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通遼市科爾沁區敖力布皋鎮,馨香馥郁。一股清香,源自東喜伯營子村庭院里綻放的北京菊,一股辛香,來自西喜伯營子村林下生長的菊芋。今年,敖力布皋鎮立足資源稟賦,精準布局特色產業,庭院經濟與林下經濟雙輪驅動,首次引種的北京菊與菊芋雙雙迎來豐收季,不僅為田野林間增添了醉人“香”氣,更讓農民的臉上綻放出增收的喜悅。
在敖力布皋鎮東喜伯營子村,村民的房前屋后,一片片白色的北京菊迎風搖曳,清香四溢。這里是敖力布皋鎮今年重點發展的庭院經濟,首次嘗試種植的十三畝北京菊,長勢喜人,迎來了開門紅。
“真沒想到,自家這幾分地的院子,今年能產出這么多菊花!不僅好看,還賺錢。現在聞著是花香,年底算賬就是‘錢香’了!”種植戶郭冰冰一邊熟練地采摘著花朵,一邊樂呵呵地感慨道。”
發展庭院經濟,關鍵在于“小而精”“靈而活”。敖力布皋鎮在引導農戶發展庭院經濟時,選擇了適應性強、管理相對簡便、市場前景好的北京菊作為突破口。通過統一提供種苗、技術指導和保底收購,有效降低了農戶的種植風險和市場門檻,讓這縷花香穩穩地飄進了農戶的錢袋子。據了解,庭院種植的北京菊畝植株數可達四千株,管理得當,畝產鮮菊約三千斤,方寸之地真正變成了創收之所。
東喜伯營子村黨支部書記郭振友介紹,“發展庭院經濟是盤活閑置資源、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今年村里集中連片發展庭院北京菊種植,共十八戶。初戰告捷增強了信心,我們計劃明年將北京菊庭院種植擴展到一千畝,讓更多農戶利用方寸之地,收獲‘真金白銀’,讓菊香飄滿更多農家院落。”
庭院里的菊香尚未散去,西喜伯營子村的菊芋種植基地里,另一場豐收正在林下悄然醞釀。與庭院經濟的“精耕細作”不同,這里展現的是規模化、生態化的大地經濟畫卷。2024年,敖力布皋鎮積極探索經濟林和蒙中藥材產業融合路徑,通過招商引資,與內蒙古首誠農業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推行“黨建+企業+農戶”的發展模式,今年在西喜伯營子村試種的兩百畝菊芋喜獲豐收。
“林下種菊芋,一舉多得。”內蒙古首誠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白濤指著長勢旺盛的菊芋介紹,“菊芋也叫洋姜,當地愛叫姜不辣,省水、耐旱、抗病,而且經濟效益不錯,畝產能達五千到七千斤。關鍵是它的秸稈還是優質飼料,可以再利用。”據了解,通過“塊莖收益+秸稈飼料”的綜合開發模式,菊芋的畝綜合收入可達三千五百元左右,純收入約一千五百元至兩千元,有效提升了土地的綜合產出效益。
菊芋種植戶王欣宇對今年的收成非常滿意:“以前林下地閑著也是閑著,現在種上菊芋,不跟糧食爭地,還能多一份收入,很有前景!”林下種植菊芋,不僅充分利用了林下空間,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其較強的適應性和固土作用還有益于林地生態養護。此外,菊芋還是留根類旱地經濟作物,一次栽種多年收獲,極大地降低種植成本和人力投入。
庭院經濟如星火,能夠快速帶動農戶參與其中,實現“戶戶有產業、家家能增收”;林下經濟側重于規模化和產業化,提升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兩者并駕齊驅,形成了推動敖力布皋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壯大集體經濟的重要引擎。
“我們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既要激活庭院的‘沉睡資源’,也要釋放大地的‘規模效益’,形成‘點上開花、面上結果’的產業發展新格局。”敖力布皋鎮政府副鎮長盛致同表示,“我們鎮黨委政府近兩年來,結合招商引資和鄉村振興的工作,一直致力于發掘我們每一個嘎查村的特色產業,像我們今年打造的北京菊的庭院經濟,還有西喜村的菊芋基地也是我們今年打造的成果。下一步我們也會積極推廣成功經驗,根據每個村的特色產業發展情況,爭取做到一村一產業,讓全鎮二十二個嘎查村都能夠有一個能拿得出手的,能夠真正做到利民利村的特色產業。”
敖力布皋鎮的馨香,是科爾沁區豐收最動人的注腳。它從庭院升起,在田野匯聚,最終凝練成產業興旺的蓬勃氣息。這馨香之路,是一條從點到面、從試驗到成熟的振興之路,也是特色種植串聯起家家戶戶的新興之路,伴隨著菊花的再次綻放與菊芋的年年新綠,科爾沁區的豐收故事,將擁有更加馥郁芬芳的續章。(永梅、王常城)
來源:科爾沁區委宣傳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