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翁青雅在一場品牌專訪中,出現了一些問題,現場視頻流出后,迅速引發熱議,品牌方隨后撤下了直播回放。
觀看過完整視頻的觀眾指出,整場活動暴露出多個問題,她沒有準備手稿,念錯了品牌名稱,提問缺乏邏輯性,多次出現冷場,入場的時候她也沒有禮讓嘉賓朱珠,直接坐在了主位,經工作人員提醒后才調整座位,這些細節讓觀眾對這場活動的專業度產生質疑。
![]()
事件發酵后,翁青雅在社交媒體發布道歉聲明,解釋是因為見到朱珠太過緊張,并以自嘲口吻表示“以后誰覺得自己闖禍了,就看看翁青雅的探訪”,分支持者認為,跨界嘗試難免失誤,勇于認錯就值得肯定。
但也有觀點認為,即便非專業主持人,記住品牌名稱和保持基本禮儀也是基本要求,這些細節更關乎個人素養,而非專業技能,從現場表現看,這些基礎環節確實存在疏漏。
翁青雅此前通過戀愛綜藝《心動的信號》積累了可觀人氣,節目中展現的形象與互動,曾讓她獲得“戀綜純愛天花板”的評價,吸引大量粉絲關注,而這次主持事件,讓部分觀眾開始重新審視她的公眾形象。
并且她畢業于倫敦藝術大學傳媒學院,該校在藝術設計領域享有聲譽,這個背景與她在主持中的表現形成反差,引發網友討論:“從這樣的名校畢業,主持基礎為何如此薄弱?”
![]()
嘉賓朱珠在道歉帖下留言“沒關系,早就翻兒啦”,展現了大度姿態,同時有觀察者指出,翁青雅的道歉主要面向嘉賓,卻未充分回應品牌方與觀眾的關切,這可能反映了其對問題核心的理解偏差。
![]()
作家饒雪漫在評論區連續發布多個“哈哈”,這種開放式回應讓讀者產生多種解讀,為事件增添了討論空間。
![]()
從戀愛節目的人氣參與者到主持現場引發爭議,這個轉變揭示了公眾人物在跨界嘗試時面臨的挑戰,專業技能可以通過訓練提升,經驗可以隨時間積累,但對細節的重視和基本素養的體現,才是贏得觀眾持久認可的關鍵。
觀眾通常能夠理解新人在陌生領域的失誤,但更期待看到從失誤中汲取教訓、持續進步的誠意與行動。
![]()
當從熟悉領域邁向新舞臺時,充分的準備顯然不可或缺,包括對合作方背景的了解、對流程的熟悉,以及對可能突發情況的預案。
專業素養的積累同樣關鍵,這不僅是技能層面的提升,更包含對行業規范的尊重、對合作伙伴的尊重,以及對觀眾時間的尊重,跨界不是降低標準的理由,反而是展現綜合素養的機會。
![]()
公眾人物建立的標簽與人設,需要與實際能力相匹配,當形象與現實表現出現落差時,容易引發信任危機,真誠的態度和持續的進步,比完美人設更能經受時間考驗。
翁青雅這次的主持翻車事件,網友們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這跟緊不緊張沒關系,這是壓根沒做準備,念錯品牌名是職業大忌,說明對金主爸爸連最基本的尊重都沒有。”
“倫敦藝術大學傳媒學院的高材生就這水平?真給我們留學生丟臉,學校教的是理論,但基本的職業素養和待人接物是為人根本吧?”
“朱珠那句‘早就翻篇啦’盡顯高情商和大格局,這才是專業藝人的風范,兩相對比,差距實在太明顯。”
“朱珠是前輩,寬容后輩是應該的,但翁青雅確實該好好學學什么叫尊重。”
“道歉全文都在解釋‘為什么搞砸’,而不是反思‘搞砸了什么’,重點完全錯了,最該道歉的對象是品牌方和觀眾,而不是忙著跟朱珠姐套近乎。”
“這明顯是熟人之間的調侃,說明她們私交不錯,大家別過度解讀。”
“就算是朋友,在這種風口浪尖上發一串‘哈哈’,真的合適嗎?怎么看都像是在看熱鬧。”
你覺得翁青雅這次翻車,最主要的問題是準備不足,還是個人素養有待提高?如果你是品牌方,下次活動還會考慮與她合作嗎?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看法!
信源:封面新聞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