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海通信集
山海計劃 x 導筒directube
![]()
由羊城晚報“向山海走去”青年導演創作扶持計劃(簡稱“山海計劃”)聯合深度電影媒體合作伙伴「導筒directube」繼青年導演影展游記專欄「山海映畫記」之后,再度共同開啟全新全球展映對接人專欄——「山海通信集」。
當山海計劃的短片在世界各地的銀幕上亮起,是誰在異國他鄉為我們搭建起文化的橋梁?他們為何愿意成為那第一束光,點亮華語故事?
「山海通信集」專欄將視線投向海外這些不可或缺的放映活動協作者——當地文化機構、策展人、學者亦或是熱愛電影的影迷。通過深度對話,我們記錄他們組織放映的初心,聆聽他們觀看這些灣區故事后的真切感受,并探討電影如何成為跨越疆域的文化信箋。
我們期待,「山海通信集」能成為一扇窗口,不僅見證華語青年影像的全球旅程,更呈現世界各地的人們如何通過電影,與我們共同編織一場關于理解與共鳴的對話。山海計劃,走向世界;而世界的聲音,也正通過光影,與我們緊密相連。
001 期
山海通信集
feat
波蘭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主席
馬煜杰
2025年10月23日,山海計劃全球路演活動來到了電影歷史悠久的城市——波蘭首都華沙,并且在當地知名的藝術影院Amondo Kino開啟。這家影院以其獨特的藝術選片和小而精的運營模式著稱,是華沙電影文化地圖上的一個特色地標,其運營者之一是波蘭導演、編劇及制片人科雷克·博亞諾夫斯基(Korek Bojanowski),其首部導演長片《失衡的夢想》(Loss of Balancel)在今年的第2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主競賽單元獲得最佳編劇獎。
![]()
![]()
![]()
本次活動的順利舉行,也得益于波蘭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主席馬煜杰的傾力協助。作為在波蘭留學工作多年的華人,馬煜杰與學聯一直致力于搭建中波文化交流的橋梁。過去一年,學聯成功組織了多項中國文化活動、留學新生座談會及體育運動會等。
![]()
山海計劃全球展映·波蘭華沙站現場
正是在這樣的努力下,本次“山海計劃”波蘭華沙展映收獲了意想不到的熱烈反響——影廳座無虛席,連走廊上都坐滿觀眾,而且有一半以上的波蘭本土影迷。在馬煜杰看來,波蘭本身的電影文化積淀和成熟的藝術影院體系是促成此現象的關鍵原因,這些小眾文藝影院擁有穩定且高素質的觀眾群,是各種不同電影文化進行深度傳播、交流的理想平臺。
馬煜杰也表示,波蘭觀眾本身對電影就有非比尋常的熱愛,進一步來說,也希望通過銀幕看見一個更加真實、更加立體的中國。以下為山海計劃對話馬煜杰的采訪全文。
![]()
波蘭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主席馬煜杰
![]()
山海計劃
Maritime Guangdong
本次山海計劃短片在華沙展映,您覺得觀看這次活動中的灣區題材短片有怎樣的感受?
馬煜杰
波蘭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主席
![]()
我覺得這類短片更多地關注人與人之間的人文關系。它的主題往往聚焦于普通人的生活與情感,也和社會、城市的變化密切相關。這樣的內容在波蘭的市場其實是挺受歡迎的。
像之前在華沙,就舉辦過不少類似的放映活動,前段時間的華沙電影節上也有相關的影片展映,一些影院也會定期放映中國的藝術電影。希望未來能有更多這樣的活動,讓中國的這類影片在海外,特別是在波蘭,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和關注。
![]()
山海計劃全球展映·波蘭華沙站現場
![]()
山海計劃
Maritime Guangdong
那比如說像今天這樣的觀眾爆滿的場面,您看到以后會有什么樣的感受?
馬煜杰
波蘭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主席
![]()
確實,今天的整個影廳爆滿,座無虛席。感覺來自中國的電影在波蘭是供不應求的情況,看來大家對于中國電影還是比較有熱情的。
![]()
山海計劃全球展映·波蘭華沙站現場
![]()
山海計劃
Maritime Guangdong
近年來這種中國與波蘭電影的這種交流或者傳播,您有關注嗎?
馬煜杰
波蘭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主席
![]()
我其實一直都有關注,比如之前的華沙電影節,還有像華沙的 Luna 影院,以及 Muranów 影院,他們每年都會設置一個特別單元,專門放映來自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的影片。我之前也去看過幾次,像這類電影在這里的市場還是挺不錯的。之前我就在市中心文化宮下的影院看過《繡春刀2》,而且今年《哪吒2》也在這邊上映過。
![]()
第33屆華沙電影節
所以我覺得,中國電影在波蘭的市場正在慢慢擴大,越來越多的觀眾開始感興趣。總體來說,中國電影在海外,尤其是在歐洲,正變得越來越有吸引力。
![]()
波蘭中國電影節現場
![]()
山海計劃
Maritime Guangdong
去看這些電影的時候,您有沒有留意中國觀眾和波蘭觀眾的占比是大概怎么樣?
馬煜杰
波蘭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主席
![]()
我去看的時候,其實中國觀眾并不多,一場可能也就占到三分之一,甚至更少,只有幾個中國人。像我去看的華沙電影節的那場電影,還有在科學文化宮下面影院放映的那一場,觀眾大部分都是歐洲人或者波蘭本地人。能看到這么多人愿意來看中國電影,我覺得真的挺不錯的。
![]()
《哪吒2》在波蘭上映
![]()
山海計劃
Maritime Guangdong
對于今天Amondo Kino這個電影院這個選址,以及波蘭本土藝術電影院的體系,還有中國電影的引入和推廣,您覺得有什么樣的獨特價值?
