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全紅嬋王者歸來。
帶著半年沉默后積攢的力量,她站在粵港澳全運會跳水臺前,和搭檔王偉瑩完成三跳,拿下冠軍。
這是她183天以來的首次亮相,也是她在負面聲音中給出的最好回應。
金牌拿到了,質疑卻沒停。
全紅嬋剛回到賽場不到24小時,網絡上開始冒出新的聲音,拿她的體型說事,甚至開始討論她到底是不是還能保持巔峰。
她只是在社交媒體上寫了三個字:“我真棒”,看似輕巧,實則句句在回應。
![]()
外界對全紅嬋的這次復出其實期待已久。
從東京奧運會成名之后,她成了跳水界的“門面人物”。
但身體的發育期誰都躲不過,尤其對于跳水這種要求極高的項目來說,體重的變化、身形的變化,都可能成為制約動作的隱形枷鎖。
5月的全國冠軍賽,全紅嬋因舊傷復發退出了比賽,也缺席了接下來的世錦賽。
![]()
從那之后,關于她的各種議論就沒停過。
有人揣測她的狀態早已不如從前,也有人斷言她可能不會再回到賽場。
甚至有網友盯著她曬出的一張吃榴蓮的日常照,硬說她嘴饞不自律,是因為胖了才不敢參加比賽。
可沒人真正了解,一個身體在長、情緒在變的18歲女孩,要承受多少不屬于這個年齡的重壓。
![]()
全紅嬋什么都沒解釋,仿佛一夜之間從公眾視線里消失。
直到9月,她出現在暨南大學體育學院的報到名單上。
她開始讀書,也繼續訓練,只是這個決定依舊被人拿來討論,說她心思不在跳水。
那段時間,關于她退役的說法又浮出水面。
![]()
在很多人看來,這個曾經最耀眼的天才少女正在走下坡路。
但真正了解跳水項目的人都知道,這不過是運動員必經的一段調整期。
特別是像全紅嬋這樣經歷過奧運、世錦賽、全錦賽等多重高強度訓練和比賽的選手,身體、心理都需要緩沖。
![]()
只是公眾和網絡輿論,從來不給她這樣的緩沖時間。
這一次全運會,全紅嬋沒有選擇全部出戰。
原本計劃是參與三個項目,但最終她只報名參加兩個雙人項目,最擅長的單人10米跳臺,她沒有報名。
這一變化在比賽前夕才被正式確認。
很多人震驚,也不少人認為她是“怕輸”,才放棄了單人項目。
其實真相是,她的腳踝舊傷還未完全恢復,單人賽密集的賽程、高強度的起跳動作容易導致傷勢反復。
教練團隊和廣東省跳水中心慎重權衡之后,決定讓她專注雙人項目,以保護她的職業生涯。
這次全紅嬋的搭檔不是老搭檔陳芋汐,而是來自廣東的王偉瑩。
一個22歲,一個18歲,兩人都是湛江老鄉。
雖然是第一次正式搭檔比賽,但配合卻意外默契。
王偉瑩的履歷也不簡單,從2018年就參加全國性賽事,在成都大運會上四戰四金,特別是在短時間內連續參加兩場決賽并奪金,體能和實力可見一斑
![]()
兩人一個是天賦型選手,一個是技術穩定派,最終以235.86分,力壓陳芋汐/掌敏潔組合,奪得冠軍。
但比賽中第二跳的同步問題引發了熱議。
有網友質疑她們那一跳存在不同步問題,為什么還能和對手得分一致。
![]()
這種“東道主優勢”的說法迅速發酵。
事實上,跳水評分是多維度的,不是同步一項決定勝負。
裁判評分包括動作質量、同步、入水、難度系數等多個方面。
那一跳雖然同步稍有瑕疵,但整體動作質量依舊優秀。
可當鏡頭聚焦在全紅嬋身上時,所有的容錯率都被無限壓縮。
誰都知道,她的名字意味著話題、熱度、爭議。
爭議還不止這些。
比賽熱身時的視頻登上熱搜,不是因為動作,而是因為全紅嬋胖了。
![]()
網友直言認不出她了,像換了個人。
她站在其他運動員中間,身形確實更壯實。
甚至有媒體直接用“判若兩人”來形容她的外形變化。
難道成長帶來的變化,就成了她該被指責的理由嗎?
![]()
身高增加了7厘米,體重自然跟著上升。
再加上傷病期間訓練量減小,體型變化只是常態。
她的母親、哥哥也都屬于骨架大的人,全紅嬋的體質早就注定不是細胳膊細腿的類型。
即便如此,全紅嬋復出后的首秀跳得還是一如既往的好。
![]()
她的起跳高度依舊高,動作控制依舊精準,水花依舊消失得干凈利落。
這不才是跳水運動員的核心競爭力嗎?
但網絡從不講邏輯。
外界拿她身材說事,說她不自律,說她再這樣下去不如練舉重。
這些聲音她也不是聽不見,只是沒回應。
用金牌說話,勝過千言萬語。
奪冠后的那句“我真棒”,并不是自我炫耀,而是對自己堅持下來的肯定。
沒有人知道,這半年她一個人頂住了多大的壓力。
![]()
如今她不再是那個喜歡在鏡頭前笑得燦爛的18歲女孩,更多的是帶著防備和克制。
這并不是退縮,而是成長,真正的成熟,是知道什么時候該說,什么時候該忍。
陳芋汐在全運會之前接受了央視的專訪,她提到自己在巴黎奧運會后一度謀生退役的想法,是全紅嬋把她拉了回來。
全紅嬋和陳芋汐之間的競爭從不只是對手的關系。
![]()
她們像鏡子,彼此映照。
在全紅嬋受傷的這段時間,陳芋汐一路高歌猛進。
這一次,全運會本可以成為兩人再次對決的舞臺。
可惜,全紅嬋沒參加單人項目,這場巔峰對話成了未竟之局。
![]()
未來還有機會嗎?誰也說不準,但至少現在,全紅嬋還在堅持。
她不是永遠的冠軍,也不是永遠的天才,她只是個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年輕人。
一個能在18歲站上奧運、世錦賽、全運會最高領獎臺的運動員,值得更多寬容。
![]()
別讓鍵盤成為她的第二道傷。
全紅嬋已經回來了,她還會繼續跳下去。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