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臟驟停救援是一場與死神的賽跑。大腦缺氧4分鐘便開始受損,超過10分鐘將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在這場生命爭奪戰中,第一時間發現情況的“第一目擊者”往往成為挽救生命的關鍵。近日,奉賢區醫療急救中心首次面向無醫學背景的市民開展“心肺復蘇(CPR)+AED使用”公益培訓,這也是“上海市5分鐘社會急救志愿服務”公益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
![]()
培訓現場,近50名來自各行各業的市民認真學習急救技能。課程重點強化AED操作、心肺復蘇、團隊協作等實戰內容,學員通過考核后即可獲得《上海市AED急救員》電子資格證書。
![]()
參訓人群中,年輕人成為主力。00后的小劉表示:“相比之前在學校和網上學到的零散知識,這次系統培訓讓我對急救步驟更加清晰,感覺自己真正具備了施救的能力。”
不少市民是首次接觸專業急救培訓。從事服務行業的高女士坦言:“實際操作后才發現心肺復蘇比想象中費力得多,但掌握這項技能后,能在緊急情況下幫助他人,很有意義。”
53歲的肖女士帶著對家人的關愛前來學習。她80歲高齡的母親患有冠心病,這讓她深感掌握急救技能的必要性。“看到老人摔倒卻無能為力,心里特別難受。現在學會了急救,再遇到緊急情況我一定會挺身而出。”
![]()
據悉,今年4月,由上海市委社會工作部、市衛健委、市志愿服務公益基金會及騰訊公司等單位聯合發起的“上海市5分鐘社會急救”志愿服務公益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旨在構建“政府領導、部門協同、專業指導、科技支撐、社會參與”的社會急救網絡。
“在奉賢區心肺復蘇事件中,第一時間實施胸外按壓的比例僅為15%~20%。”奉賢區醫療急救中心醫教科科長肖維春告訴記者,今年1至10月,奉賢區醫療急救中心成功挽救的36位心臟驟停患者中,有9位已康復出院。“這9位患者都在‘黃金四分鐘’內得到了現場有效的心肺復蘇,這是‘第一目擊者’果斷施救的寶貴成果。”
![]()
肖維春坦言,奉賢120的平均反應時間為10~11分鐘,僅等待專業救援會錯過黃金急救時間。“如果目擊者能立即實施急救,將大幅提升救治成功率。我們希望培養更多掌握急救技能的群眾,讓他們在120趕到前就能開展有效施救。”未來,奉賢區將持續開展此類公益培訓,呼吁更多市民積極參與,共同筑牢城市生命防線。
記者:吳口天 錢子欣
實習生:王丁清
編輯:陸嘉俊
? end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