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日,俄羅斯安-124“魯斯蘭(Ruslan) ”【注:小編數年前在西昌機場曾看到過一架】重型運輸機悄然降落伊朗德黑蘭梅赫拉巴德機場,引發全球對其運送S-400防空系統與Su-35戰斗機的猜測。當前中東局勢緊張,此次事件或標志俄伊防務合作進入新階段。
![]()
事實上,這并非孤立事件。10月以來,至少3架安-124、伊爾-76從俄軍事工業重鎮起飛赴伊,衛星圖像顯示降落機場有革命衛隊守衛,且航班軌跡與S-400組件運輸傳聞吻合。同期伊朗進行彈道導彈測試,外界推測俄已向伊轉運數百噸敏感裝備,模式極為類似2015-2017年俄通過空運向敘利亞秘密部署武器。
![]()
核心武器猜測:S-400與Su-35
S-400是俄先進遠程防空系統,攔截范圍400公里,可反隱形戰機、彈道導彈,整合多型雷達與高超音速攔截彈。若交付伊朗,能為納坦茲核設施等戰略要地構建“反介入/區域拒止”區,與伊國產“巴瓦爾-373”形成分層防空屏障。這將迫使以色列調整空襲戰術,依賴防區外彈藥,美國或依《以制裁反擊美國敵人法案》加碼對俄制裁。據悉伊朗計劃接收4個營,2026年年中形成戰力。
![]()
Su-35則屬4++代多用途戰機,配備“雪豹-E”雷達(探測距400公里),載彈量8噸,最大速度2.25馬赫,作戰半徑1600公里。對仍用老舊F-14、米格-29的伊朗而言,列裝將實現空中力量“代際跨越”。此次或采“半散件組裝”模式,俄提供套件由伊本土完成組裝,但需解決飛行員培訓、維護設施升級問題,未來數年俄顧問或駐伊協助。
![]()
此外,安-124或還運送了雅克-130教練機、電子戰吊艙及導彈組件,助力伊提升飛行員培養與電子對抗能力。
安-124:俄羅斯戰略運輸關鍵
安-124最大載荷150噸(超美C-5運輸機),貨艙長36米、寬6.4米、高4.4米,可容納拆解組裝的戰機、S-400發射車,滿載航程4500公里,輕載則可達1.2萬公里,能規避中程防空威脅。俄當前保有約26架,此次執行任務的安-124從Su-35制造商所在地伊爾庫茨克起飛,直飛伊朗時僅起降階段開應答器,屬敏感軍事行動操作。
對伊朗而言,海上通道受監控封鎖,空中運輸是獲取受限裝備的關鍵,安-124的到來具有戰略意義。
俄伊協作深化
2020年聯合國對伊武器禁運到期后,俄伊合作升級:伊向俄提供“沙赫德-136”巡飛彈,俄承諾交付先進裝備。2024年1月,兩國簽署60億歐元全面戰略協議,涵蓋聯合訓練、生產與技術交流;2025年10月俄防務文件顯示,協議含48架Su-35采購計劃,首批擬年底前交付,這是伊自上世紀70年代后最大規模戰機采購。雙方形成“以石油換武器、以無人機換技術”的互利關系,共同應對西方制裁。
地緣戰略影響
俄伊合作正重塑歐亞防務格局:俄借伊平衡西方在中東影響力,伊則強化對以威懾、降低美干預可能。這將使西方打擊伊目標時需顧慮與俄裝備(或人員)直接對抗,同時推動沙特、阿聯酋等海灣國家加速防務現代化,聚焦反地空導彈與防空壓制能力。土耳其或進一步中立,推廣自研裝備。
經濟上,俄借軍售實現市場多元化,伊以石油收入支付,總投入超60億美元。戰略上,此次運輸是兩國繞開西方制裁、展現“抗壓力”的宣言。
未來,以色列或在S-400形成戰力前攻擊伊雷達設施,美國或加強里海走廊監控并制裁相關物流機構。這場“無聲的武器橋梁”搭建,將持續影響中東權力格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