馬煜杰
波蘭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主席
![]()
我覺得這個影院本身就比較偏向文藝性質,也相對小眾一些,不過其實波蘭人很喜歡去這種類型的影院。相比之下,那些大型的放映場合人太多,反而未必是他們的首選。至少在我身邊,很多波蘭朋友都對這種有獨特選材或題材的影片特別感興趣。
![]()
山海計劃全球展映·波蘭華沙站現場
![]()
山海計劃
Maritime Guangdong
您覺得對于中國電影的引入和推廣來說,這樣的選址有什么優勢?
馬煜杰
波蘭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主席
![]()
波蘭觀眾確實很喜歡去這種類型的影院,所以這樣的放映活動效果通常都不錯。我覺得未來在這方面還是有很大的合作空間。像在波蘭這些文藝類影院里,一方面地理位置方便,另一方面觀眾群體也穩定、氛圍很好。如果能有機會每年固定舉辦類似的活動,我相信波蘭觀眾也會非常樂意去嘗試新的中國電影。通過電影,他們能夠更直接、更真實地了解中國,而不僅僅是通過媒體獲取信息。
![]()
山海計劃全球展映·波蘭華沙站現場
![]()
山海計劃
Maritime Guangdong
波蘭學聯之前在青年電影文化活動方面有開展過哪些活動嗎?
馬煜杰
波蘭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主席
![]()
我們之前也有參與過類似的國際文化節活動,比如在波蘭最高法院舉辦的活動,以及“博物館之夜”等節慶中,我們都有參與,主要是以推廣中國傳統文化為主。不過在電影這個方向上,我們目前還沒有展開具體的合作或嘗試。但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領域,未來也有很大的合作空間。希望這一次山海計劃的展映后,有更多的中國電影來到波蘭華沙。
![]()
山海計劃
Maritime Guangdong
那未來就是會不會有這方面的計劃?就比如說也舉辦更多的放映活動?
馬煜杰
波蘭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主席
![]()
我覺得在這方面確實有非常大的合作空間。波蘭的藝術氛圍一直都很濃厚,他們的電影文化也相當成熟,不少導演和電影學院在國際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如果未來能夠進一步加強中國電影與波蘭電影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無論是在創作層面還是放映推廣方面,都會是一個非常值得拓展的方向。從音樂或藝術的角度來看,轉向電影領域其實也有很大的融合與合作潛力,尤其是在文化傳播和人文交流這方面,更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切入點。
![]()
山海計劃全球展映·波蘭華沙站現場
右為山海計劃短片《你好,馬莉莉》導演張迪
![]()
山海計劃
Maritime Guangdong
從學聯主席的角度上來看,中波電影文化的這種交流項目,它會是面臨什么樣的挑戰?
馬煜杰
波蘭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主席
![]()
我覺得首先,中國電影中的字幕翻譯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對于我們國內學習波蘭語或相關語言的人來說,這方面的需求也非常大。只有把電影中想要傳達的內容通過字幕準確地表達出來,才能讓波蘭觀眾真正理解影片的核心思想和情感內涵。這也是一項挺有挑戰性的工作。
同時,這種交流是雙向的。很多波蘭電影也非常優秀,如果要將它們翻譯成中文,同樣需要面對語言與文化的轉換難題。所以,我覺得關鍵不只是把字面意思翻譯出來,更重要的是如何通過語言傳達電影背后的文化和情感,這才是最有價值、也是最有難度的部分。
![]()
山海計劃全球展映·波蘭華沙站現場
![]()
山海計劃
Maritime Guangdong
在題材上會有什么樣的建議嗎?
馬煜杰
波蘭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主席
![]()
我覺得在題材方面,其實有不少機遇。比如說,一類是科幻題材,另一類我認為更值得關注的,是人文題材的影片。因為通過展現人文主題,能夠更好地促進文化之間的交流與理解。
其次,懸疑類型的影片在波蘭這邊的觀眾中也可能會受到歡迎。相比之下,科幻片雖然有趣,但我個人覺得它在文化交流層面的作用可能沒有那么強。相反,那些聚焦人物情感和社會主題的人文片或劇情片,更容易引起不同文化觀眾之間的共鳴。
![]()
山海計劃
Maritime Guangdong
對于幫助兩國電影人更有效的實現這種創作和市場連接方面,您有沒有一些建議?
馬煜杰
波蘭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主席
![]()
如果有機會的話,我覺得可以嘗試多組織一些觀影活動。比如今天,我就有一個朋友是教中文的,帶了幾個學生來看中國電影,我這是一個很好的方向。
通過電影,觀眾不僅能學習中國文化或中文發音,還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國的社會人文,包括中國傳統家庭的生活、家族內部的人際關系和歐洲有怎樣的不同,也多去發現和波蘭不同的生活習慣。
通過這樣的影片,觀眾可以更直觀、更生動地感受到中國家庭的日常和人文氛圍,比單純通過書本或課堂學習要更有代入感,也更容易理解中國文化的細膩與豐富。
策劃:沈韓成
活動統籌:顧睿
文字/ 采訪:童雨瑩
攝影:童雨瑩
鳴謝:梅墅軒
整理/編輯/排版:陳瀟然
![]()
![]()
![]()
![]()
![]()
![]()
![]()
![]()
![]()
![]()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