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哈嘍,大家好,小林哥這篇社會評論,主要來分析戶外運動的安全與警示,提醒大家出門在外,安全第一。
![]()
4300米生死接力:陌生人的善意,在川西高原照亮生命之路
4300米的川西黨嶺高原,寒風像刀子一樣刮在臉上,碎石坡上的積雪還沒融化。
20歲的林躍蜷縮在地上,胸口悶得像壓著塊石頭,頭痛欲裂,連張口呼吸都覺得費力。
她的意識漸漸模糊,手腳涼得像冰塊,身上的沖鋒衣根本抵擋不住8級寒風的侵襲。
![]()
這場她期待了整整一年的畢業旅行,此刻正變成一場與死神賽跑的生死考驗。
林躍來自江蘇一個普通農村家庭,爸爸守著家里的幾畝地,媽媽在紡織廠輪班干活,日子過得樸素又踏實。
剛從衛校畢業的她,心里一直藏著個戶外夢,總想著趁年輕去看看遠方的山川湖海。
反復挑選后,她選中了川西黨嶺的“三湖連川”徒步路線,還在網上約了三個搭子,兩男一女,都是熱愛戶外的陌生人
![]()
這條路線在戶外圈名氣不小,藏在橫斷山脈腹地,四川省甘孜州丹巴縣西北部的深山里,串聯起賈依拉措、卓擁措和葫蘆海三個高山湖泊。
湖水倒映著雪山,杜鵑林漫山遍野,風景確實絕美,但危險也藏在這份絕美里。
林躍選的反穿線路更具挑戰性,全程22千米,要爬900多米的高度,平均海拔超4200米,最高點下強拉埡口更是達到4600米以上。
![]()
經常徒步的人都知道,這樣的海拔對身體是極大考驗,空手站著都像扛了幾十斤的重物,心肺負擔成倍增加。
而且山里的天氣比娃娃臉變得還快,前一秒晴空萬里,下一秒可能就狂風暴雨,手機信號更是時斷時續,一旦出事很難及時求救。
近年戶外圈就出過不少類似事故,2023年西藏墨脫徒步路線上,一名驢友就是因為突發高反加天氣突變,沒等到救援不幸遇難。
但當時滿心期待的林躍,和很多初次挑戰高海拔的驢友一樣,只看到了風景的壯闊,卻沒真正重視路線背后的風險。
![]()
![]()
生死關頭的抉擇:搭子離去,少年扛起救援重擔
2025年10月2日清晨6點半,天剛蒙蒙亮,林躍和三個搭子在黨嶺村集合。每人花20元坐當地中轉車到卡爾達村,下車后徒步5千米,走了一個半小時,順利抵達賈依拉措。
湖水清澈見底,雪山倒映在湖面,幾人忍不住停下來拍了幾張照片,稍作休整后,9點17分繼續向濯纓措出發。
這段路是全程的難點,6千米的路程要爬升600米,路上全是灌木叢和碎石坡,腳下一不小心就會打滑。
![]()
最關鍵的是要翻越下強拉埡口,那是整條路線的最高點,也是高反的高發區。
很多驢友到了這里都會出現頭暈、氣喘的癥狀,必須放慢腳步慢慢適應。
林躍一行人還算順利,上午11點左右就登上了埡口,站在高處眺望,雪山湖泊盡收眼底,可林躍卻沒心思欣賞風景。
![]()
連續的爬升耗盡了她的體力,準備下坡時,她突然覺得胸口發悶,呼吸越來越急促,頭痛得像要炸開,腳步也變得虛浮起來,連站都站不穩。
更糟的事情接踵而至,原本還算晴朗的天空突然暗了下來,狂風呼嘯著席卷而來,氣溫驟降到零下幾度。
高原上,高反和失溫湊到一起,就是致命的組合。
林躍的身體開始不受控制地發抖,體溫一點點往下掉,走到海拔4300米的地方時,她的眼神變得渙散,意識也開始模糊,嘴里只能發出微弱的呻吟。
![]()
同行的三個搭子一下子慌了神,看著林躍越來越差的狀態,又面對著惡劣的天氣,他們猶豫了。
沒人知道該怎么處理高原失溫,也沒人敢保證帶著她能安全下山。
就在這時,另一對驢友剛好路過,是16歲的高中生唐某辰和他的師傅,兩人常年在川西徒步,有豐富的戶外經驗。
