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數字化時代,電信網絡詐騙呈現出高發態勢,而其中一些人因各種原因參與到詐騙活動中,成為幫助犯。本文將通過具體案例深入解讀幫助電信網絡詐騙罪的相關法律問題。
被告人李某在某網絡技術公司工作,該公司主要為一些網絡賭博和電信詐騙平臺提供技術支持與維護服務。李某明知公司所服務的部分平臺存在違法犯罪活動,但為了獲取高額報酬,仍利用自己的專業技術,為這些平臺解決網絡卡頓、數據傳輸等技術問題,確保詐騙活動能夠順利進行。在一次大型電信網絡詐騙案件中,由于李某的技術支持,詐騙分子成功騙取了數百名被害人共計上千萬元的財物。最終,李某因涉嫌幫助電信網絡詐騙罪被公安機關抓獲。
幫助電信網絡詐騙罪,是指明知他人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而為其提供技術支持、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行為。根據我國刑法規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為其犯罪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器托管、網絡存儲、通訊傳輸等技術支持,或者提供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在上述案例中,李某明知公司服務的平臺存在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行為,仍積極提供技術支持,其行為符合幫助電信網絡詐騙罪的構成要件。李某的行為使得詐騙分子能夠更高效地實施詐騙,造成了大量被害人的財產損失,其情節嚴重,應當受到法律的制裁。
像李某為詐騙平臺解決網絡卡頓、數據傳輸等問題,屬于典型的技術支持行為。只要行為人明知所支持的是詐騙平臺,其提供的技術服務對詐騙活動起到了促進作用,就可能構成幫助犯。例如,在一些詐騙案件中,技術人員為詐騙分子提供了繞過網絡監管的技術手段,使得詐騙信息能夠更廣泛地傳播,這種行為就明顯屬于幫助電信網絡詐騙的技術支持行為。
技術支持行為不一定要求行為人直接參與詐騙的策劃或實施過程,但只要其提供的技術服務是詐騙得以順利進行不可或缺的環節,就應當認定為幫助行為。
一些不法分子通過網絡廣告推廣電信網絡詐騙信息,吸引被害人上鉤。例如,在某些社交平臺上發布虛假的投資理財廣告,聲稱有超高回報率且無風險,誘導被害人進行投資。如果有人明知這些廣告是用于詐騙,還為其提供廣告投放渠道、優化廣告展示效果等幫助,就構成幫助電信網絡詐騙的廣告推廣行為。
廣告推廣幫助行為不僅包括直接參與廣告制作和投放,還包括為詐騙廣告提供技術優化,如提高廣告的點擊率、曝光量等,以擴大詐騙信息的傳播范圍,增加被害人受騙的可能性。
詐騙分子實施詐騙后,需要通過各種支付渠道將被害人的資金轉移。如果有人明知資金來源是詐騙所得,仍為其提供支付結算服務,如幫助將詐騙資金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轉移到多個賬戶進行洗白,或者提供銀行賬戶用于接收和轉移詐騙款項,就構成幫助電信網絡詐騙的支付結算行為。
支付結算幫助行為使得詐騙分子能夠迅速將贓款轉移,逃避法律追究,嚴重損害了被害人的財產權益,也對司法機關的追贓挽損工作造成了極大阻礙。
幫助多個電信網絡詐騙團伙實施犯罪的,通常被認定為情節嚴重。如李某所在公司為多個不同的詐騙平臺提供技術支持,涉及多個詐騙案件,其行為就符合這一情形。因為幫助多個團伙意味著其幫助行為的危害范圍更廣,造成的社會影響更大。
造成被害人重大財產損失的也是情節嚴重的表現。在上述案例中,李某的幫助行為導致數百名被害人上千萬元的財產損失,這一后果嚴重影響了被害人的生活和社會穩定,因此屬于情節嚴重的范疇。
幫助行為導致大量公民個人信息泄露的,同樣屬于情節嚴重。在一些電信網絡詐騙中,詐騙分子獲取被害人的個人信息后進行倒賣或進一步實施其他詐騙行為,幫助犯若為其提供技術便利導致大量個人信息泄露,就會加重其罪責。
幫助犯罪集團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的,一般屬于情節特別嚴重。犯罪集團通常具有組織嚴密、分工明確、作案手段復雜等特點,幫助犯罪集團實施詐騙對社會的危害更為巨大。例如,一些黑惡勢力犯罪集團利用電信網絡詐騙手段斂財,幫助他們的行為人應當受到更嚴厲的處罰。
造成特別重大社會影響的,如引發群體性事件、造成惡劣國際影響等,也屬于情節特別嚴重。某些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涉及眾多境外被害人,引發了外交層面的關注,或者在國內引發了大規模的群眾恐慌和不滿,幫助實施此類詐騙的行為人的情節就屬于特別嚴重。
根據李某的犯罪事實和情節,法院認定其構成幫助電信網絡詐騙罪,且情節嚴重。在量刑時,法院綜合考慮了李某的犯罪動機(為獲取高額報酬)、幫助行為的具體作用(確保詐騙平臺網絡穩定,對詐騙成功起到關鍵作用)以及造成的危害后果(導致大量被害人財產損失)等因素。最終,法院判處李某有期徒刑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五萬元。
如果李某的幫助行為屬于情節特別嚴重的情形,如幫助犯罪集團實施詐騙且造成了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那么他可能面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的刑罰。
對于像李某這樣在網絡技術等相關行業工作的人員,要時刻保持法律意識,不能僅僅為了經濟利益而忽視行為的合法性。在工作中,一旦發現所服務的對象可能涉及違法犯罪活動,應立即停止相關行為,并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切不可心存僥幸,否則必將面臨法律的嚴懲。
廣大社會公眾要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識,不輕易相信網絡上的各種誘惑信息。對于投資理財、網絡交友等涉及資金往來的活動,要保持高度警惕,仔細核實對方身份和信息真實性,避免陷入電信網絡詐騙陷阱。同時,也要積極關注各類電信網絡詐騙的案例和防范知識,增強自我保護能力。
相關行業主管部門應加強對網絡技術服務、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行業的監管力度,規范行業秩序,建立健全行業準入和監管機制。對于可能被用于電信網絡詐騙的業務和行為,要提前進行風險評估和防控,從源頭上遏制電信網絡詐騙的發生。
幫助電信網絡詐騙罪是當前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活動中的重要法律規制對象。通過對具體案例的分析,我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幫助行為的法律性質、認定標準以及情節考量等問題。無論是從業者還是社會公眾,都應當增強法律意識,共同參與到防范和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的行動中來,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與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