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丨鳳凰網財經《IPO觀察哨》
作者丨DW
“假如生命只剩下一年,你要做的十件事是什么?”2023年,當被問及這個問題時,硅基智能創始人司馬華鵬的回答是:把自己克隆出來。這個決定背后,是一位父親對9歲兒子深沉的愛意。即便自己發生不測,AI分身也能陪伴孩子長大。
這一想法深受電影《流浪地球2》啟發。為此,他耗時一年,整理308萬字個人記錄,打造出自己的AI分身“simahuapeng.ai”。這個為愛而生的AI分身,也成為了硅基智能“數字永生”終極愿景的起點。
如今,這個始于個人情感的宏大敘事,正邁向資本市場的新階段。10月31日,硅基智能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這家成立于2017年的公司并非無名之輩,其以32.2%的市場份額穩居2024年中國數字人智能體行業首位,已是國內最大、全球第二的提供商。
![]()
![]()
(圖源:官網)
然而,光鮮的市場地位,難掩其商業化的現實困境。大客戶依賴癥、持續的盈利能力不足、對直銷模式的過度依賴,以及在AI大廠與垂直廠商夾擊下如何保持領先,都成為其IPO之路上必須回答的考題。
01 “賣數字人”年入超6億,騰訊為最大機構投資者
直播間里,帶貨主播正賣力地介紹產品;舞臺上,歌手正激情四射地邊舞邊唱……屏幕另一端的你可能不知道,這些并非真人,而是借助AIGC技術生成的“數字人”——被司馬華鵬稱為“硅基勞動力”。
![]()
(圖源:官網)
![]()
(圖源:招股書)
這些“硅基勞動力”均出自AI企業硅基智能之手。這家成立于2017年的公司,曾為劉潤、江南春等商業領袖創造數字人分身,正試圖用AI重塑內容生產與商業服務。
硅基智能的崛起,離不開資本加持。自成立以來,硅基智能已完成10輪融資,累計融資額超十億元,背后集結了騰訊、紅杉中國、招銀國際等一眾頭部機構。
根據招股書,其股東結構星光熠熠。創始人司馬華鵬為實際控制人,合計控制26.54%的股份;林芝騰訊持股16.59%,是除創始人外的最大機構投資者。2025年5月,公司完成2億元D輪融資,投后估值達31.5億元。
![]()
(圖源:招股書)
“硅基勞動力”的提出者司馬華鵬,是一位連續創業者。他曾在俄羅斯創立Returnil殺毒軟件,獲得VTB銀行投資,擁有豐富的技術背景和商業經驗。他曾表示,其愿景是“讓每個商家做得起直播”。
自2019年進入虛擬數字人領域以來,硅基智能已布局數字永生、AI電商、知識生產三大重點領域,手握139項全球專利,準備在資本市場的聚光燈下,講述一個關于“硅基勞動力”的故事。
02 拿下全球第二,卻難破“虧錢”魔咒?
