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暗河傳》最新劇情中,平息了唐門之變后,蘇暮雨和蘇昌河離開了蜀中,到達了北離的京都天啟城。他們此行的目的只有一個——結交瑯琊王。
唐門本就是瑯琊王的勢力范圍,暗河平息了唐門內亂,是在向瑯琊王蕭若水變相示好。連天啟城的青龍使李心月都不得不承認,平定唐門之變、救出唐憐月是一份天大的恩情。
![]()
正是有了這個契機,蘇暮雨才建議遠赴天啟城、結交瑯琊王。畢竟,暗河若要重塑新生、屹立江湖,自然需要朝堂勢力和武林正派的站臺背書。
作為廟堂與江湖公認的最強勢力,暗河一旦搭上瑯琊王這條線,距離洗白上岸、開宗立派必定又進一步。因此,頭腦靈活、嗅覺敏銳的蘇暮雨才萌生出與瑯琊王成為朋友的想法。
畢竟,從古到今,統戰工作是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強大法寶,而瑯琊王是暗河眼中最重要的統戰對象。
何況,暗河與瑯琊王之間既有歷史淵源,又有合作基礎。
![]()
在蘇暮雨一進天啟城時,暗河與瑯琊王之間就心照不宣、達成默契。當時,瑯琊王與暗河之間,上演了一出刺殺未遂、雙方結怨的大戲,最終騙過了影宗。
蘇暮雨劍挑萬卷樓、蘇昌河擊殺易宗主,在影宗覆滅后,暗河雖然掙脫了多年來捆綁在身上的枷鎖,但是一直躲在幕后的瑯琊王才是最大的贏家。
暗河人栽樹,瑯琊王乘涼。長期以來,暗河的大本營不在京城;團滅影宗,暗河的勢力未能染指天啟。在易卜死后,瑯琊王拔掉了眼中釘、肉中刺,在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四使的護衛下,他控制著整個京城的安危。
蕭若水才是影宗被滅后摘桃子的那個人。
![]()
循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思路,瑯琊王與暗河之間的合作既有意愿、又有基礎。然而,吊詭的是,對于和暗河人之間的合作,瑯琊王總是一副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的曖昧態度。
瑯琊王為什么不愿與暗河合作呢?
暗河的風評和世俗的偏見是蕭若水不愿積極推動合作落地的直接原因。
在北離的朝堂上,瑯琊王是德高望重的中流砥柱,更是光風霽月的清流正派。瑯琊王的人設向來是公忠體國、光明正大的皇親貴胄,而暗河卻是江湖上最臭名昭著的殺手組織。
![]()
一個是皇親國戚、忠君愛國的王爺,一個是不問是非、殺人如麻的殺手,以蕭若水這樣愛惜羽毛的性格,必然不會與暗河深交、給政敵留下攻擊自己的話柄。
正如青龍使李心月說的那樣,“千百年來,江湖人聽聞暗河之名都是敬而遠之。”作為國人眼中的正人君子,瑯琊王會有意地和暗河劃清界限、與暗河保持距離。
不過,瑯琊王對暗河不感冒,還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
在北離國內,瑯琊王的權力之大、實力之強、勢力之廣遠超一般的權臣。縱然他一心為國、心無雜念,但只要身處在高位,就必然會成為各方勢力攻擊的對象。
![]()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幾乎所有古代的君王,都是生性多疑、刻薄寡恩。明德帝雖然是瑯琊王扶持上位的君主,但是內心依然會對他充滿猜忌。
皇帝疑心病越重,就越容易給瑯琊王的政敵們遞刀子。而在天啟城內,大皇子就是瑯琊王最大的敵人。他覬覦皇位已久,又忌憚瑯琊王的勢力。因此,善于揣摩圣意的他,總想著無中生有、顛倒是非,往瑯琊王的身上潑臟水。
譽滿天下者,往往也謗滿天下。在蘇暮雨二進天啟城之后,屠二爺就曾說過城中的流言。他說,“最近這天啟城中,傳言紛紛,說這瑯琊王當年撕毀的龍封卷軸中,寫的是他的名字。”
![]()
這樣的謠言,乍一看是瑯琊王產生了不臣之心,妄圖謀朝篡位、造反登基,所以才會散布謠言,四處造輿論、天天買熱搜,為自己的上位造勢。
但是,蘇暮雨和屠二爺一眼就看穿了真相——這看似是給瑯琊王奪權營造聲勢,實則是政敵們借機禍水東引,想要借此機會,引起明德帝與瑯琊王之間的誤會和矛盾。
對于幕后的操盤者,我們閉著眼睛都能猜出是大皇子。
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瑯琊王向來恭敬守禮、循規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尚且躲不過大皇子的明槍暗箭。假如他主動與蘇昌河談合作、與蘇暮雨做朋友,必定會給大皇子留下口實,更會讓皇帝心生疑惑。
![]()
一個是朝堂上最強的當權派,一個是江湖上最大的殺手團,這樣的合作,你讓明德帝如何不會腦補畫面、坐立不安?
以瑯琊王的政治智慧和視野格局,他對于明德帝和大皇子的心思一清二楚。因此,只有與暗河非敵非友、若即若離,才能避免惹皇帝龍顏大怒、讓自己陷入被動。
在權力的修羅場上,所有人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畢竟,一旦稍有差池,就會滿盤皆輸。
瑯琊王與暗河的合作,智慧固然重要,契機必不可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