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達州一位向女士在唯品會買羽絨服的事兒最近引發(fā)了不少討論,花近千元買的自營店衣服,拆開居然藏著個補丁,平臺給50元優(yōu)惠券就想了結,當事人直接拒絕了。
事情得從向女士的購物經(jīng)歷說起,她在唯品會自營的片斷旗艦店挑了件黑色羽絨服,官方標價1099元,打折后實付942元。本以為自營店的品控靠譜,結果拆開包裹試穿后,感覺穿上顯高顯瘦,質(zhì)量也可以,準備掛衣柜時,一眼就看見衣服上有塊愛心形狀的補丁,這顯然是殘次商品。向女士當時就很生氣,說自己網(wǎng)購這么多年,從沒買到過帶補丁的衣服,感覺這次被欺詐了,直接找平臺要說法。
![]()
平臺倒是沒否認問題,承認是品控出了紕漏,提出可以退貨,但賠償只給50元優(yōu)惠券,向女士肯定不接受,向女士提出了退一賠三的方案,但平臺不愿意。之后打了12315投訴,可平臺依舊沒松口,短信通知還是維持50元優(yōu)惠券的方案。眼看退貨期限快到了,向女士沒辦法,最后只能先把衣服退了,但這事顯然沒讓人滿意。
這事一傳開,評論區(qū)立馬炸了,網(wǎng)友們的吐槽五花八門,全在說平臺這操作太離譜。有人直接懟優(yōu)惠券的事兒:“997塊買件殘次品,給50塊券就想打發(fā)了?這券怕不是逼著人再去消費踩坑吧,簡直沒誠意到極點。” 還有人算得更明白:“50塊連件打底衫都買不到,跟衣服價格比零頭都算不上,這賠償方案是認真的嗎?”
![]()
吐槽品控的人也不少,畢竟是自營店,大家本來就更信任。有網(wǎng)友說:“自營店不就是圖個放心嗎?結果連帶補丁的衣服都能過檢,品控怕不是走個過場?這要是沒仔細看穿出去,得多尷尬。” 更有人質(zhì)疑:“這么明顯的補丁,倉庫發(fā)貨的時候看不見?怕不是故意把殘次品混著賣吧。”
還有不少人曬出自己類似的經(jīng)歷,看來不是個例。有網(wǎng)友留言:“之前在唯品會買過件芭蒂娜羽絨服,三百多買的,過年穿的時候發(fā)現(xiàn)袖子全是針眼,明顯是縫錯了又拆的,找客服也只給50塊券,說我自己弄的,氣得我年都沒過好。” 另一個人接話:“我買的牛仔褲腰兩側不對稱,客服也承認有問題,就給15塊補償,這處理方式簡直一模一樣。” 還有人說買的皮鞋穿了不到5次就脫膠,手鏈戴一個月就斷,售后要么不管,要么就給點小錢打發(fā) 。
![]()
也有懂法律的網(wǎng)友科普:“按消法,要是商家有欺詐行為,得退一賠三,不足五百按五百算。這衣服有補丁還拿出來賣,算不算欺詐?平臺光退貨給張券,完全沒按規(guī)定來。” 有人跟著附和:“就是,平臺都承認品控有問題了,還舍不得好好賠償,這是欺負消費者不懂法嗎?”
不過也有少數(shù)人說:“至少平臺給退了,有的地方連退貨都不讓。” 但這話馬上被反駁:“花正價買殘次品,退貨不是應該的嗎?這本來就是平臺該做的,怎么還成優(yōu)點了?”
![]()
其實這事說到底,核心還是平臺對質(zhì)量和消費者的態(tài)度問題。消費者花近千元買衣服,圖的是自營店的品質(zhì)和保障,結果收到殘次品,本身就夠鬧心了。平臺承認品控失誤后,卻拿50元優(yōu)惠券應付,既沒解決消費者的不滿,也暴露了對質(zhì)量問題的輕視。
要知道,售后不是簡單的退貨加小額補償,而是對消費者信任的彌補。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如果商品存在欺詐,消費者有權要三倍賠償,即便只是一般質(zhì)量問題,也該有更合理的補償方案,而不是用優(yōu)惠券捆綁后續(xù)消費。唯品會作為知名平臺,更該重視品控,遇到問題好好解決,不然消耗的是長期積累的口碑。畢竟消費者的信任很珍貴,一次敷衍的處理,可能就把老顧客推走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