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冉,這位被譽為當代東方空間美學踐行者的建筑師與室內設計師,以其“無中生有,有中見無”作為設計理念,從傳統筑造工法到藝術領域與建筑的內在聯系出發,完整清晰的認知設計學脈絡與踐行的統一。他的作品不僅是對空間形式的探索,更是對東方文化精神內核的深刻詮釋。?同時,作為名谷設計機構創始人,他將傳統文人精神與現代建造法則深度融合,更以賢坤花園、璟樾、瞻月、紫金山院等代表作,重新定義了東方美學的現代表達。
![]()
潘冉
名谷設計機構 創始人
東南大學客座教授
“我希望未來的居住空間不僅僅是物理的存在,更能兼具人文溫度,成為時間、空間、自然、科技與情感共生交融的場域。”潘冉如是說。作為2025PChouse Award私宅設計大獎賽事專家評委,我們特邀他從年度主題“新共生·可持續——時空藝境,智感共生”出發,結合時間、空間、自然、科技、情感等多角度解析當代居住空間中“新共生”理念,從專業設計理論和實踐案例出發為行業提供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設計思路。
![]()
賢坤花園?名谷設計機構
![]()
賢坤花園?名谷設計機構
對話潘冉
空間不只是靜態的容器,而是隨時間和生活軌跡不斷進化的載體。當我們討論“新共生”時,您如何通過設計,讓空間與時間“共生”,同時承載居住者的情感需求與記憶?結合您的案例,談談您在這方面的具體實踐?
在我看來,空間從來都不是靜止的。它會隨著時間推移、居住者生活軌跡的改變而不斷生長、變化。因此,當我們談論“新共生”時,我更關注的是怎樣讓空間具備時間感和生命力,能夠自然地承載人的情感、記憶乃至對未來的想象。我認為,空間不應僅僅是功能的載體,更應成為連接時間、情感與自然的媒介。
![]()
![]()
賢坤花園?名谷設計機構
在賢坤花園項目中,公共空間的營造不僅關注功能復合性,更強調鄰里關系的自然發生。我們大量引入自然光線,讓室內空間隨著一天中光影的變化而產生微妙的情緒變化。比如清晨健身房里溫柔的晨光、黃昏時酒廊里斜灑的夕陽,都讓空間在時間中呼吸生長。同時,我們有意識地在空間中加入了大量公共設施,比如茶室、酒廊、健身房、泳池、書吧、洽談區等,這不僅僅是功能上的配置,更是為了激活人與人、人與空間、人與時間之間的情感連接,重新喚回了傳統的鄰里關系以及人和人之間的情感聯系。
![]()
![]()
![]()
賢坤花園?名谷設計機構
當下,我們在設計中尤為關注藝術、自然與智能科技,在您看來,如何在設計中讓這三者形成“共生”關系,既滿足功能性又保留空間的人文溫度?
藝術、自然與智能科技本身并不沖突,它們代表了人類不同層面的追求。在設計中,真正的挑戰,不是簡單地疊加這三者,而是讓它們以一種有機、自然的方式共生,彼此成就,同時回應人的情感與生活需求。
![]()
![]()
![]()
瞻月?名谷設計機構
在賢坤花園里,我們讓自然光成為空間的主角。與此同時,智能燈光、環境控制系統無聲地嵌入其中,根據時間變化自動調整氛圍,既高效又不打擾人的感知。所有技術都隱藏在建筑材料或家具中,不影響空間美感。同樣,藝術并非簡單的裝飾,而是空間的靈魂。比如庭院中心的蘋果藝術裝置,它們不僅僅是漂亮的視覺焦點,更是與空間對話、激發情緒的錨點,成為了整個社區的主題。
![]()
![]()
![]()
賢坤花園?名谷設計機構
好的空間一定要有溫度。科技是為人服務的,藝術是觸動人心的,自然則是給人療愈感的。當三者之間形成一種流動、包容的關系時,空間就不僅僅具備了功能性,更成為了一個能夠滋養人、陪伴生活的有呼吸感的居所。
您認為當下我們在討論“共生”這一話題時,是否會存在一些誤區?結合您對未來居住空間的展望,您認為“新共生”的理想狀態應該是怎樣的? 它又將如何影響未來的設計趨勢?
在當下的討論中,我覺得關于“共生”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誤區。科技的介入被簡單理解為輔助傳統的功能配置,有些科技手段只是表層的堆砌,沒有真正嵌入到空間的整體體驗之中,甚至原本很簡單的物理操作變得難以控制,那么不僅不會提升生活質量,反而容易成為負擔。真正的科技共生,應該像呼吸一樣自然,不刻意彰顯存在,卻讓空間擁有“感知”與“回應”的能力。同樣,在自然共生的話題上,經常有表面化的處理,比如簡單的引入一些綠植等等,如果設計缺少與居住節奏、空間功能的深入對話,這樣的自然元素就只是裝飾性的存在,很難真正帶來自然與人的情感連接。
![]()
![]()
![]()
![]()
璟樾?名谷設計機構
未來理想的“新共生”狀態,應該是藝術、自然、科技與人的情感與生活本身緊密交織的。科技、自然、藝術也不僅僅是點綴,它們都是生活的一部分。這種共生關系必須以人的感知、情緒和未來需求為中心展開,空間要能夠隨著時間、季節甚至居住者心境的變化而自然呼應。
![]()
![]()
![]()
![]()
德賽斯(積石成巖)?名谷設計機構
我認為最高明的共生設計,就像中國園林的“借景”,是讓山、水、光、風都成為空間的一部分,而人置身其中,卻感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這才是我理解的“共生”。
![]()
![]()
![]()
![]()
紫金山院?名谷設計機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