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為高水平構建本市“百千萬”鄉村人才梯隊,根據《上海市人才計劃管理辦法》,市農業農村委組織開展了東方英才計劃鄉村振興領域人才選拔工作。自2023年項目啟動以來,已累計選拔培養了多批立足鄉土、奉獻“三農”的杰出代表。
他們扎根在農業農村一線,是攻堅關鍵核心技術的科研先鋒,是引領鄉村產業發展的實干力量,是投身基層治理的智慧擔當。他們用行動與才華,為上海探索城鄉融合發展新路注入了強勁動能。
為集中展現他們的風采,發揮其示范引領作用,我們特開設本專欄,講述他們深耕沃土、服務鄉村的生動故事,分享他們的智慧與經驗,弘揚新時代“新農人”的創新創業精神。期待通過他們的榜樣力量,激勵更多,并激勵更多有志之士匯聚于此,共同為農業農村現代化事業貢獻力量。
![]()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復旦平安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 章元
“2024年,上海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比是2.04,低于全國2.34,在長三角范圍排名居中,但上海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644元,位列全國第一。”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復旦平安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章元長期從事中國農村發展、反貧困等方面研究,走過許多中西部鄉村,保持對長三角鄉村調研,他說,“真問題”就藏在這些數據里。
“城鄉融合與鄉村振興,猶如硬幣的兩面,是二元經濟走向一元經濟的體現。上海先一步完成工業化和城市化,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根本動力。而只有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農村居民的公共服務和鄉村基礎設施改善,城鄉融合才算真正實現。” 章元說,鄉村振興研究尤其有政策含義,研究者理應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與決策部門在“雙向奔赴”中貢獻自己的研究智慧。從數據分析到實地調研,十余年來,50余篇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主題咨政報告被中央和地方政府采納,是章元研究成果的小小縮影。2024年12月,他入選 東方英才計劃拔尖項目。
從糧價預警到農民增收
保持農村經濟的研究進路
2004年,章元從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畢業后留校。他的博士畢業論文,選擇了研究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孟加拉經濟學家穆罕默德·尤努斯的團體貸款農村金融創新,目的是希望找到幫助貧困戶脫貧的金融方式。這成為當時國內相關研究中最系統的專著,也開啟了20多年來持續關注反貧困、城鄉融合、共同富裕的研究進路。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歷來保持有研究中國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特色傳統,受到蔣學模、張薰華、洪遠鵬、伍柏麟等老一輩經濟學家和導師張軍教授熏陶,章元自然而然地走上了對中國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的研究,但他是學院里為數不多始終將興趣點投注于農村經濟發展的學者之一。
![]()
從真實數據出發,結合實地調研研究重大問題,是章元的習慣。他說,對農業農村經濟情勢的敏銳性,基于對大量數的據有效分析,同時必須要到實地去觀察和考察。“既要長期持續跟蹤最新動態,也要研究背后的深層邏輯,還要進行實地調研,研究成果得益于此。”章元說。
“理解超大城市
是理解中國問題的關鍵”
章元用“瀑布”來比喻城鄉融合中的落差。“中小城市的水流落差小,城鄉二元經濟并軌難度較低;超大城市的落差大,城鄉二元經濟并軌難度也大。”尤其是戶籍制度、公共服務、醫療保障等事關城鄉融合的關鍵性制度,中小城市相對容易實現融合,而超大城市面臨較大困難。“最難攻克的堡壘,是制度體系中最典型的一環,也是研究中國問題的關鍵。”
上海率先邁入城鄉融合改革深水區,先一步直面鄉村振興的難點和堵點。章元更早開始關注上海城鄉融合,此次入選東方英才計劃拔尖人才項目,將課題聚焦在“深化農村集體經濟改革”。
![]()
章元認為,在推動農民增收和共同富裕進程中,上海存在明顯的優勢,也有劣勢。“沉睡的集體資產”是上海鄉村的寶藏,上海城鎮和農村居民收入位居全國前列,由此帶來的溢出效應有助于促進鄉村產業發展;大都市高收入居民的需求就近滲透到農村,鄉村服務業隨之發展,村民有更多機會獲得財產性收入。而對于在公共配套、鄉村治理和集體經濟壯大中存在的短板,要有歷史的耐心,久久為功;持續釋放制度活力,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先行先試探索改革路徑。
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rice)”作為上海市教委首批經濟類高校智庫,圍繞國家戰略開展“學術研究—政策產出”的治學氛圍也影響了章元。他說,高校研究者與地方政府,推動鄉村振興實踐和政策研究的目標是一致的,讓研究具有豐富的政策含義也是研究者追求的目標之一。“上海是城鄉融合的先行者,也是風向標,相信先一步跨越城鄉高差,探索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上海樣板’,也將為解決中國式現代化問題提供參考答案。”
文:賈佳
上觀號作者:上海三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