算,表示對美投資的不確定性,將使韓國地區生產總值下降0.2到0.7個百分點,這對韓國本就“負重前行”的經濟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
此外,韓國多家企業和不少的藍領,均表現出赴美的抗拒。
這也不奇怪,今年9月份,特朗普以簽證不合規為由,對韓國在佐治亞州投資建設的電池廠發動突襲,將數百位韓國技術人員,猶如豬玀一樣對待。這一行為不僅讓韓國企業望而卻步,韓國藍領工人也擔心,會再次遭受美方的不公待遇,從而拒絕赴美工作。
對于美韓貿易協定敲定的消息傳出,韓國民眾為了表達不滿,匯聚在場館外,高舉“不要國王”的牌子以示抗議。
![]()
要動美元根基
李在明聽不到韓國各界的反對呼聲?當然聽得到。韓國苦美久矣,要細算起來,最為憋屈的就是李在明。
李在明這個總統位子本就坐得不穩,本來指望特朗普能給穩一手,結果禮給了,笑臉賠了,但特朗普只收錢,不辦事,導致李在明被夾在民意的火架上反復炙烤。
李在明只能再向中國求助,希望中方能撈一把。
據中國央行披露的消息,11月3日,經國務院批準,中韓兩國央行續簽雙邊本幣互換協議,規模高達4000億人民幣。
此次中韓續訂貨幣互換協議,在許多人看來,中國就是出于“古道熱腸”,拉李在明一把。
中韓互換貨幣,確實能幫助李子明穩定韓國金融市場,調解目前因關稅問題,出現的金融性問題,規避匯率風險。
![]()
從短期來看,中國此舉確實是救李在明于水火之中,對韓利益遠超對華。但中國此舉,對“人民幣國際化”的長期目標,能得到不少的幫助。
首先韓國作為美國核心盟友之一,美元又美國收割全球的手段,與中國貨幣互換,這一表態本身就可視韓國在動搖美元根基。身為美國小弟的韓國,都對美國唱反調,這對美國盟友體系的影響,是藏在水下,潛移默化的。
韓國制造業作為國際上名列前茅的存在,旗下的半導體、汽車、造船等產業,都能對人民幣國際化,起到進一步的推動作用。
韓國日后出口,如果遇上使用人民幣結算的國家,自然不會舍近求遠,轉頭去用美元結算。而這種行為,正是美國最為害怕的“去美元化”,韓國此舉無疑是對美國的“背刺”。到時候,美韓關系萬一惡化,中國只需要隔岸觀火。
總的來說,中韓貨幣互換,對中韓兩國來說,完全是一次“共贏”的合作。韓國緩解了近期的經濟困境,中國則得到長期發展,為“人民幣國際化”,和“去美元化”再添一腳油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