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共2900 字
閱讀完約7分鐘
金融投資報記者 陳雨禾 文/圖
![]()
在新能源汽車免征購置稅政策持續10年后,這筆購置稅將自2026年1月1日起改為減半征收的消息,為行業帶來了一系列連鎖反應。
如今,減半征收的時點漸行漸近,多家主流新能源車企如小米、蔚來、問界等,已紛紛“自掏腰包”推出鎖單補貼政策,對特定期限前鎖單客戶進行兜底補貼,以填補可能產生的購置稅差額,并引發市場持續關注。
對此,多家機構分析指出,今年年底之前,隨著消費者集中購車疊加車企沖量,年末銷量仍將維持高景氣,同時,行業后續的高端化、智駕平價化等方向也獲得機構高度看好。
![]()
在小米汽車門店內展出的小米YU7
購置稅政策將迎來新變化
多家車企“自掏腰包”攬客
“您放心就好,11月30號之前購買車子就不用擔心購置稅的問題。”在成都萬象城的小米汽車門店內,一名工作人員告訴金融投資報記者。該工作人員表示,只要在11月底之前完成鎖單操作,且新車在2026年完成開票交付,小米會根據購置稅多出的差額進行補貼。補貼方式為減免購車尾款,補貼上限為1.5萬元。
根據2023年財政部等多部門發布的《關于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的公告》,對購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間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其中,每輛新能源乘用車免稅額不超過3萬元;對購置日期在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間的新能源汽車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其中,每輛新能源乘用車減稅額不超過1.5萬元。
記者注意到,針對明年1月開始變化的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減免政策,目前已有多家新能源車企開始“自掏腰包”,對于一定期限前鎖單的客戶進行“兜底”補貼。
梳理相關車企信息,蔚來汽車宣布,對2025年12月31日前鎖單的全新ES8,提供購置稅差額補貼券,至高可抵扣1.5萬元車價;問界汽車則宣布對2025年11月3日前鎖單的2026年款問界M7等車型進行購置稅補貼,以尾款抵扣或現金補貼方式兌現;此外,理想汽車、極氪汽車也在今年9月分別推出理想i6、極氪9X等車型后,發布了購置稅補貼方案,宣布在2025年10月31日前鎖單的訂單,可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抵減相應購置稅差額。
記者從行業人士方面了解到,通常情況下,新能源汽車的購置稅的計算方法為10%×[發票價÷(1+13%)](原因為計稅價格不包括發票價中的13%增值稅稅款),即購置稅相當于發票價的1/11.3。
以此計算,在今年年底之前,由于免稅額最高為3萬元,因此購置發票價在33.9萬元以下的新能源汽車可免去購置稅,超過這一金額則需為33.9萬元以上的差額部分繳納購置稅;而從2026年開始,在修改為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后,購置發票價在33.9萬元以下的新能源汽車均需要繳納一半購置稅,當發票價達到33.9萬元以上時,則需繳納減免1.5萬元購置稅后的其余部分稅款。
對此,國元證券認為,從價格端給予消費者平抑政策,仍然是車企競爭的重要手段之一。交銀國際證券則分析稱,2026年新能源購置稅減免政策將從“全免”調整為“減半”,預計將驅動消費者在年底前集中購車,疊加車企年末沖量因素,預計2025年末新能源車銷量仍將維持高景氣。
目前,在推出購置稅補貼的車企中,大部分品牌都將購置稅補貼的金額上限設為1.5萬元,與政策變化后需要多繳納的稅款金額持平。在此背景下,也有分析人士指出,近期受關注的各種購置稅補貼活動,也可以看作是各大車企利用新能源購置稅調整節點,爭奪市場銷量的一種手段。
華源證券分析指出,2026年—2027年新能源購置稅補貼政策的退坡,或呈現影響面積廣、影響幅度大、低價車受影響更顯著的三大特征。不過,新能源乘用車行業銷量與多重因素相關,補貼僅為其中之一。盡管當前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已超過50%,但考慮到優質供給推出、新能源渠道逐步下沉、廠家及經銷商可能承擔部分退坡的補貼等因素,預計在購置稅補貼退坡的情況下,2026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還能維持小幅增長,結合后續智駕迭代的進展,也存在增長超預期的可能。
活動頻出抓客戶
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增長
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目前,一些現車充足的新能源車企并未推出直接的購置稅補貼,但針對年底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獲客需求,新購車客戶及以舊換新客戶仍有相關補貼。
如成都一名小鵬汽車的工作人員就向記者表示,目前小鵬“基本上都有現車”,到明年以前基本上不用擔心購置稅問題。以小鵬G7為例,現在新購車客戶可以拿到4000元左右的補貼。
事實上,除了購置稅補貼外,近期各大新能源車企的其他優惠、補貼活動力度并不在少數,而在各種優惠、補貼背后,則是最近數月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增長的表現。
截至目前,已有部分新能源車企交出了10月“成績單”。造車“新勢力”方面,小鵬汽車宣布在10月交付新車4.2萬輛,單月交付量創下歷史新高,并連續2個月超過4萬輛;零跑汽車則在10月交付7.03萬輛,同比增長超84%,這也是零跑月交付量首次突破7萬輛;蔚來汽車的10月交付量也創下月度紀錄,達到40397輛,同比增長92.6%。此外,小米汽車宣布10月交付量持續超過4萬臺;理想汽車宣布10月交付31767輛,理想i6訂單超過7萬臺;嵐圖汽車宣布1月至10月交付量累計同比增長82%等。
A股上市車企方面,比亞迪宣布10月公司新能源汽車銷量為44.17萬輛,前10月累計銷量達370.19萬輛,比去年同期增長約14%,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同比增長近35%;上汽集團披露新能源汽車10月銷量為20.67萬輛,同比增長31.58%;長安汽車宣布10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1.92萬輛,同比增長36.14%;賽力斯宣布10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為51456輛,同比增長42.89%等。
再結合2024年以舊換新政策催化下乘用車銷量表現超預期,2025年以舊換新政策延續,對汽車消費向上進行支撐等情況,部分機構也對后續的新能源車企市場表現表達了看好。
國海證券分析稱,自主崛起大周期維度已進入高端化發展的戰略進攻時刻,因此,具有30萬元以上優質供給的車企有望明顯受益,推薦理想汽車、江淮汽車、吉利汽車、比亞迪、長城汽車,建議關注賽力斯;高階智駕“平價化”有望大幅提升高階智駕滲透率,領先整車和相關零部件受益,推薦小鵬汽車、華陽集團、德賽西威、科博達,建議關注經緯恒潤等。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新能源汽車的“出海”情況尤其受到市場關注。西部證券此前分析指出,中國車企在歐洲的插混車銷量增長較快,中國插混車型有望在歐盟碳排放考核過渡期內持續受益,建議關注比亞迪、上汽集團、吉利汽車、奇瑞汽車等車企。中國車企純電車在歐洲的進展慢于插混車,考慮到歐盟關稅的影響,在歐盟當地有產能以及后續計劃推出多款經濟型車型的車企將增長更快,建議關注零跑汽車、比亞迪等。

編輯|袁鋼
責編|陳雨禾
校檢|袁鋼
審核|姚彥如
聯系金妹兒:028-86968491
本文為金融投資報jrtzb028(微信號)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金妹兒。轉載須在正文開頭顯著位置注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