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要立冬了,入了冬除了鯽魚其他魚都比較難釣。其實鯽魚在深秋階段就比較好釣了,但是深秋的大魚也比較好釣,而釣鯽魚跟釣大魚完全不是一個思路,釣鯽魚最好找個中小水面,并且一般是釣障礙物為主,釣大魚自然是大水面釣明水為主。所以深秋很多釣友還是會優先守釣大魚,因為大魚入冬就逐漸停口,想要再釣大魚就要等到來年至少晚春階段了。釣鯽魚就不同了,入冬之后依然好釣,而且釣獲大鯽魚的幾率更高了,因為釣鯽魚從來不怕冷而是怕熱。
![]()
秋末初冬階段釣鯽魚,是經典的釣淺水的階段,因為水溫變冷的結果就是淺水升溫之后比深水暖和,大鯽魚也會到淺水活動,這是鯽魚好釣的一大主因。釣鯽魚會因為水面、窩點的不同釣法上有區別,如果水草等障礙物較多,長桿短線釣法更有優勢。但是水面多明水時,守釣也是不錯的選擇,而且因為可以淺水的緣故,使用短桿釣鯽魚也非常輕松有意思。懸墜釣釣鯽魚,對子線的選用就非常有講究了。這可能跟鯽魚的進食比較文靜有關,子線選用不當窩點有魚星都不見咬鉤。
![]()
子線的粗細其實比較好理解,但是一定要注意,想要鯽魚的咬鉤量比較多,子線一定要盡量細。沒有什么魚比鯽魚還要“挑剔”子線的,而且這個現象也并非只存在水溫低的季節,就算水溫適宜鯽魚的吃口良好時依然存在。粗線釣不到鯽魚,因為粗線異物感非常強,鯽魚觸碰到子線就會馬上放棄,所以常會出現窩子魚星很好,但是根本就不咬鉤的現象。對于子線的選擇,還要根據水溫的下降情況合理調整,秋末初冬階段的鯽魚吃口還算正常,因為鯽魚非常耐寒。當水溫很低時,鯽魚的身體就會非常僵硬,進食變的更加輕微,那子線就應該更細了,多用抄網少飛魚,只要不斷線就行,吃口一定會好很多。
![]()
子線的長短也是對中魚率有很大的影響的,長短不同的子線會有哪些方面的不同呢?首先就是結實程度不同,子線都是有延展性的,越長的話延展長度就越長,那么就更加不容易斷線。其次是擺動幅度大小不同,釣鯽魚不管是秋末還是冬季,用餌必定很輕,否則鯽魚就餌的難度會非常大,當子線比較長、餌料又比較輕時,到位之前擺動幅度大、時間長。第三是真因為長子線延展長度更長一些,所以相同號數的子線越長感覺起來越是柔軟,適口性會提升一些。第四是漂相的傳遞了,子線越長漂相的傳遞往往越是不及時,不過不及時也未必是壞事,因為可以確保傳遞出來的漂相都是有效漂相。
![]()
那野釣鯽魚的時候子線應該長點還是短一些呢?如果吃口比較正常,子線千萬不要長,因為完全沒必要,短子線就有比較高的中魚率。關鍵是吃口不正常時應該怎么選?比如說吃口比較輕,當水溫下降到一定程度時,鯽魚的進食動作會變得輕微,存在不能正常就餌的現象,這個時候建議子線可以適當長一些。原因是適口性更好,餌料到底之前有擺動誘魚的效果,傳遞出來的漂相雖然很小,但是都很真實。不過前提要注意,學會觀察比較小的浮漂動作,使用細尾浮漂把漂相放大一些。要是吃口比較滑,比如說黑坑釣老運動員,其實也建議長子線,原理跟低水溫季節基本沒差別。滑口不是不吃,是不太敢吃,所以假信號比較多,過濾假信號會讓中魚率提升一些。
![]()
不過要是黑坑正釣,那必須要搶魚,需要更大的誘魚窩點,一定是長子線加散炮增加窩點面積。甚是長子線還不夠,還配合飛鉛釣使用超長的子線。敬請關注收藏點贊,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