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要靠科技現代化作支撐。“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歷史機遇,統籌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四川如何落實這一部署?來聽聽高校學者的思考。
![]()
“十五五”規劃建議對“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發展”作出全面部署,在西南交通大學教授何曉瓊和四川大學教授王云兵看來,“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發展”這既有長遠的考量,又是現實的需要,在于打通“育人脫節、創新卡殼、轉化率低”等堵點。
![]()
西南交通大學教授、國家軌道交通電氣化與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 何曉瓊:我們國家現在發展的整體態勢非常良好,加上整個國際形勢總體還是比較復雜,我們就必須要做到科技的自強自立,教育強國和人才強國,這樣我們國家才能有更好更長遠的發展。
![]()
四川大學教授、國家生物醫學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王云兵:對我們整個的教育的發展,人才的培養指明了一個非常清晰的路徑。就是我們的教育它一定是要和科學緊密聯系,培養的人才是為國家將來科技的發展,成為世界強國要做出貢獻。
《建議》提出要“促進科技自主創新和人才自主培養良性互動,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教育中心、科技中心、人才中心”。兩位教授表示,這正是四川未來五年的發力點之一。四川是教育大省,教育總體規模位居全國第六,西部第一;四川也是科技大省,一系列前沿技術取得重大創新突破,區域創新綜合能力躋身全國第一方陣。
![]()
西南交通大學教授、國家軌道交通電氣化與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 何曉瓊:作為科技工作者來說,我們一定要做到科技從原始創新到關鍵核心、共性技術的突破的研發,并且我們要有這個信心,我們能引領世界。作為教育工作者我也是一個高校老師,也要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軌道交通領域挑大梁的。
![]()
四川大學教授、國家生物醫學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王云兵:我們在張興棟院士的帶領下,在全世界原始首創了組織誘導性生物材料,不是說你在實驗室做一個科技就可以轉化,它需要高校的工作者和產業、政府支持的深度融合,就完全有可能把它做到產學研醫結合,把核心技術轉化成真正的生產力。
▌本文來源:四川觀察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