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在安世半導體身上吃的癟還沒有完全消化,最近這幾天,英國這邊就有人又急著要排隊交學費了。
![]()
這場景簡直眼熟得讓人打哈欠,好比一個小偷伸手被門夾得嗷嗷叫,后面還有個愣頭青挽起袖子說:“來來來,讓我試試,我的皮更厚!”
一、荷蘭的“前車之鑒”:搶了廠房,丟了腦子
還記得9月底那出鬧劇嗎?當時荷蘭屁顛屁顛跟著美國的“長臂管轄”,對安世半導體重拳出擊:罷免中國CEO、凍結總部運營,把中資股東扒得只剩條褲衩。
那會兒中國的稀土反制還沒有亮劍呢,歐洲那幫老爺們大概覺得,搶了廠房就等于攥住了芯片的命脈,躲在一邊偷笑。
結果嘴角剛裂開就張大成了一個夸張的黑洞,足可以塞下一個拳頭了。你說怎么著?因為挨了中國甩來的一記響亮的耳光啊!
安世的芯片在你荷蘭生產是不錯,但是最后都得送回中國“鍍金”才能用,中國輕輕這么一掐,這條供應鏈就和煮糊的面條似的斷掉了,荷蘭手里那些芯片立刻淪為電子垃圾。
![]()
現在荷蘭政府是典型的口嫌體正直,一邊嘴上硬說著“絕不妥協”,一邊偷偷摸摸找中方打電話商量,活像吵架時摔門而出,結果發現手機、錢包全鎖家里的笨蛋。
二、英國的“跟風表演”:政治作秀,智商堪憂
10月26日,英國前保守黨領袖史密斯爵士突然加戲,呼吁英國政府應該“強制剝離”安世在曼徹斯特的工廠。
理由?還是那股子餿了的“國家安全”味兒。但是明眼人都門兒清:這老哥屬于“在野黨”,又代表不了英國政府,純屬在這兒刷存在感。要我說,英國這套操作堪稱“抄作業連名字都不改”的典范。
2022年,英國就強制剝離過安世的紐波特工廠,弄了一個很低的價把工廠接管過去,結果接盤的美企Vishay把廠子干得半死不活,就業崗位嘩嘩往下掉。
現在他們想搞的這個曼徹斯特工廠,每年能給當地貢獻近2億英鎊營收,真的要強行剝離,相當于把下金蛋的鵝送進烤爐——聞著還挺香的,吃完以后只能喝西北風。
![]()
英國汽車制造商協會看到這個情況,急得直跺腳,連“停產將導致汽車生產線全面癱瘓”這種狠話都放出來了。
只可惜英國的政客傻乎乎的,耳朵選擇性失聰,畢竟“對華強硬”的戲碼,永遠比操心老百姓飯碗更容易上賺選票。
三、中國的底氣:你搶廠房,我捏命脈
說實在的,就算英國真把工廠搶了,也就是多了個高級版“玩具組裝車間”,因為曼徹斯特工廠七成芯片要運到東莞封裝測試。
離開中國,那些芯片比樂高積木還不如——至少樂高還能拼個城堡。不管安世曼切斯特的工廠年產值幾萬億,搞掉它最后最倒霉的肯定不是中國。
更別提中國手里還攥著稀土這張王牌。,玩意兒好比芯片界的“食鹽”,看著不起眼,缺了它整個電子產業都得停擺。
真要逼急了,中國把鹽罐子一端,歐美這桌滿漢全席看他們還怎么往下吃。網友說得更帶勁:“荷蘭這是還沒被打疼,才有英國這種跟屁蟲。”
![]()
要我說,就該把金剛砂這些“工業磨刀石”也收緊點,讓那幫搶廠房的嘗嘗什么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跟中國硬碰硬啊,你們還是嫩了點兒!
四、全球化博弈:綁在同條繩上的螞蚱
當然也有人勸冷靜:“英國現在就是嘴炮,政府連個屁都沒放。”這話在理,畢竟全球化就像兩人三足賽跑,中國和歐美現在就是那條繩上拴著的螞蚱。
荷蘭想使絆子把中國放倒,結果自己先摔個狗啃泥——沒有辦法,因為綁腿的名字就叫“全球供應鏈”。
現在歐美在半導體領域的套路越來越野,從技術封鎖升級到“制度性明搶”,動不動就搬出國家安全當遮羞布。但是問題是,你把廚子趕跑了,還想繼續吃佛跳墻?夢里啥都有。
結語:讓子彈再飛會兒
說到底,安世半導體這出大戲早就不止是簡單的工廠爭奪戰了,而是演變成了大國產業鏈的“掰手腕”現場。
![]()
至于英國這波操作到底是虛張聲勢呢,還是真要犯渾?荷蘭能不能從坑里爬出來?咱們不如搬個小板凳,嗑著瓜子繼續看——這場博弈的續集,肯定很帶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