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5年,全球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資本市場也經歷了一次次挑戰。讓外界意想不到的是,曾經被捧為“下一個中國”的印度卻正在發生一場前所未有的資本大出逃,僅在今年1月到9月期間,已經有170億美元外資退出印度市場,這對莫迪的印度“大國夢想”無疑是沉重打擊。
![]()
兩國經貿領域為何會發生這么大的差異?我們在國際貿易該采取何種態度?
![]()
巨大差異并非偶然
這種冰火兩重天的景象,絕非偶然的市場情緒波動。它更像是一場全球資本用真金白銀進行的深度投票,投票的對象,是不同發展模式和營商環境的根本可靠性。這股洪流的轉向,清晰地揭示了一個事實:資本的羅盤,正在從對單一“增長神話”的迷戀,轉向對多維度“確定性”的苛刻尋求。
![]()
曾幾何時,印度被全球資本寄予厚望,被譽為“下一個中國”,尤其在2022年至2024年間,一度成為新興市場的明星。當時,摩根士丹利等國際大行不遺余力地鼓吹印度市場,“中國+1”的戰略構想,也確實讓印度承接了部分產業轉移的紅利。
![]()
然而,當資本真正落地,宏偉的藍圖便撞上了骨感的現實。印度的“印度制造”戰略,推進得異常艱難。制造業在其GDP中的占比,竟然一路下滑至12.5%,這是自1967年以來的最低點,簡直是一場產業結構的倒退。
![]()
問題出在哪里?答案就在最基礎的運營層面。一個在印度設廠的手機制造商曾遭遇過令人啼笑皆非的困境:僅僅因為缺少一顆螺絲,整條生產線被迫停擺長達兩周。這背后,是印度極其脆弱和不完整的產業鏈配套,使得高效生產成為一種奢望。
![]()
物流更是硬傷。在印度的港口,一批貨物從到港到卸貨,耗上七天時間是家常便飯。這種低效和高昂的物流成本,無時無刻不在侵蝕著企業的利潤。資本要的是可預測、可控的運營環境,而不是一場充滿意外的冒險。
![]()
視線轉向中國,情況則完全不同。在這里,超過90%的零部件都可以實現本地采購,這種產業集群的深度和廣度,構建了一道其他市場難以復制的護城河。高效的供應鏈意味著穩定的生產和可預期的成本,這才是“世界工廠”真正的底氣。
![]()
這種運營上的確定性,最直接地反映在了投資回報上。數據顯示,在華日企的平均投資回報率高達18.4%,這個數字遠超過它們在美國和英國市場的收益。資本是誠實的,哪里能穩定賺錢,它就流向哪里。
![]()
穩定的政策支持
如果說運營效率是資本的“面子”,那么規則的確定性就是資本的“里子”。一個穩定、透明、可預期的政策法律環境,比任何短期亮眼的增長數據都更能給予投資者信心。而在這方面,印度的問題顯得更為致命。
![]()
近年來,印度被貼上了一個極具諷刺意味的標簽——“稅收恐怖主義”。這個標簽背后,是外資企業一連串血淋淋的教訓。三星在印度的工廠,被當局以各種名目追繳了高達6億美元的稅款。中國的小米公司,更有高達48億人民幣的資產被印度方面無故凍結。
![]()
這種突如其來、難以預料的政策風險,成了懸在外資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就連馬斯克這樣敢于冒險的科技巨頭,在親身考察后也明確表示,暫時不會考慮在印度建廠。這已經不是簡單的投資回報問題,而是基本的資產安全問題了。
![]()
更深層的問題在于印度外資的構成。數據顯示,有近四分之一的對印外資,竟然來自毛里求斯這類離岸金融中心。這些資金與其說是投資,不如說是伺機套利的熱錢。當印度加強金融監管時,這些熱錢便聞風而動,迅速抽逃,直接導致今年外國對印直接投資凈流入同比暴跌96.5%,創下歷史新低,全年流入額竟不足4億美元。
![]()
相比之下,中國在構建政策確定性上則展現了持續的努力。從RCEP協定的生效實施,到中日互免簽證政策的落地,再到專門建立服務外企的營商環境工作組,這些舉措都在實實在在地降低外資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
正是這種政策的連貫性和執行的可靠性,使得大量外資,包括對環境要求極高的高技術產業資本,仍然選擇留在中國,持續深耕。今年實際使用外資金額高達5737.5億元,就足以說明一切。
![]()
韌性的籌碼越來越重
在當前地緣政治動蕩的時代,資本的考量維度又增加了一層:對外部沖擊的“韌性”。一個經濟體不僅要能跑得快,更要能扛得住風浪,并從中發現新的機遇。這種面向未來的確定性,才是長期價值的終極保障。
![]()
印度的增長模式在這方面顯得尤為脆弱。2023年,印度曾創下7.6%的GDP增速,但這個看似亮眼的數字,卻建立在極易受外部影響的基礎上。今年,特朗普政府對印度發起了關稅戰,高達50%的懲罰性關稅,精準地打擊了印度作為出口支柱的紡織和電子等產業。
![]()
與此同時,美國將H-1B工作簽證的費用翻倍,這一政策直接沖擊了作為印度經濟另一大支柱的IT服務外包產業。外部環境的稍有風吹草動,就能讓印度的核心產業劇烈震蕩。股市的表現最能說明問題,今年孟買30指數在全球普漲的背景下僅微漲1.53%,而Nifty50指數更是連續5個月跑輸亞太市場。
![]()
反觀中國,其龐大的國內市場和緊密的區域貿易聯系,為外資提供了一個緩沖外部風險的“避風港”。作為日本最大的貿易伙伴,中日之間深厚的經濟聯結構建了穩定的基本盤。更重要的是,中國正在展現出引領未來產業浪潮的強大能力。
![]()
以上就是印度外貿領域近期突遭重創,大量外資押注中國的相關內容了。各位看官對此有什么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