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蕪湖捏面人王井洋師傅持續爆火,面對這潑天的流量,王師傅卻表現得很淡定。從早上九點多坐在小板凳上捏到晚上九點多,雙手快搓出“火星子”,有人擔心他太辛苦,有人調侃他笑容逐漸消失,也有人發現王師傅的嘴角其實也經常噙著笑。
當被問到爆火后心里有什么感受,王師傅表示:“心里有些小激動,生意變好了,說不開心是假的。”做手藝就是這樣,既要耐得住寂寞,也要吃得了苦。這是王師傅的心得。
早歲雖知世事艱,篤志面塑許多年。“我十幾歲就開始接觸捏面人,當時我的一個叔叔就是干這行的,我正好對這個捏面人很感興趣,叔叔一看我很機靈,他也樂意教我,我就跟在他后面把這門手藝學會了,二十歲左右開始正式捏面人,挑著擔子走街串巷。”王師傅說以前捏這些小玩意兒難登大雅之堂。后來人們逐漸認識到傳統技藝和傳統文化的價值,面塑(捏面人)被列為非遺,得到了認可。
不管外界的對捏面人評價如何變化,王師傅內心的喜歡從未動搖。這份最樸實的初心,如同定海神針,支撐他度過了往后漫長的沉寂歲月。
“過去人們喜歡十二生肖和《西游記》里面的孫悟空、豬八戒。”隨著五花八門的玩具、盲盒和強勢的IP動漫興起,面人的需求量逐漸下降,在王師傅攤位前停留的人漸漸變少了。很長一段時間里,王師傅的小攤前冷冷清清,掙的錢也僅夠養家糊口。王師傅以前也收過徒弟,但是徒弟因前途渺茫放棄了。在許多人心中,捏面人已成了童年記憶里的“老物件”。
![]()
面對捏面人逐漸式微這種困境,王師傅認為,要在制作過程加入一些現代的創造元素,滿足現在小朋友和年輕人的需求,從而使這項傳統技藝傳承下去。也正是在這個尋求轉變的時期,蕪湖古城景區建成開放,王師傅從流動于學校門口、公園的擺攤生涯,轉戰到了這個更具規模和文化氛圍、集聚優秀匠人的舞臺,在古城“臥虎藏龍”的街巷中,擁有了一個固定攤位。
![]()
新的環境,也意味著新的機遇和挑戰。一開始年輕人遞過來的樣圖,王師傅雖然不認識,但是掃幾眼就能抓住精髓,拉布布的九顆牙齒一顆不能少,水豚嚕嚕的小臉蛋是鼓鼓的,星星人的腮紅不能漏……時間長了,王師傅對于這些年輕人喜歡的熱門形象也如數家珍、信手拈來了。
“神級還原”、“他捏的星星人有股聰明勁兒”、“好生動,比圖片還逼真”,還有人稱師傅是“絕對色感,對于顏色的把握太到位了”。網友們的贊嘆印證了他的成功。王師傅認為,鮮艷明亮輕快的色彩會使面塑作品對比強烈,但又不失和諧。正是這精湛的傳統手藝與時尚潮流元素的完美融合,成功打破了次元壁,讓古老技藝迸發出令人無法抗拒的全新魅力。
三十多年前,他挑著擔子走街串巷;三十多年后,他在古城小巷被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游客包圍。就在三四天前,王師傅還未曾想過自己會全網爆火,只是明顯感到最近找自己捏各種稀奇古怪、叫不上名字的形象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當被問及如何能堅持三十多年,從沉寂走到爆火,王師傅只說:“因為我喜歡。”簡單的一句話,道出了傳統手藝人最樸實的初心——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記者:曾旺萍
▍編輯:葉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