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
前陣子,“魯迅同款毛背心”意外爆火。這款承載歷史溫情的文創,源自1926年許廣平在廣州親手編織后寄往上海的信物,原件珍藏于上海魯迅紀念館。大先生曾在《兩地書》中欣喜地寫下“背心已穿在小衫外,很暖,無須棉袍了”。仔細琢磨這款毛背心,不由得興奮起來:同為許家姑娘,背心上的花樣我也會織呀!心想,等秋涼,親手仿制兩件,權當文學老年夫妻的行頭。
![]()
雖然十幾年不織毛衣了,我還能一口叫出魯迅這件紫色V領毛背心包含的三種針法:領口與袖口是搓衣板針(也稱起伏針),大身用了雙桂花針,下擺是單螺紋針(現代文創又加了一點時尚元素,用幾行平針制造了卷邊)。這幾種針法都是手工毛衣的慣用針法,簡單但效果百搭。
我的毛線編織始于一條白圍巾,沒織任何花樣,就是樸素而單純的搓衣板針。電視劇《上海灘》熱映時,我正讀高一,劇中許文強戴白圍巾打傘的形象迷倒一批同學,我也從此有了白圍巾情結。大一開學,我買了半斤白色開司米線,著手織圍巾,準備送給在另一城市上大學的他。然而生活總是無故插科打諢。我弄丟了母親為我到省城上學新織的一件厚毛衣,不敢告訴家里,索性戴起了那條白圍巾。
剛參加工作時,我那點織毛衣的技術尚屬初級階段,外婆說她想要一件帶兩個荷包的黑色對襟毛衣外套,穿在棉襖外面。外婆有兩個女兒,三個兒媳婦,但她只愿把這項“工程”交給我。從這件外套開始,在同學云的指導下,我算是把織毛衣的各種技法通學了一遍,還專門買了本書《最新710種棒針編結花樣》,挑來挑去,最后選用的就是魯迅背心上的雙桂花針。
訂婚之前,我織了兩件男女同款白色高領毛衣,前后片采用麻花、菱形方塊與桂花針組合,特文藝。1994年冬,我倆同穿白毛衣,外搭藍色牛仔情侶裝去上海采購結婚禮服。他買的是灰格子西裝,我買的是加長款大紅高領羊毛衫,配淺咖羊毛裹裙。毛衣的功能一直是保暖,而我在上海,還買到了時尚,其實時尚一直在與古板較勁。
![]()
手藝丟下十幾年,重新撿起來頗茫然:我這發福的身材,織件背心該起多少針?買多少線?又專門找云面對面請教。云家的茶幾上擺滿毛衣編織書籍,隨手一翻,瞄見雜志目錄的幾個關鍵詞:“度假風清爽毛衣編織”“用Air Tulle線編織外出包包”,感覺自己已被時尚甩出一大截。云滔滔不絕:你要買什么線?現在講的都是貂絨、羊絨、真絲線,半斤線抵到過去的一斤半;原來只曉得從下往上織,現在流行從上往下織……
我在手機上翻出魯迅于上海的舊照給云看,照片中的大先生面帶微笑,紫色毛線背心疊穿淺駝色粗毛線開衫,內襯白色棉布立領衫,搭配高腰闊腿褲與寬皮帶。我吐槽道:“老派人都喜歡把背心扎進褲腰帶里,這也是我家老馬的土穿法。”云笑說:“魯迅的這一身,包含三大現代時尚元素呀:高腰線、疊穿、對比配色,但不代表任何人把背心扎進褲腰帶都時尚,你家老馬可能怕胃寒,哈哈。”
歲月不饒人,時尚不饒歲月,到底還是人在駕馭時尚與溫情,巡游歲月。
原標題:《許承:毛衣中的歲月》
欄目編輯:史佳林
文字編輯:王瑜明
本文作者:許承
圖片來源:作者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