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股市的每一次跳動都更緊密地牽動著經濟的脈搏時,這恐怕意味著支撐美國經濟的消費者支出,正前所未有地暴露在華爾街的風險之下……
在經歷大幅上漲或暴跌后,人們常常指出,股市不是經濟,或者說華爾街不等于主街;。但如今,這種界限正變得越來越模糊。
這是因為不斷上漲的資產價格正刺激消費者比以往更自由地消費,而消費約占美國GDP的70%。事實上,這種所謂的財富效應;在過去15年里變得愈發顯著。
牛津經濟研究院首席美國經濟學家Bernard Yaros在上周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如今,股票財富每增加1%,就會帶來0.05%的消費支出增長。
換句話說,每1美元的股票財富增長會帶來0.05美元的邊際消費傾向,而2010年這一數字還不到0.02美元。與此同時,每1美元的住房財富增長會帶來0.04美元的消費增長,高于此前的0.03美元。
隨著家庭財富的增加,他們對個人財務狀況變得更加樂觀,也更傾向于放松錢袋子,;Yaros寫道,財富的增加還將允許房主從房產中提取更多凈值,或變現升值的股票來為當前消費提供資金,從而推動支出。;
他認為,由于退休人員在人口中所占比例將越來越大,未來幾年財富效應;將推動邊際消費傾向進一步走高。
Yaros解釋說,鑒于退休人員的凈資產已經高于年輕一代,他們在停止工作、沒有收入后,將更多地依賴其財富來支持消費。
他補充道,除此之外,數字媒體的無處不在意味著消費者情緒對市場新聞的反應甚至更快,這進一步強化了這種財富效應。
這種更強大的財富效應或許有助于解釋為何消費者支出能一直保持韌性。盡管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貿易戰導致通脹居高不下,也讓企業在不明朗的前景下對增聘員工更加緊張,但人工智能(AI)仍在推動股市迭創新高。
與此同時,股市對AI相關股票的依賴性也越來越強,例如芯片巨頭英偉達以及像微軟和谷歌這樣的超大規模;云服務提供商。
根據他的財富到支出的計算模型,Yaros估計,僅科技行業過去12個月的股市上漲就將使年度消費增加近2500億美元,占累計支出增長的20%以上。
雖然股市不是經濟,但后者正面臨著因前者的起伏而遭受更猛烈沖擊的風險,;他寫道。
摩根大通的分析師們在上個月的一份報告中也研究了AI熱潮與消費者之間的聯系。他們估計,過去一年,美國家庭因30只AI相關股票而增加了超過5萬億美元的財富,使其年化支出水平增加了約1800億美元。
這僅占總消費的0.9%,但摩根大通指出,如果AI能帶動更廣泛的股票或其他資產(如房地產)上漲,這一數字可能會更高。
而且,持有股票的也不再僅僅是富裕的美國人。貝萊德基金會和Commonwealth上個月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年收入3萬至7.99萬美元的美國人中,超過54%是資本市場的散戶投資者。而且,其中一半以上的人是在過去五年內開始投資的。
當然,最富裕的群體仍然是消費主力,而正在形成的K型經濟放大了他們的影響力。穆迪的研究發現,收入最高的10%人群貢獻了第二季度消費總額的一半,創下歷史新高。
Pepperstone的高級研究策略師Michael Brown將此歸因于股票和房地產收益帶來的財富效應,以及收入差距。
他在周二的一份報告中表示:將這一切聯系起來會產生兩個結果,即經濟越來越依賴高收入者的非必需消費,而高收入者的非必需消費又依賴于風險資產的持續繁榮。;
Brown補充說,這種動態意味著,控制貨幣政策的美聯儲官員和控制財政政策的國會議員們,有更大的動力去支撐股市。這是因為財富效應也可能反向作用,即資產價格下跌將減緩支出和經濟增長。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一個與股市命運日益緊密相連的經濟,而股市又日益與整體消費支出掛鉤,這兩者結合在一起,為風險資產提供了更強的隱性托底機制,財政刺激持續,貨幣環境也趨于寬松,;他說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