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名美學者名叫約翰·米爾斯海默,他的名字或許大家有所耳聞,他是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也是國際關系資深分析者。
![]()
米爾斯海默
他不是政客,卻比很多政客說的更直白,此前他曾表示:美國絕不會眼睜睜看著中國變強,因為那等于挑戰美國賴以生存的霸權體系。
他給中國的三個“警告”更是一針見血,完全道出了美帝的野心!
第一個警告:美國遏制是必選項,不是暫時情緒
米爾斯海默有一個著名理論叫“進攻性現實主義”,翻譯成大白話就是:這個世界沒有裁判,誰拳頭大誰說話,美國就是現在最大的拳頭,自然也不會允許別人練得比它壯。
![]()
“進攻性現實主義”
米爾斯海默的核心邏輯是:在一個沒有最高權威的國際體系中,每一個大國都必須最大化自己的權力,否則就有可能被淘汰。
而美國,作為歷史上唯一真正稱霸一個地區的國家,當然知道這個游戲怎么玩,所以當中國開始崛起哪怕是經濟崛起,美國也不會坐視不管。
因為中國一旦強大,就可能在亞太地區建立自己的影響力,而那正是美國的底線。
![]()
中美
米爾斯海默從不否認中國的發展是合理的,但他強調,大國之間沒有“合理”這回事,只有“有利”還是“不利”,中國變強,對美國就是不利,所以遏制就是唯一選項。
從“印太戰略”到芯片禁令,從拉盟友包圍中國到炒作臺灣問題,美國的每一步都在驗證米爾斯海默的判斷:遏制不是臨時措施,而是結構性反應。
美國不會因為中國喊“和平發展”就停止防備,它只會因為中國越來越強而加倍下手,更重要的是米爾斯海默指出:美國遏制中國,不是因為中國“不對”,而是因為中國“太對”了。
![]()
美國擔心中國崛起
中國的制度、發展方式都在挑戰美國那套說辭的正當性,而這才是讓美國不安的根源。
所以,中國不是能不能被遏制的問題,而是必須面對被遏制的現實,只要中國還在往前走,美國就不會后退,這不是意見分歧,而是博弈選擇。
第二警告:和平崛起是愿景,不是現實保證
中國常說要和平崛起,但在米爾斯海默看來,這個說法聽起來像是“把刀藏在袖子里”,米爾斯海默的觀點很明確:在他看來中國不可能和平崛起,因為大國之間沒有和平成長的空間。
![]()
中國
他拿歷史舉例:英國崛起時引發了拿破侖戰爭,德國崛起時帶來了兩次世界大戰,美國崛起也不是靠談判贏來的。
每一次大國地位的更替,都伴隨著劇烈沖突,只不過方式不同,現在輪到中國,美國當然會本能地反應。
他甚至說得更直接:就算中國做得再“和平”,美國也不會相信,因為在無政府狀態下,沒有國家會把安全交給別人的善意,中國說“和平”,美國聽成“掩飾”,這就是國際政治最殘酷的地方。
![]()
中美
而且,和平崛起不僅取決于中國自身,更取決于周邊國家的反應,米爾斯海默認為:中國越強越會讓鄰國害怕,鄰國越怕就越會找美國靠攏。
美國越被拉進來,中美之間的對抗就越難避免,他認為這是個惡性循環,中國再低調也逃不掉。
和平崛起不是沒有意義,而是不能只靠自己講,講和平的人不一定能決定戰與和,只有當其他國家也認為你的崛起不會威脅他們時,和平才有可能,而在米爾斯海默眼中,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
所以,從他角度看,中國提出“和平崛起”更多是戰略戰術,而不是現實路徑。局勢決定行為,不是愿望決定局勢。
![]()
米爾斯海默
第三警告:美國的手段可能比想象的還要狠
如果說前兩個警告是邏輯推理,那么第三個就是赤裸裸的現實提醒,米爾斯海默說,不要低估美國為了維持霸權能有多狠,美國不是一個會在關鍵問題上妥協的國家,尤其是面對生存威脅時。
米爾斯海默的意思其實很直接,美國從來不是一個溫和的霸主,它在中東、南美、亞洲的行為都證明了一點:只要覺得不安全,它就會先下手為強。
政變、制裁、顏色革命,甚至是直接軍事介入,美國的選項從來不少,關鍵在于它覺得值不值得。
![]()
阿富汗戰爭
米爾斯海默特別提到臺灣問題和南海問題,這兩個地方對中美都具有高度敏感性,一旦局勢失控,這些地方可能就是中美熱戰的起點。
美國表面上說“維持現狀”,但在行動上不斷升級對臺軍售、派軍艦巡航南海,而這背后就是米爾斯海默所說的——戰略壓迫。
當然,中國也不是沒有反制手段,但問題是,美國的信息戰、輿論戰、技術戰并不會因為中國的反應就停止,米爾斯海默認為,中國如果誤判了美國的戰略耐心,就可能付出沉重代價。
![]()
五角大樓
更關鍵的是,美國不一定要贏,但中國不能贏,只要中國慢下來、亂起來、退幾步,美國的目標就達成了,這種“不講武德”的打法,讓博弈變得更加復雜,也更加危險。
所以,米爾斯海默不是在嚇唬中國,而是在提醒:中國面對的是一個可以為了霸權不擇手段的對手。
如果打的是規則游戲,中國或許還有空間,但如果對方根本不愿講規則,那就別指望憑善意換妥協。
總的來看,米爾斯海默的觀點,不是鼓動戰爭,也不是捧殺中國,他只是用一套冷冰冰的邏輯,告訴中國一個現實:崛起的代價不是你愿不愿付,而是對手愿不愿讓你繼續。
![]()
中美
他的三個警告,聽起來刺耳,但并不無道理,中國要崛起,就必須面對來自美國的系統性打壓,這不是暫時的摩擦,而是長期的較量。
中國要走和平發展的路,就必須知道這條路上不會有太多掌聲,反而是荊棘叢生。
但這并不等于悲觀,中國的選擇不是放棄崛起,而是做好準備,打破米爾斯海默所說的“大國悲劇”。
![]()
真正的挑戰,不是美國有多殘暴,而是我們能不能用智慧和定力,走出屬于自己的新路徑。
只有當我們真正理解了對手的底線,才有可能守住自己的方向,只有當我們真正準備好了,才有可能在這場博弈中贏得屬于中國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