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為了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可以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文未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在閱讀此文前,為了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可以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早在1990年的時候,用購買力平價計算出來的美國GDP,是中國的5倍多,人均一折算,更是達到了24倍,面對如此大的差距,中國開啟了自己的反超之路。
在今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所發布的秋季展望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今年的GDP發生了逆轉,成績令人震驚。
![]()
按照購買力評價計算,中國的經濟總量即將突破40萬億,而美國卻只有30多萬億,這也就意味著,在今年,中國不僅實現了反超美國,還超出美國10多萬億,這個差距可謂是斷崖式。
就連馬斯克也在社交媒體驚嘆,“這讓大多數人感到驚訝”,那么,中國到底為何能夠實現反超呢?10萬億差距背后的真相,又到底是什么呢?
![]()
相信不少人看到這組數字的時候,都會感到震驚,畢竟在1990年的時候,中美之間的差距還如此的大,在二十幾年的時間里,中國不僅從一個貧窮的國家奔向小康,更是反超了美國,說出去無論是誰,都會不敢置信的。
其實,這一次國際貨幣組織公布的數據,是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的,購買力平價其實就是一個衡量不同國家貨幣購買力的一個指標。
![]()
用通俗的方式來解釋購買力平價的話,就是把匯率那層濾鏡給拿掉,看看同樣的錢,在不同國家到底能買到多少東西,能夠辦多少事,比如說,你在北京吃一頓海底撈的錢,在紐約可能就只夠吃一個漢堡套餐,購買了平價所衡量的,是實實在在的“家底”,并不是依靠匯率吹出來的泡沫。
就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經濟學家們自己都說,購買力平價最能夠反映出一個國家,真實的肌肉。
![]()
這種計算方式,也折射出用匯率計算的弊端,就拿日本和德國來舉例子,如果按照GDP增長速度來看,最近兩年日本的GDP增速超過了德國,并且,德國還一度陷入了負增長。
但是令人感到疑惑的是,在這種情況之下,日本的GDP卻從原來的第三名,降到了第四名,而增速出現倒退的德國,卻從原來的第四名,上升到了第三名。
![]()
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就是匯率問題,因為在這段時間里,同樣的美元,用歐元去兌換花的少了,而用日元去兌換花的多了。
因此,在將兩國的GDP折算成美元后,德國的GDP因為匯率的問題,出現了大幅度的上漲,而日本因為匯率的問題,出現了大幅度的下降。
![]()
同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導致本來增速在提升的中國,在換算后,卻出現了止步不前的狀況,這次用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的優勢,有了能夠顯現的機會。
其實,早在2014年的時候,中國的經濟體量用購買力平價計算,就已經超過美國了,在2022年的時候,中國用購買力平價所計算出來的經濟規模,更是超過美國23%。
![]()
而中國在購買力平價經濟規模上領先美國,主要是因為中國在這三個方面擁有優勢,第一個就是中國在制造業方面的優勢。
中國的制造業規模全球領先,2024年制造業的增加值高達4.66萬億美元,在全球上占了將近30%。
其中鋼鐵、光伏、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的規模,更是居于世界首位,就拿汽車來說,上半年產銷都超過了1560萬輛,其中新能源車賣了694萬臺,占比到了44.3%。
![]()
汽車出口的勢頭也很猛,上半年整車出口了308萬臺,光是新能源車,就賣出了超百萬臺,同比上漲了不少,這種情況并非是某一項技術的突然爆發,而是從整車到電池再到供應鏈,整個系統的勝利。
在之前的用傳統匯率進行計算的時候,這些被嚴重低估,才會導致在用購買力平價進行計算的時候,增長會如此大。
![]()
在內需方面,2025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了5%,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52%,消費成為了“主力軍”。
更關鍵的點在于,相關政策也發生了轉變,之前是短期刺激,但是現在是往結構改善上靠,以舊換新的規模擴大到了3000億元,還疊加了超長期國債支持,刺激了人民的消費。
反觀美國,服務業成本高昂,醫療、教育和法律服務的費用遠遠高于中國,都說在美國生一場病,打一場官司,都可能會讓你傾家蕩產,這并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真實的。
![]()
第三方面就是全球貿易新格局帶來的機遇了,美國對中國實行關稅戰,讓中國開辟了一條新道路。
上半年中國的貨物貿易穩步增長,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額占比已經超過了五成,對東盟的貿易也在保持個位數增長,區域市場的黏性越來越強。
除了和東盟的貿易在增長之外,中國與非洲之間的貿易,與中亞之間的貿易,增長速度更快,中國如今的合作伙伴已經遍布全球。
![]()
而美國這邊,身上背負的債務是越來越重,已經突破了37萬億美元,光是每天需要付的利息,就高達27億美元,這錢燒的比火箭燃料還要快。
背負著如此沉重的國債,美國老百姓的日子也不好過,不管是食物還是汽油的價格,都在蹭蹭的往上漲,按理來說消費應當是GDP的主力軍,但是在這種情況下,老百姓的兜里沒錢,還咋消費呢。
![]()
所以說,這10萬億美元的差距,與其說是“逆轉”,還不如說是一次“現形”,它揭示了一個樸素的道理,那就是一個國家的強大,最終還是要看它能夠為世界和自己的人民創造多少實實在在的價值,并非是印出了多少花花綠綠的票子。
博鰲亞洲論壇的相關報告指出,2025年亞洲的增長速度已經達到了4.5%,如果按照購買力平價所計算出的GDP與全球對比,那么亞洲的GDP已經占到了全球的48.6%,馬上就接近一半了。
![]()
這個數據也就代表著,亞洲在全球的地位已然開始崛起,經濟重心也開始向著亞洲偏移,在這種背景之下,相信中國的發展有此助力,也能夠越來越好。
不過,我們也需要明白,經濟的發展是要往長遠了看的,并非只看眼下,如今中國雖然已經超越了美國,但誰都不能確保美國會不會進行反超,就看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會不會讓中國繼續領先了。
![]()
信息來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世界經濟展望》
![]()
信息來源 北京商報 2025年前三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5.2%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