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蘭的阿斯麥公司,那可是全球光刻機的老大,專門做那些高端芯片生產設備。他們的前CEO彼得·溫寧克在2023年9月上荷蘭的Nieuwsuur節目時,直接拋出一句狠話,說中國人太聰明了,要是西方繼續封鎖中國技術,先扛不住的準是西方企業自己。
這話不是隨便說說的,他當時強調,中國有14億人,腦子活絡得很,封鎖只會逼他們自己搞創新,結果西方公司丟掉市場份額,生意難做。
![]()
彼得·溫寧克掌管阿斯麥十幾年,從2013年當上CEO,到2024年4月退休。他一直挺直言不諱的,早從2021年就開始說,美國主導的對華芯片出口管制不是好主意。那時候,他就接受采訪,說要是把中國完全隔離出去,中國人會自己開發技術,15年內就能自給自足,那歐洲供應商的市場就沒了。
他覺得這種管制更多是意識形態在作祟,不是基于事實數據。2024年7月,他退休前在荷蘭廣播訪談里又重申,這場美中芯片戰是意識形態驅動的,會拖上幾十年。
![]()
這事兒從2018年就開始了,美國先對中興通訊下手,切斷供應鏈,中興一度沒法生產。后來2019年,華為也被列入實體清單,美國企業不能賣芯片和軟件給他們。荷蘭政府受美國影響,從2019年起就停了阿斯麥對中國的極紫外光刻機出口,這種機器是做5納米以下芯片的關鍵。
阿斯麥本來對中國市場依賴大,2020年前中國訂單占總銷售額近三成,結果禁令一出,營收下滑到兩成以下。公司只好把產能轉給臺灣地區和韓國客戶,但中國那么大塊市場沒了,影響不小。
彼得·溫寧克2021年4月在彭博社采訪里說,試圖控制對華芯片銷售行不通,中國早晚會自己搞出來。他覺得西方得靠創新領先,而不是靠封鎖。2023年1月,他又在RTL Z采訪中警告,如果出口規則更嚴,會讓全球芯片短缺加劇,因為阿斯麥的機器就算不賣給中國,也得賣給別人,但總產能就那么多,需求卻在漲。
結果呢,2023年6月,荷蘭政府擴大禁令,部分深紫外光刻機也受限,這些機器做7到28納米芯片。阿斯麥那年第一季度就取消了好幾筆交付,財報顯示營收直接少了10%。
![]()
溫寧克在2023年4月的股東會上說,中國被限制進口國外設備,自然會開發自己的半導體裝備,這很合邏輯。他不擔心日本或美國的競爭對手,因為阿斯麥技術領先。但他反復提醒,封鎖中國會逼他們創新更快。
2023年9月那次訪談,他直說隔離中國沒戲,中國人會找解決方案,西方企業成本反而更高。果然,中國半導體進展加速,上海微電子2022年就推出28納米光刻機原型,2024年量產。中芯國際也在推5納米工藝,雖然落后國際10到15年,但產量大,填補全球成熟芯片需求。
![]()
阿斯麥新CEO克里斯托夫·富凱接手后,也繼承了這個觀點。2024年7月,他在德國媒體訪談里說,中國在芯片技術上還落后美國10到15年,但全球離不開中國的成熟芯片產量,其他國家擴產不積極,因為利潤薄。
中國出口低價芯片,推動全球網絡普及。富凱2025年6月在紐約時報訪談中強調,盡管障礙多,中國會更努力成功。他預測2026年對華銷售會大幅下降,因為中國轉向本土設備。
2024年,美國繼續加碼,4月開始壓荷蘭政府停對中國設備的維護服務。阿斯麥評估,這對2025到2030年財務影響不大,但中國業務占比從2024年的36%降到2025年的20%。公司2024年收入約300億歐元,中國份額下滑,股價從高點回落。
10月15日,股價單日跌16%,創26年最大跌幅,因為第三季度業績顯示2025年銷售預期下調。中國客戶提前囤貨,2024年前三季度中國銷售占49%,但新規后需求降。
![]()
12月2日,美國商務部出新規,擴大限制,包括軟件和計量設備,這對阿斯麥有影響。公司說,2024年沒大問題,2025年總銷售額還是300到350億歐元,中國占比20%。他們覺得長期需求不變,因為全球晶圓需求在漲,到2030年總銷售額可能達440到600億歐元。但彼得·溫寧克早說過,這種管制自損,美國政客不管企業損失,阿斯麥得平衡中美關系。
中國這邊,沒閑著。政府基金投上千億美元,企業工程師迭代技術。華為的昇騰芯片用7納米工藝,AI算力接近英偉達H100。量子芯片和第三代半導體也上馬,本來是長線項目,現在壓力下提前。2025年,中國半導體自給率從2023年的23.3%往上爬,設備自給率接近50%,低端鏈條基本完整。中芯國際訂單排到明年,從俄羅斯到馬來西亞,本土設備成本是進口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廠家自然選便宜的。
![]()
彼得·溫寧克2021年就說過,控制中國芯片銷售沒用,中國會自發設備。2023年他警告別逼中國創新,2024年說貿易戰意識形態主導。阿斯麥丟中國訂單,替補難找,印度需求有限,主要代工。西方企業訂單少,活不下去風險真有。克里斯托夫·富凱2024年指出,AI需更多芯片,中國填補空白。這博弈遠未完,西方企業市場縮,中國自立路穩。
這不光是芯片的事兒,電動車中國也領跑,德國車展上他們都嚇一跳。中國教育體系每年出海量理工生,底子厚,政府帶頭砸錢,突破快。封鎖反效果,中國更強,西方企業份額壓縮。中國開放歡迎外資,但管制加速國產。阿斯麥得想想,參與管制丟市場。
![]()
這事兒本質是擔心中國崛起,半導體軍民兩用,關乎戰略。但彼得·溫寧克說,隔離沒希望,只會加速中國自立。中國理工人才全球領先,畢業生上百萬,科研資金足,形成內循環。西方企業本想卡脖子,結果自己先吃虧。
阿斯麥2024年中國銷49%,新規后收入傷。中國輸出低價設備,全球受益。西方棄對抗,轉合作,好處多。封鎖自食苦果,彼得·溫寧克警告準。中國崛起,西方企業先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