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下旬的歐洲安全局勢始終處于緊繃狀態,各方動向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
就在這樣的敏感時期,比利時國防部長弗蘭克恩10月26日接受采訪時的一番公開表態,迅速成為焦點并攪動了現有格局。
![]()
這番言論涉及對俄羅斯的強硬表述,還關聯到北約與俄羅斯之間的潛在沖突風險,自10月26日曝光后便在國際社會引發關注,也讓北約內部原本就存在的分歧進一步顯現。
俄羅斯方面對此反應迅速且態度強硬,10月29日便通過副外長表態、使館聲明等方式傳遞出明確的反對信號。
與此同時,弗蘭克恩的言論在北約內部并未得到一致認同,部分成員國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對這種激進表述持謹慎態度。
激進言論遭冷遇
當前歐洲安全局勢本就緊張,比利時國防部長弗蘭克恩的一番表態更讓北約內部的裂痕愈發明顯。
這種分歧并非突然出現,而是在對烏援助力度和對俄威懾策略的長期博弈中逐漸積累的結果。
![]()
10月26日,弗蘭克恩于接受比利時《晨報》專訪之際,拋出一則令人瞠目結舌的言論。
當被問到美國向烏克蘭交付“戰斧”導彈計劃擱置、可能引發俄與北約全面戰爭的擔憂時,他表現得毫不在意。
他聲稱俄羅斯總統普京不會使用核武器,因為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會將莫斯科從地圖上抹去”,還表示不擔心布魯塞爾遭遇常規攻擊,因為這會導致莫斯科被“夷為平地”。
但這番話并沒有得到北約盟友的普遍認同,部分歐洲國家心里有自己的小算盤,能源安全和經濟利益讓它們不敢輕易站隊。
![]()
要知道很多歐洲國家依賴外部能源供應,經濟復蘇也還沒走上正軌,過度激化與俄羅斯的矛盾,很可能讓自己的能源供應斷檔,經濟發展受拖累。
這些國家都清楚,這種激進言論只會把對話的大門關上,讓區域沖突的風險越來越高。
這種內部差異早有端倪,之前幾場國際峰會中,有的國家想加大對烏援助力度,甚至提供重型裝備,有的國家卻只愿給些輕型防御武器,對設立禁飛區、直接派兵等提議更是明確拒絕。
弗蘭克恩的表態無疑是往分歧的火苗上澆了油,讓聯盟內部的立場分化更嚴重了。
俄方火力全開
面對弗蘭克恩的言論,俄羅斯方面很快給出了強硬回應,一系列表態傳遞出明確的警告信號。
10月29日,俄羅斯副外長格魯什科對《俄羅斯商業咨詢報》表示,弗蘭克恩的言論符合西歐普遍存在的“軍事妄想癥氛圍”。
同一天,俄羅斯駐比利時大使館發布聲明,嚴詞譴責相關言論,稱其“極具挑釁性且不負責任”大使館認為,此言論“荒誕至極,與現實嚴重背離”。
![]()
大使館在聲明里說得很直白,弗蘭克恩的出格言論,是軍國主義狂熱日益吞噬歐洲主戰派的最明顯體現。
像他這樣的歐盟官員“正威脅著歐洲大陸的未來,并有能力將其拖入新的戰爭”,這種指責并非空穴來風,畢竟在當前局勢下,任何激化矛盾的言論都可能成為沖突升級的導火索。
俄羅斯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杰夫作出的回應,盡顯強硬態勢,相較于其他反應,其言辭與態度更為果決,展現出不容小覷的強硬立場。
在社交媒體上,有網民建議“把比利時當作‘波塞冬’水下航行器測試地點”,梅德韋杰夫直接發文稱,那樣的話“比利時就會消失”。
巧合的是,10月29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證實,俄方已順利完成“波塞冬”無人水下航行器測試工作,此舉充分彰顯了俄羅斯于水下裝備領域的雄厚技術實力與顯著進展。
![]()
這款裝備可攜帶百萬噸級核彈頭,在近海引爆能制造數十米高的海嘯,足以徹底摧毀沿海城市和關鍵基礎設施。
其實在此之前,俄羅斯就多次強調,西方向烏克蘭大量輸送武器根本阻止不了俄軍行動,只會讓局勢進一步升級。
這次面對弗蘭克恩的言論,俄方更是明確釋放信號,會密切關注北約成員國的動向,要是出現實質性威脅行為,肯定會采取對等反制措施。
言論掀波瀾
弗蘭克恩的言論就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不僅讓俄與北約的對立情緒升溫,更給本就動蕩的歐洲安全局勢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
從現實情況來看,弗蘭克恩的說法本身就站不住腳。
![]()
他一邊說不擔心與俄羅斯發生沖突,一邊又承認俄羅斯“生產的彈藥數量是整個北約的四倍”,能用同樣的錢買到比西方國家“多得多的”武器裝備。
這種自相矛盾的表述,更凸顯了其言論的不合理性。
他還敦促加快“歐洲重新武裝”,并對俄方施加經濟壓力,聲稱“必須努力從經濟上摧毀俄羅斯”,卻沒考慮到這種做法可能帶來的連鎖反應。
對歐洲各國來說,當前的局勢早已不是簡單的“選邊站”,一些東歐國家因為地理原因,對俄羅斯心存忌憚。
希望加大對俄施壓,而德國等西歐國家,由于高度依賴外部能源,擔心強硬制裁會反噬自身經濟,態度相對謹慎。
這種利益訴求的差異,讓北約很難形成統一的對俄政策。
![]()
比利時首相德克羅之前就明確表示,歐盟不應考慮會削弱自身經濟的對俄制裁措施,這與弗蘭克恩的激進立場形成了鮮明對比。
更值得警惕的是,這種激進言論可能會引發“破窗效應”。
如果歐洲主戰派的軍國主義狂熱持續蔓延,很可能讓更多國家卷入沖突,俄羅斯方面已經亮明態度,不會坐視威脅出現,一旦雙方的克制底線被突破,后果不堪設想。
現在,弗蘭克恩的言論已經過去幾天,但它帶來的影響還在持續發酵。
![]()
北約內部的分歧如何彌合,俄羅斯會不會采取進一步反制行動,這些問題都沒有答案,可以肯定的是,歐洲安全局勢的走向,正因為這番不負責任的言論,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結語
弗蘭克恩的言論雖已過去數日,但其攪動的風波遠未平息,北約內部的分歧因這番激進表態愈發難掩,能源依賴與經濟顧慮讓部分成員國不愿追隨強硬立場,聯盟統一對俄政策更顯艱難。
俄羅斯的強硬回應也釋放出明確信號,不會容忍威脅言論,“波塞冬”測試等動作更添局勢緊張感。
![]()
眼下,歐洲安全局勢的不確定性仍在升溫,雙方克制底線若被突破,后果不堪設想。
這場由言論引發的爭議,不僅暴露了北約內部的深層矛盾,也讓俄與北約的對立更難緩和,未來局勢走向,仍需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