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爾-76降落加拉加斯那一刻,全世界都該明白:馬杜羅已不靠喊話求援,而是要動真格的了。
這一切,真是“自保”那么簡單?
![]()
美國的軍事部署、俄羅斯的“準兵力”回應、中美洲的風聲鶴唳,接下來,局勢不會平靜。
10月26日,一架伊爾 - 76 運輸機落在委內瑞拉加拉加斯國際機場,機身上的注冊號 RA-78765,打從從莫斯科起飛就沒逃過衛星的眼睛。
要說這架飛機的航線,那真是每一步都算到了骨子里:不飛北約控制的空域,專門繞路經停亞美尼亞、塞內加爾、毛里塔尼亞這幾個第三方國家。
![]()
選這些地方也不是隨便選的 —— 亞美尼亞跟俄羅斯關系近,西非的塞內加爾、毛里塔尼亞也沒跟美歐綁死,既避開了美歐可能找茬攔飛機的空域,又能通過第三方中轉減少麻煩。
更讓人注意的是它落地的樣子:沒改機號,沒挑半夜偷偷摸摸降,大白天就穩穩當當落在委內瑞拉首都。
這股子直白勁兒,比 2018 年俄軍圖 - 160 轟炸機去委內瑞拉時還明顯 —— 當年圖 - 160 訪委,多少還帶著點 “展示存在” 的意味,這次伊爾 - 76 過來,連遮掩都懶得做,明擺著 “我就是來辦事的”。
![]()
要論這架飛機的 “背景”,也不簡單。它所屬的 Aviacon Zitotrans 公司,好幾年前就被美國列進了制裁名單,圈子里的人都清楚,這家公司就是瓦格納用來轉運人員和裝備的 “幌子”—— 表面上是民用貨運公司,實際上專干軍事運輸的活兒。
俄羅斯敢這么 “不藏著掖著”,本質就是跟美國明說:在委內瑞拉這事上,我不會再只躲在幕后幫襯,要干就干在明面上。
之前俄委剛生效的戰略伙伴條約里,早就寫清楚了要搞全方位協作,安全合作就是其中重要一塊,這次空運過來的人和裝備,就是把條約里的內容落到實處。
俄羅斯用這種 “明著來” 的軍事存在,就是要打破美國的老想法 —— 別以為拉美是你家 “后院”,只能你說了算。這就跟在美國家門口插了面旗子似的,意思很明確:我來了,你管不著。
俄羅斯選的這個時間點,說巧也不巧,剛好對著美軍的動作來。
就在伊爾 - 76 落地前兩周,美軍剛嚷嚷著 “要恢復在加勒比的戰略存在”,話音剛落,就把 5 架 F-35 戰機調到了波多黎各的布坎南堡軍事基地—— 那地方本來就是美軍在加勒比的重要據點,接著又讓第 82 空降師在附近搞演習,動靜鬧得不小。
![]()
更早之前,美軍還派了 8 艘帶導彈的戰艦和核潛艇,在委內瑞拉周邊海域轉來轉去,甚至打著 “打擊毒品走私” 的旗號,在海上打死了 11 名船員。
可到現在,美軍連半點證明這些人跟販毒有關的證據都拿不出來。明眼人都能看明白,這些動作跟禁毒壓根沒關系 ——不管是聯合國的報告,還是美國自己出的毒品報告,從來沒把委內瑞拉當成主要販毒源頭。
美軍這么干,說白了就是想靠軍事壓力逼馬杜羅下臺,好趁機搶委內瑞拉的石油和黃金資源。
這邊美軍的算盤剛開打,俄羅斯的運輸機就到了,這節奏比 “你干一步我跟一步” 還準。瓦格納的人跟著飛機落地時,委內瑞拉電視臺的鏡頭直接拍了下來,這哪是什么秘密行動,分明是公開給馬杜羅撐場面。
這種時間上的 “對著干”,一下子就戳破了美國的霸權夢:你敢在我家門口搞演習施壓,我就敢直接派兵進你 “后院”;你想靠包圍逼馬杜羅讓步,我就把 “安全靠山” 擺出來給你看。
更有意思的是,這次拉美國家沒像以前那樣跟著美國走,反而一個個站出來反對美國的 “門羅主義”—— 就是那種把拉美當成自己 “私人地盤”,不許其他國家插手的老一套。
這下美軍的 “戰略存在” 就顯得特別尷尬,本來想擺威風,結果沒幾個國家買賬,反而顯得自己沒理。
有人覺得瓦格納是來 “救火” 的,其實根本不是這么回事,他們更像是來給委內瑞拉搭 “安全框架” 的。瓦格納跟委內瑞拉早就打過交道,2019 年馬杜羅政府遇到內亂,當時就是瓦格納的人悄悄過來,負責馬杜羅的貼身安保,幫著穩住了局面。
這次瓦格納來的人更不一般,還帶著一整套裝備:遠程通訊設備、戰術無人機、短程雷達,明擺著要建一套 “緊急撤離保障體系”。說白了,就是萬一馬杜羅遇到政變、暗殺,或者美軍搞所謂的 “精準打擊”,這套系統能馬上啟動,把馬杜羅安全送出去。
而最安全的目的地,自然是俄羅斯的莫斯科 —— 畢竟有俄羅斯罩著,沒人敢輕易動。
這種部署比直接派俄軍過來更巧妙:瓦格納頂著 “私人軍事集團” 的名頭,既能實實在在幫馬杜羅搞安保,又能避免俄羅斯跟美國直接發生軍事沖突,相當于俄羅斯派到海外的 “戰略工程隊”,到哪就把安全體系建到哪。
支撐這一切的,可不是嘴上說說,而是俄委剛落地的戰略伙伴關系條約。今年 10 月,俄羅斯國家杜馬剛投票通過這份條約,里面把能源、安全、反恐這些事全綁在了一起。
俄羅斯不光給安全保護,還幫委內瑞拉破了美國的經濟封鎖。美國不是一直制裁委內瑞拉,不讓它出口石油嗎?
俄委就一起辦商業論壇,擴大經貿合作 —— 委內瑞拉有石油,俄羅斯有技術和市場,倆國家互相搭著干,硬是在美國的制裁圍堵里,闖出了一條 “經濟內循環” 的路。
這種 “安全 + 經濟” 的雙重綁定,讓馬杜羅政府腰桿硬了不少:有俄羅斯的裝備和瓦格納的保護,美軍不敢隨便動武;有了經濟合作,美國制裁的殺傷力也弱了大半。
現在回頭看,那架伊爾 - 76 落在加拉加斯,帶過去的不只是瓦格納的人和裝備,更像是俄羅斯在拉美釘下的 “戰略樁”。美國想靠軍事威懾維持霸權,俄羅斯就用 “明著支援” 拆它的臺;美國想顛覆馬杜羅政權,俄委就用條約和實際部署織成防護網。
這場在加勒比海上的較量,其實就是多極世界和美國單邊霸權的對著干 —— 美國總想當老大,把拉美當成自己的地盤,俄羅斯偏要過來插一腳,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告訴美國,現在的世界不是你說了算。這么一來,美國的 “后院”,再也沒法像以前那樣安穩了。
環球時報:敏感時刻,俄機降落委內瑞拉
![]()
上觀新聞:一架俄羅斯軍機繞開西方領空,秘密降落委內瑞拉,或是為了輸送武器裝備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