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長江商報記者 沈右榮
76歲的張萬鎮再登潮州首富之位。
10月28日,2025胡潤百富榜發布,張萬鎮以220億元財富位列榜單第284位,潮州第一。
潮州雖然經濟相對并不發達,但潮汕籍富豪輩出。李嘉誠、劉鑾雄以及泰國首富謝國民、啤酒大王蘇旭明等商界知名人物祖籍均為潮汕。在潮州大本營,張萬鎮締造了一段傳奇。
從車間工人輾轉政商兩道,58歲時,張萬鎮全身心投入實業,依托研發創新,打造了“材料+”帝國。
作為中國潮汕商幫的代表人物,張萬鎮低調務實、專注,并將這一特質融入三環集團(300408.SZ)的數十年經營發展中。
三環集團長期聚焦“材料+”領域,不斷開拓前行。公司光通信用陶瓷插芯等產品產銷量居全球前列。
產銷量全球居前,與之對應的是,三環集團盈利能力較強。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盈利近20億元。2014年上市以來,公司累計盈利165.40億元。
張萬鎮不再擔任董事長,他塑造的創新開拓精神仍指引著三環集團前行。
千億市值的三環集團正在籌劃赴港上市,推進國際化戰略。
從車間工人到政商角色切換
張萬鎮的經歷,確實與眾不同。
公開信息顯示,1949年12月,張萬鎮出生于廣東省潮州市湘橋區。在那個特殊時期,張萬鎮16歲時上到初中就輟學了。
1973年,張萬鎮成了國營工廠——潮州無線電瓷件廠的一名普通工人。這家工廠,就是三環集團的前身。
當時,這家工廠主要從事陶瓷基體及固定電阻器的制造和銷售,上世紀80年代后,塑膠基體出現,這種產品在市面上已不多見。
從普通工人干起,張萬鎮憑著勤奮與努力,當上了車間主任、廠長、總經理。15年,張萬鎮完成了從基層工人到管理者的蛻變。
1988年,39歲的張萬鎮迎來職業生涯的第一個轉折點。彼時他主導的電阻瓷基體技術改造項目實現量產,年銷售額突破千萬元。這份業績讓他斬獲電子工業部“勞動模范”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成為行業內炙手可熱的技術帶頭人。
三年后,他臨危受命擔任廠長,此時的工廠深陷“大而不強”的困境。上任伊始,張萬鎮大刀闊斧推進改革。他做出第一項關鍵決策,是賣掉瓷磚生產線,聚焦電子陶瓷主業。這一決策曾引發爭議,但張萬鎮堅定推進,為工廠后來的長遠發展選對了方向。
1992年,張萬鎮主導企業股份制改革,公司更名為三環集團,張萬鎮當選為董事長。
張萬鎮引入員工持股機制,三年后,成立三江電子有限公司控股三環集團,完成了從國營企業到混合所有制轉型。
1998年,是張萬鎮職業生涯的第二次大轉折。
公開消息稱,因為工作出色,張萬鎮被提拔為潮州市副市長,分管交通郵電等工作。隨后,轉任潮州市政協副主席。
在張萬鎮從政期間,三環集團進行了管理層收購的“MBO”改制。
從政10年,張萬鎮心里仍然放不下對三環集團的牽掛。
2007年,張萬鎮辭去公職。這一年,張萬鎮出資6000多萬元入股三環集團控股股東三江投資,成為三江投資大股東。僅此一步,他通過控制三江投資進而控制了三環集團,成為三環集團的實際控制人。
構建“材料+”全球護城河
重回三環集團掌舵,張萬鎮迅速調整航向,構建“材料+”全球護城河。
回歸伊始,張萬鎮遇到了一個嚴重問題。2008年,三環集團投入重金研發照明用透明陶瓷燈殼,因LED技術突飛猛進導致項目夭折。
經歷此事,三環集團內部出現了“要不要自己研發創新”的質疑。但張萬鎮十分清醒,創新絕不可少。他在公司內部公開發聲,“創新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創新的勇氣”。
研發項目失敗,讓張萬鎮意識到,研發創新也要抬頭看路,他確立了“政策辨方向、市場找需求”的研發原則。
20世紀90年代,全球光纖通信迎來快速發展期,關鍵部件光纖陶瓷插芯(用于光纖連接的核心零件)價格昂貴。三環集團通過研發,在陶瓷注射成型技術上取得突破,做出精度達微米級的插芯。
這是張萬鎮對三環集團的信心。