在創始人司馬華鵬的宏大藍圖中,硅基智能的終極目標是實現“數字永生”。他將這一構想拆解為三步走的戰略路線圖:第一步是克隆形象與聲音的“數字孿生”;第二步是克隆思想的“數字原生”;第三步便是終極形態的“數字永生”。
然而,這條通往未來的創新之路并非一帆風順。2019年,當硅基智能推出首個AIGC數字人時,市場反應冷淡,一度陷入“免費都沒人用”的窘境。
轉機出現在2022年。商業大V劉潤在年度演講中的重磅推薦,讓硅基智能“出圈”;同年年底,ChatGPT的橫空出世,更是為AI大模型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隨著抖音放開本地生活的數字人直播,硅基智能的數字人開始批量“上崗”,迅速滲透至電信、金融、醫療、教育等多個行業,累計部署超過8萬個數字人智能體。
但商業化的成功,未能立刻轉化為盈利。
招股書顯示,一方面,營收高歌猛進。從2022年的2.23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6.55億元,2025年上半年已達3.26億元,呈現增長態勢。
![]()
![]()
(圖源:招股書)
另一方面,盈利能力卻始終是其短板。2022年至2024年,硅基智能經調整凈虧損分別為4622萬元、2941萬元和3524萬元。直到2025年上半年,公司按未經審核的財務數據計算,期內虧損為829萬元。不過,若按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經調整后,其凈利潤為529萬元。
![]()
(圖源:招股書)
毛利率的持續下滑,更揭示了行業競爭加劇的殘酷現實。從2022年的38.5%攀升至2023年的45.8%高點后掉頭向下,持續下滑。2024年毛利率降至34.3%,2025年上半年進一步滑落至31.6%。
盈利困境的背后,是兩大核心因素的共同作用。
首先是高強度的研發投入。截至2025年5月,硅基智能已布局139項全球專利,研發團隊占比超70%。2022年至2024年,研發開支從7543萬元激增至1.5億元。
其次,是極度依賴的直銷模式。2022年至2024年,直銷收入占比始終維持在96%以上,2025年上半年甚至高達98.3%。這種模式雖然有利于維護大客戶關系,但也意味著高昂的銷售成本和受限的市場擴張速度,為未來的規模化增長帶來挑戰。
![]()
(圖源:招股書)
對于硅基智能而言,如何在保持技術領先和市場擴張的同時,找到一條通往可持續盈利的路徑,將是其登陸資本市場后必須回答的核心問題。
03 當半數命運系于一家客戶,商業模式背后潛藏多重風險
隨著硅基智能正式向港股發起沖刺,創始人司馬華鵬和他描繪的“為世界創造一億硅基勞動力”的藍圖,正面臨來自資本市場的嚴格審視。這家AI數字人賽道的先行者,在商業化落地上拔得頭籌,但其港股之旅,依然充滿挑戰。
數字人市場的前景依然廣闊。IDC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AI數字人市場規模約41.2億元,增長率高達85.3%。預計到2029年,這一市場規模將達到250.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43.5%。
然而,賽道競爭已是一片紅海。上游,百度、騰訊、阿里等大廠憑借AI大模型技術強勢領跑;側翼,魔琺科技、網易瑤臺等垂直廠商則在細分場景深耕。與此同時,數字人可能被應用于電信詐騙等場景,其背后的數據隱私和合規性問題都是未來待解決的挑戰。
面對激烈的競爭,硅基智能的招股書揭示了其商業模式背后潛藏的多重風險。
硅基智能在招股書中坦言,為與商業銀行、電信運營商等大型客戶建立合作,公司采用“具競爭力的定價模式”,導致毛利率較低。這無異于一場“以價換量”的豪賭,規模上去了,盈利卻成了難題。
![]()
(圖源:招股書)
另外,高企的應收賬款風險正急劇惡化。招股書顯示,公司貿易應收款項從2022年的0.57億元飆升至2024年的2.33億元,而壞賬減值也同步激增,從500萬元增至3760萬元。更危險的是,回款周期從70天拉長至124天。硅基智能在招股書中直言,不要求客戶提供抵押品,這無疑加劇了壞賬風險。
此外,對大客戶的過度依賴,也增加了硅基智能的潛在風險。招股書顯示,硅基智能最大客戶(中國領先的電信運營商)收入占比從2022年的16.6%飆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64.4%,同期前五大客戶收入占比更是增加到了87.5%。將半數以上的命運系于一家客戶,此種商業模式或讓投資者難以安心。
![]()
(圖源:招股書)
對于硅基智能而言,港股IPO無疑是一場關乎生死的“大考”。資本市場愿意為“一億硅基勞動力”的宏大愿景買單,但更會警惕其背后不斷累積的應收賬款、對單一客戶的過度依賴以及持續“燒錢”的研發投入。
這場IPO募集的資金,究竟是能幫助其加固護城河、穿越風險,還是僅僅為現有模式續命?香港資本市場,正等待它的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