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天文學家拍到(首次)的兩顆黑洞相互纏繞的照片:
![]()
![]()
咦,這和我們印象中的黑洞照片為什么不一樣,它們為何是發亮的光斑而不是黑乎乎的。
超大質量黑洞
這張照片的主體是一個被叫做OJ287的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
![]()
這個星系的中心黑洞和其它的星系不一樣!
我們知道哈,在每個星系的中心幾乎都存在著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它們的質量至少在百萬倍太陽質量往上。
銀河系中心就存在著這么一個巨無霸-人馬座A*,它的質量大約為430萬倍太陽質量。
這個是之前拍攝它的照片:
![]()
之前我們一直認為一個星系只能存在一個中心黑洞。
但在發現了一些特別的星系之后,這個觀念被改變了。
有的星系中心似乎存在著兩顆超大質量黑洞!

在這其中呢,OJ287便是這些星系中的代表。
OJ287
OJ287位于巨蟹座,距離我們大約40億光年。
![]()
40億光年,也就是以光速也要飛行40億年。
如此遙遠的距離,它的視亮度卻出奇的亮,其視星等大約15星等,這比冥王星略微暗上一點。
![]()
所以距離遠視亮度卻很亮,說明什么呢?
說明它的真實亮度肯定特別的亮。
不錯,OJ287是目前發現宇宙最明亮的一類天體--耀變體。
這是活動星系核的一個子類,另一個子類是類星體。
吸積盤
活動星系核最明顯的特點是:中心黑洞具有非常明亮的吸積盤(吸積盤就是黑洞吞噬物體時在它外圍形成的一圈環繞它的物質盤)。
![]()
這一圈物質盤可將黑洞強大的引力能轉化為輻射而釋放出去,這種引力能轉化比恒星核聚變的轉化要強的多。
我們大家知道哈,恒星之所以發光發熱是因為內核的核聚變反應。
![]()
核聚變就是把較輕的原子結合成更重的原子,結合時會有一部分質量損失,損失的這部分質量是以能量的方式釋放出去了,這就是質能轉化(將質量轉化為能量)。
不過這種方式的質能轉化率大概只有0.7%,也就是把0.7%的質量變為了能量。
而黑洞引力能的質能轉化率是可高達40%。
![]()
所以,這就讓黑洞的吸積盤可以成為比恒星更為明亮的天體。
我們剛開始看到的光斑便是黑洞外圍吸積盤發出的光,它并不是黑洞的本體。
所以大家想一想,像星系中心那種超大質量黑洞級別的吸積盤,它們若是發光起來,那得有多變態啊!
![]()
它們的光有時會讓整個星系黯然失色!
我們觀測這種星系時很難看到星系的本體,只能看到中心那塊很亮的核心。
![]()
OJ287便是這樣的狀態。
![]()
所以,這也就給了我們研究超大質量黑洞創造了機會。
不同尋常的光變
1982年的時候,天文學家發現OJ287似乎存在一個周期性的亮度變化,每12年會出現兩次突然的爆發。
![]()
為什么會這樣呢?
對此目前最好的解釋是:OJ287中心存在兩顆超大質量黑洞,一個大一個小;小的受大的引力牽引繞著大的運行,周期為12年;在繞行的過程中它有兩次機會穿越大黑洞的吸積盤,從而產生爆發。
![]()
在觀測計算后,天文學家也建立了它們兩個的軌道,軌道建立后就有了預測爆發時間的能力。
目前也已經成功預測好多次,其中2019年的預測只比預期晚了約90分鐘。

所以,雙黑洞的存在基本已經坐實。
但一直以來我們并沒有視覺上的證據。
直到這次的拍攝。
照片
這是早在2014年就拍到的照片,不過當時并沒有識別出雙黑洞。
![]()
這次天文學家在重新審視后,確定照片中主黑洞和次級黑洞以及噴流出現的位置與理論預測一致。
從而確定這是雙超大質量黑洞組合。
![]()
大的質量約為180億倍太陽質量,小的約為1.5億倍太陽質量。
都是非常大的巨無霸。
巨無霸之間的較量會讓宿主星系以及生命最終變成什么樣,我們無法知曉。
但可以肯定的是,萬年之后它們兩個終將合并成一個更大的黑洞,那時時空將會為之顫動,以引力波的形式響徹太空,被之后的人們探測。
或許,那個時候他們會記起這張照片,記起這是2025年人們第一次識別到OJ287雙黑洞的死亡之舞。
這項研究于2025年10月9日發表于天體物理學雜志上。
![]()
我是騰寶,一個熱愛天文的科普創作者,還希望大家多多關注與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