三個搭子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把林躍托付給小唐后,就匆匆轉身下山避險了。
![]()
他們或許是真的害怕,或許是覺得自身難保,總之在生死考驗面前,選擇了放棄同行的伙伴。
可誰能想到,年紀輕輕的唐某辰卻比成年人更有擔當。
他知道高原失溫耽誤不得,立刻和師傅商量好分工:師傅趕緊下山,用衛星電話聯系救援,自己則留在原地,背著林躍往低海拔地區挪。
他把林躍的胳膊架在自己肩上,緊緊攥著她的手,一步一步艱難地往下走。
![]()
![]()
善意接力與謠言澄清:山野間的溫暖與底線
11時55分,就在小唐快撐不住的時候,轉機出現了。
上海長海醫院的劉某娥、馬某倩兩位醫生,帶著一支徒步隊剛好走到濯纓措附近。
兩人一眼就看出林躍情況危急,面色慘白,喊她只有微弱反應,手涼得像冰,橈動脈跳得又細又弱,這是急性高反合并失溫的典型癥狀,再耽誤幾分鐘,可能就回天乏術了。
![]()
作為專業醫生,兩人沒有絲毫猶豫,立刻展開急救。她們掏出隨身帶的應急保溫毯和沖鋒衣,一層層裹在林躍身上,重點護住她的頭部和軀干,防止體溫繼續流失。
同行的驢友也紛紛伸出援手,有人遞來高糖口服液,有人拿來溫水,還有人蹲在寒風中,小心翼翼地幫林躍扣上氧氣面罩。
戶外急救講究的就是爭分奪秒,兩位醫生后來回憶,當時她們心里只有一個念頭,就是一定要把這個姑娘從死神手里拉回來。
![]()
她們常年參與戶外公益救援,知道高海拔地區每一秒都很寶貴,之前就曾在青海玉樹的徒步路線上,成功救回過一名失溫驢友。
不久后,小唐的師傅帶著藍天救援隊和當地警察趕了過來。
大家輪流背著林躍,在崎嶇的山路上艱難前行,接力傳遞著生的希望。從海拔4300米到山下的醫院,幾十公里的路程,他們走了整整7個小時,直到晚上7點,終于把林躍送進了丹巴縣醫院。
![]()
可林躍的情況并沒有好轉,初步急救后,她被緊急轉往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直接住進了ICU。
醫生診斷為高原性水腫合并缺氧缺血性腦病,還引發了腦疝,只能靠儀器維持生命體征,后續甚至有可能變成植物人。
消息傳到林躍家里,父母當場崩潰,連夜從江蘇趕往四川,守在ICU門口,日夜祈禱女兒能挺過來。
![]()
就在大家為林躍揪心,為救援者感動的時候,網上卻冒出了不少謠言。有營銷號說林躍參加的是“他是高山”全女徒步項目,還編造出“女性徒步者缺乏經驗”的言論,制造性別對立吸引流量。
可事實根本不是這樣,那個所謂的“他是高山”活動,早在當年6月就結束了,和10月的事故毫無關系,活動組織者也早就公開辟謠。
林躍的母親在醫院門口接受采訪時也說,同行搭子里有個男生,后來還主動歸還了女兒的身份證,還跟她說了“阿姨對不起”。
![]()
這些謠言讓人心寒,就像之前甘肅白銀越野賽事故后,也有營銷號編造虛假信息博眼球。
他們根本不在乎事件的真相,不在乎當事人的處境,只想著靠煽動情緒賺流量,這種行為不僅誤導了公眾,還傷害了救援者和當事人家屬的心。
其實在戶外圈,陌生人之間的善意從來都不罕見,而這場事故也給所有熱愛戶外的人提了個醒:徒步不是冒險,敬畏自然才是底線。
![]()
出發前要做好充分準備,了解路線風險,帶齊急救裝備,不要盲目挑戰超出自身能力的路線。
山野很大,危險可能隨時發生,但善意也總能跨越陌生,照亮前行的路。
愿林躍能早日康復,重新擁抱生活;愿每一個走向山野的人,都能帶著敬畏出發,帶著平安歸來;愿這份陌生人之間的善意,能在更多地方傳遞,溫暖更多人的心。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