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即將啟幕。進博會持續發揮“展品變商品”的加速器作用。
中國作為最大的醫療健康市場之一,在全球醫療創新生態中的地位也日益凸顯。大量跨國藥械企業通過進博會的平臺,將創新醫療產品和技術加速引進并在中國落地。
數字化、智能化和精準化正在成為醫療器械產品開發的趨勢。在今年的進博會上,多個“黑科技”產品將首次亮相,其中包括一款能夠“聽見”的智能眼鏡,以及科技富豪馬斯克旗下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臨床試驗所使用的磁共振設備。
![]()
依視路陸遜梯卡集團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稱,在今年的進博會上,公司將展出一款融合視聽“黑科技”的創新產品——Nuance Audio智能助聽眼鏡。該產品專為輕度至中度聽力損失人群設計,通過將專有的先進開耳式聽力技術融入鏡架,為聽力障礙人士提供聽覺支持,可部分替代傳統助聽器。此外,這款助聽設備具備全天續航,能與iOS與Android等多平臺兼容。
根據中國聽覺健康管理協會上周發布的《中國老年人聽覺健康白皮書(2025)》,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群中,中度及以上聽力損失患病率超33%,據此估算,受影響老年人口已突破1.2億;而在75歲以上老年人群中,聽力損失比例更上升至約50%,80歲以上則超過三分之二。
專家表示,在聽力受損的早期階段就進行及時干預尤為重要。“一些人可能因為外觀的顧慮和心理方面的因素拒絕使用助聽器,智能助聽眼鏡可能會對這部分人群的聽力干預起到一定的作用,消除他們的顧慮。”一位五官科專家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依視路陸遜梯卡大中華區專業視覺健康總裁林國樑表示,醫療科技、可穿戴設備是公司聚焦的領域,希望通過創新重塑消費者“看見”的新方式。
西門子醫療也將于今年的進博會展出一款助力Neuralink公司進行腦機接口植入臨床試驗的超高梯度場磁共振設備。據介紹,該設備能讓侵入式腦機接口手術從“盲插”走向“可見、可規劃、可控制”。此外,西門子醫療還將展示光子計數CT“家族”三款產品的亞洲首發,其中兩款預計于2026年實現中國本土生產。
強生公司將在今年的進博會上首次展示一款人工心臟產品 Impella,這是目前全球唯一獲得美國FDA批準的介入式左心室輔助泵,已在全球實現超過40萬例應用。
據強生方面介紹,該產品和配套主機已于2024年10月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中心批準,進入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目前產品注冊已經進入最后階段,預計2026年獲批上市。
此外,Impella和配套主機已于今年8月11日獲得粵港澳大灣區內地臨床急需進口港澳醫療器械批準,進入粵港澳大灣區藥械通目錄,目前大灣區可率先使用該產品來救治有需要的患者。
強生公司正押注包括心血管和手術機器人等外科手術領域,促進醫療科技部門的增長。在心血管領域,強生還將首次在中國展出一款一次性使用網籃型壓力監測脈沖消融的導管以及相關輔助器械,適用于基于導管的心臟電生理標測,與脈沖消融儀配合使用,可更精準地用于復發性、癥狀性的陣發性房顫的治療。
另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在“港澳藥械通”政策的支持下,多款已在大灣區進行使用的進口醫療器械產品也將在今年的進博會上亮相,其中包括一款來自德國的軟骨再生膠原蛋白填充支架產品ChondroFiller Liquid(CF)。該產品通過注入軟骨缺損部位形成穩定的“生物支架”,能夠實現軟骨類似原生結構的再生,為關節軟骨修復帶來新的解決方案。
截至去年年底,CF產品已在亞洲和歐洲等地區使用超過21000例。目前該產品已在大灣區進入醫保報銷目錄。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運動醫學專家李劼若教授表示:“關節軟骨一旦損傷,自我修復能力極差。傳統治療方法如微骨折術、軟骨移植等,往往存在創傷大、恢復慢、難以實現真正的軟骨再生等局限;CF這種材料直接為軟骨再生提供‘腳手架’,能促進實現透明軟骨樣組織的再生,是生物材料學的顛覆性突破,將惠及更多運動受損的年輕患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