21世紀,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進入市民生活。張萬鎮認為,三環集團應該盯著市場的需求進行產品開拓。
備受關注的是,張萬鎮主導了高端多層片式陶瓷電容器(MLCC)攻堅,央視曾以《潮州三環集團:將“陶土”煉成“國之重器”》為題報道三環集團的MLCC(片式多層陶瓷電容器)突破。
公開消息稱,2014年左右,張萬鎮調研發現,“5G+新能源汽車將催生千億MLCC市場”,但國際主流介質層厚度5微米,國內企業停留在10微米以上,市場長期被日本村田、三星電機等壟斷。
張萬鎮組建MLCC專項研發團隊,斥資4200萬元購入三臺透射電鏡,支撐微觀結構研究。
2023年,研發團隊將介質層厚度從5微米壓縮至1微米,堆疊層數突破1000層,技術指標比肩國際龍頭,實現高端MLCC國產替代關鍵突破。
在陶瓷燃料電池發電系統(SOFC)領域,三環集團也實現了全技術鏈條的貫通。其中“210kW高溫燃料電池發電系統與應用示范項目”已通過驗收。
從手機里的芯片封裝、家里的光纖寬帶,到新能源燃料電池,再到航天器的電路保護……20多年來,張萬鎮帶領三環集團以需求為導向,以研發創新為手段,著眼先進陶瓷材料的研發和量產,取得了一個個突破,構建了“材料+”全球護城河。
官網顯示,三環集團光通信用陶瓷插芯、片式電阻用氧化鋁陶瓷基板、半導體陶瓷封裝基座等產品產銷量均居全球前列。
連續7年登上富豪榜
張萬鎮借助研發取得成功的背后,是重金投入及對技術人才的重視。
為了吸納人才,三環集團探索出“研究院跟著人才走”的拓展模式,目前,公司在深圳、成都、蘇州成立研究院,總投資超過20億元。
研發投入方面,2024年,三環集團研發投入5.83億元,同比增長6.83%,占營業收入的7.91%。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研發投入為4.41億元,同比增長14.55%。
技術與產品突破,不斷給三環集團帶來紅利。同時,在張萬鎮主導下,三環集團長期專注于主業,極少進行并購擴張。公司進行的幾次募資,僅用于研發和產能建設。
正因為如此,公司經營業績健康增長。
2014年,三環集團實現營業收入22億元、歸母凈利潤6.48億元;2024年,公司的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3.75億元、21.90億元,分別較2014年增長235.23%、237.96%。
2025年前三季度,三環集團實現的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5.08億元、19.59億元,同比增長20.96%、22.16%,延續了快速增長趨勢。
從第三季度看,公司單季盈利超過7億元。
整體而言,三環集團的盈利能力較為穩定,且較強。2014年至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計盈利數達165.40億元。
三環集團的業績增長是有現金流的增長。2024年,公司經營現金流凈額為24.03億元,同比增長39.79%;2025年前三季度的經營現金流凈額為19.90億元,同比增長32.13%。
二級市場上,2025年7月上旬以來,三環集團的股價上漲了60%左右。至10月29日,三環集團市值超過千億元。當晚,公司公告,為進一步推進全球化戰略布局,拓寬境外融資渠道,助力海外項目建設,增強公司核心競爭力,公司正在籌劃赴港上市事宜。
2019年,低調的張萬鎮登上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到2025年,他連續7年“榜上有名”。
2025年10月28日,張萬鎮以220億元財富上榜胡潤富豪榜,再次登上潮州首富之位。此前的2022年,他首次成為潮州首富。
2021年,張萬鎮卸任三環集團董事長一職,僅擔任公司董事。他打造的“材料+”帝國將繼續沿著設計好的方向有序運轉。
視覺中國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