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獲授權
文章來自公眾號:ZaomeDesign(ID:zaomedesign)
![]()
貴陽,這座山水之城,又一次將目光投向未來。據騰訊新聞最新報道,貴陽奧體中心(二期)主體育館項目已正式復工,預計2026年6月底全面竣工投入使用。
這一消息,對這座城市的體育文化建設而言,是一次具有標志性的躍升。它不僅關乎一座場館,更關乎城市在公共空間與文化表達上的野心與自信。
![]()
![]()
![]()
當我們把鏡頭拉近,會看到一個體量宏大、設計精湛、功能復合、理念深邃的建筑正在悄然成型。項目總體規模超過13萬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積約8萬平方米,地下空間約4萬多平方米,最高點43.7米。
主體育館、熱身館、配套服務用房與地下停車場四大構成部分被設計得相輔相成。尤其是主體育館,其設計標準為甲級特大型體育館,預計容納11341個觀眾(其中2073個為活動看臺)。
最大的可變空間,在于看臺可移動設計:在看臺展開時適合籃球、排球、手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決賽;收起時則可用于羽毛球、乒乓球預賽,甚至體操(搭臺)賽事。場館還擬設冰場設施,以支持冰球、速滑等項目。可拆裝的專用木地板與快速場地轉換系統,極大程度上提升了使用效率。
![]()
![]()
在造型語匯上,二期主體育館有兩個鮮明的特色:一是設計理念來源于貴陽簡稱“筑”與竹子的意象;二是“完全封閉”的頂部造型,使建筑體宛如一個巨大的“鳥蛋”。正因如此,本項目被形象地稱為“貴陽版小巨蛋”。
幕墻上以竹葉圖案為造型,立面在節節攀升與錯落布置中交織豐富,視覺張力強烈,寓意“更高、更快、更強”的體育精神。
此外,主體育館看臺的八邊形造型在國內大體育館中尚屬罕見。這種打破傳統圓形或橢圓形的設計選擇,不僅是形式上的創新,更與功能與結構緊密結合。該館采用大跨度肋環型弦支穹頂結構,是當前國內跨高比最矮同時跨度最大的此類結構之一。結構難度與工程挑戰顯而易見。
![]()
![]()
貴陽的地形復雜,多山丘與坡地,這種地形給予建筑以挑戰,也賜予它以可能性。設計團隊以“鑲嵌在山地中的明珠”為切入,嘗試在建筑與地形之間建立一種“游走山林間”的空間體驗。
建筑體量如何在山勢起伏中錯落,視線如何被山景包圍但又不被壓抑,這些都是設計與場地交互的關鍵。而這種處理,往往不僅在平面與立面,更在線條、視廊、入口動線與觀眾動線中體現。
項目復工后,從裝飾裝修、室外工程、體育工藝、機電安裝等關鍵節點全面推進,設計方案仍在不斷優化以適應施工與使用需求。
![]()
若只談比賽與體育,這樣的場館已有諸多范例。但貴陽版小巨蛋更強調——體育 + 全民健身 + 會展 + 文藝演出 + 交通樞紐混合功能。可移動看臺、可快速轉換場地、冰場設施,都指向使場館成為活動多樣性的公共空間。賽后運營與公共服務功能也被反復強調:不僅是市民的健身場所,也將是演出、展覽、會議等多種城市活動的舞臺。
尤其是在西南地區,這樣一個具備國際標準、功能多元、形式創新的體育綜合體,將極大提升城市承接大型體育賽事與文化活動的能力,也將成為連接周邊交通與公共設施的樞紐節點,從而加強其地標性與城市服務性。
![]()
本文編輯:wiku
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不可商用
如有紕漏,歡迎指正
圖片素材來源:
貴陽體育、天眼貴州都市、中航工業規劃總院
(文中效果圖僅為示意,具體以官方公布為準)
- End -
內容合作:微信chenran58,
|免責聲明|
本文轉載自:ZaomeDesign
尊重知識產權,版權歸原創所有,本站文章除非注明原創,否則均為轉載或出自網絡整理, 如發現內容涉及言論、版權問題時,煩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做刪除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