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
“新大眾文藝”這個詞,最近比較紅,其具體內涵簡言之,就是“人人都是藝術家”。
其斷句方式為“新的大眾文藝”。在文學領域有“大眾文藝”之說,指的是五四時期,知識分子和文學家等強調“人的文學”和“平民文學”。如今,“新大眾文藝”更傾向于基于網絡的生態——尤其是網絡文學、網絡短劇、網絡動漫和游戲乃至于影游聯動等。“新大眾文藝”指的是你我他每一個人——無論任何人的第一職業、第二職業乃至第三職業是否是文藝,只要他(她)能創作出文藝作品來,都屬于“新大眾文藝”。因此,屬于“新大眾文藝”的人群,不僅僅包含外賣詩人、素人作家,也包括每一位專業的文藝工作者。凡是具有文藝創作能力的人,都是“新大眾文藝”的“藝中人”。
這一文藝風潮與當前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密切相關。藝術實踐的過程,就是審美;美,則是藝術實踐的目標。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過程,就是對美的、好的生活的追求過程,亦即藝術實踐的過程。上世紀80年代有一本銷量過百萬的雜志,名為《美化生活》,按如今的表述,就是追求“生活美學”的雜志。
當前“新大眾文藝”的普遍特征,毫無疑問追求的是“真善美”。AI的介入,可能“失真”,但是“善”肯定是大流量的主流。不過,如果僅從形式乃至某些內容而言,大眾對“美”的追求自然可以百花齊放,但是其基底仍應是真與善。有人視Citywalk為一種以網紅建筑為秀場背景的網絡炫富方式,宣稱“從頭到腳的行頭沒有2萬元就不要去武康路留影”,成為所謂“中產”的文旅休閑——這就是對Citywalk“建筑可閱讀”初衷:了解城市人文歷史的莫大誤解、對“真善美”的莫大誤解。
人人都是藝術家,人人都有創作文字、圖片、視頻、動漫乃至游戲的能力,但我們共同追求的目標,更是溫暖現實主義里的真善美。
原標題:《人人都是藝術家丨新民隨筆》
欄目編輯:郁晶陶
本文作者:新民晚報 朱光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