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采訪中,金一南將軍被外國記者問道:“朝鮮戰爭中,中國軍隊明明死亡19萬多人,比美國死亡人數多了五倍之多,為何說自己贏得了戰爭呢?
面對這個看似基于數字的質疑,金一南將軍平靜地從多個角度做出了回應,金將軍的回應不僅讓外國記者啞口無言,讓讓各國看清了新中國的強大。
![]()
關于抗美援朝傷亡數字的爭議,多年來一直存在于國際輿論場,數據顯示,抗美援朝戰爭持續了33個月,我國共有290萬人奔赴戰場,其中約19萬人壯烈犧牲,而美方公布的死亡人數約5萬。
面對數字評判戰爭勝利的問題,金一南將軍回應道,“戰爭中,數字只是一部分,并不能以死亡人數來衡量誰勝誰負。
戰爭絕非僅是生死間的殘酷較量,更是對自由與正義的執著堅守,以一串冰冷數字來判定勝負實在是有失偏頗,它又怎能承載戰爭背后的厚重意義?
![]()
美軍
在分析抗美援朝傷亡比時,統計方法的不同是造成數字差距的重要原因。
美國對于死亡士兵的統計采用了一種特殊的標準——只有確定死亡的人才會被定義為陣亡,那些找不到尸體的或者失蹤的人口一律不計入傷亡人數。
如果算上韓國軍隊,韓國軍隊的傷亡和被俘人數在戰爭末期就已經達到了62萬人,這些人數比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的傷亡總數加起來還要多。
從整體戰果來看,中朝軍隊歷經幾十個月的浴血奮戰,共殲滅敵軍109萬人,其中美軍有39萬人,這些數據有力地回應了那些僅憑單一數字就質疑勝利歸屬的觀點。
![]()
志愿軍
還有評判戰爭勝負的關鍵標準,在于戰略目標是否達成。
金一南將軍在回應記者提問時指出:“評價任何一場戰爭的勝利者都要看他是否達成了自己最初的戰略目標”。
中國當初之所以選擇抗美援朝,是因為美國不聽中國的建議,執意跨過三八線,并無理派轟炸機掃射我國邊境城市。
當時的東北是我國重工業主要聚集地,一旦美軍占領朝鮮,將會對我國東北產生直接的威脅。
從最后的結果來看,中國已經達成了自己的戰略目的,那就是讓朝韓仍然保持在最初的分界線上,和平解決問題。
![]()
志愿軍
正如美國議員布萊德利評價朝鮮戰爭的那句話:“美國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同錯誤的對手,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
這場戰爭使全世界第一次正視中國,這也是中國自1840年以來首次完全戰勝帝國主義。
此外,抗美援朝戰爭是在極度不對稱的條件下進行的,美國在當時作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工業強國,工業力量之間的懸殊差距也成為了雙方戰亡比差距較大的原因。
當時的美國有著世界上最強的海空力量以及無人可敵的后勤保障力量。
![]()
美軍
水門橋之戰就是這種實力差距的鮮明例證——盡管志愿軍多次成功炸毀橋梁,但是美國竟然可以憑借空投的設施快速修復。
而中國人民志愿軍則面臨著極為艱苦的作戰條件,在長津湖戰役中,志愿軍第9兵團由于從東南沿海緊急入朝,未能配備御寒冬裝。
這些來自南方的官兵穿著單薄的南方棉服,在零下30度的朝鮮戰場上前進,1950年,朝鮮遭遇了一場五十年一遇的嚴寒冬季,夜間氣溫急劇下降,最低溫度竟降至零下40攝氏度,酷寒如猛獸肆虐這片土地。
![]()
長津湖戰役
在這樣極端的條件下,志愿軍第9兵團在長津湖戰役中戰斗傷亡19202人,凍傷28954人,凍死4000余人。
當武器裝備與后勤保障均處于絕對劣勢,志愿軍以鋼鐵般的意志與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力挽物質條件匱乏之頹勢,于艱難困境中彰顯出非凡的勇氣與擔當。
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的收官之戰,志愿軍在零下三十度的戰場上頑強戰斗,全殲美軍一個整團,迫使美軍王牌部隊經歷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
![]()
志愿軍沖鋒
此次戰役意義重大,成功收復三八線以北東部廣袤區域,它宛如關鍵節點,扭轉了朝鮮戰場的局勢,成為戰局由被動轉向主動、態勢得以改善的重要拐點。
在長津湖戰役中,志愿軍涌現出多個“冰雕連”,數百名指戰員寧可全部戰死、凍死,也絕不后退一步,這些戰士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極寒條件下,堅守陣地,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毛主席在總結抗美援朝戰爭經驗時曾說,志愿軍打敗美軍,“靠的是一股氣,美軍不行,鋼多氣少。”
![]()
這種被對手稱作 “謎一樣的東方精神”,源于守護家國的堅定信念,源于捍衛和平的崇高理想,并最終化作壓倒一切敵人的磅礴力量。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不僅得到中朝兩國的認同,也在國際社會產生廣泛影響。
今年10月25日,在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75周年紀念日當天,朝鮮駐華使領館舉辦了系列紀念活動。
朝鮮駐沈陽總領館和駐沈陽總領館駐丹東領辦前往遼寧省沈陽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和丹東市抗美援朝紀念塔敬獻花籃。
![]()
金正恩來到志愿軍烈士陵園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75周年的活動中,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政委凌煥新及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外交部等有關部門官員應邀出席了朝鮮駐華使館舉辦的紀念招待會。
回顧75年前的那段歷史,對緬懷先烈、繼承精神具有重要意義,在實現社會主義事業、反對帝國主義侵略與霸權、維護地區和平安全和國際公平正義的道路上,中朝兩國表示將傳承弘揚好傳統友誼。
這些活動表明,抗美援朝的歷史意義和精神價值至今仍在被銘記和傳承,所以抗美援朝的勝利者毋庸置疑是我們中國和朝鮮,無論從哪一方面將都是,最后讓我們銘記歷史緬懷先烈。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