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了一股“簡配降價”之風。
特斯拉
近日,標準版和在美國上市,通過精準減配實現成本控制。兩款車型的起售價分別為36,990美元(約26.4萬元人民幣)和39,990美元(約28.5萬元人民幣),相比此前版本降價約5,000美元。
![]()
核心減配內容主要包括:外觀配置,取消貫穿式LED燈帶、漫反射尾燈,標配18英寸輪轂;內飾舒適性,座椅采用織物+人造革拼接材質,取消前排座椅通風、后排座椅加熱功能;便利配置,方向盤和外后視鏡調節改為手動,取消后排娛樂屏;智駕功能。僅保留交通感知巡航控制,取消Autosteer自動轉向功能。這與國內新能源同行堆砌配置的做法不同。
按照特斯拉的全球定價策略,Model 3和Model Y引入國內,其起售價有望分別下探至23萬元和20萬元附近,這將進一步加劇國內20萬元價格區間的競爭。同時,這引發了市場分化。一方面,這可能分流高端車型銷量,同時面臨激烈競爭;另一方面,這種策略有助于特斯拉擴大用戶基礎。
當前中國新能源市場陷入了嚴重的配置軍備競賽,各家不斷堆砌各種配置。如果特斯拉的簡配策略獲得市場認可,無疑給中國新能源品牌(非頭部)帶來強烈沖擊。
特斯拉的難言之隱
特斯拉此次簡配降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應對當前嚴峻業績壓力。數據顯示,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營收同比下降12%,凈利潤下滑16%,全球交付量也出現13%的同比下跌。在中國市場,其上半年銷量同比下滑5.4%,作為全球產能核心的上海超級工廠產能利用率一度低至60%,面臨顯著的經營壓力。特斯拉“簡配”的主要做法是通過大量復用現有零部件和簡化生產流程,并簡配了差不多20項配置(具體的內容,筆者在開頭部分已經做過說明)。
![]()
特斯拉試圖將車型成本壓縮約20%,從而切入15萬至20萬元的主流價格區間。這一策略也反映出特斯拉在新產品規劃上遇到的困境。
特斯拉曾計劃推出一款基于全新平臺、售價為2.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8萬元)的平價車型,原計劃采用無稀土電機等新技術,目標是實現年銷500萬輛。然而,這一項目已擱淺。主要原因包括:無稀土電機等新技術在量產過程中遇到困難,且未能實現預期的成本控制目標;面對中國車企快速迭代的競爭節奏,開發一個全新平臺周期過長,特斯拉需要更快的市場應對策略。
此外,特斯拉優先在美國推出更廉價的標準版Model 3和Model Y,還和美國7500美元的聯邦電動汽車稅收抵免政策于2025年9月30日到期有關。因為這直接削弱了特斯拉車型的價格競爭力。
![]()
因此,對現有暢銷車型進行“簡配”降價,成為一種更快速的市場應對手段。這也反映出特斯拉在增長瓶頸下,優先考慮短期銷量刺激和市場份額穩固。
此舉在資本市場卻不被看好。新車發布當日,特斯拉股價下跌約4.45%,市值蒸發約650億美元。這反映出投資者擔憂特斯拉的增長乏力,還有對其品牌形象造成損害的擔憂。
消費者端的反應則是兩極分化。一部分預算敏感的消費者認為入門門檻降低了;但更多消費者認為,配置的大幅縮水與5000美元左右的降價幅度并不匹配,產品吸引力有限。
非頭部品牌面臨壓力
當然,降價5000美金只是細節操作。為了應對增長壓力,不排除特斯拉會采取更激進的降價措施。因為這不是一次簡單的降價促銷,而是一場關乎生存與未來的全面布局,特別是在中國市場。
![]()
在20至25萬元這一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最為激烈的價格區間內,特斯拉正面臨著一個由本土品牌構成的強大競爭陣營。這些競爭者不僅包括、等熱門轎車,也涵蓋了、等多款SUV車型。為了在“車海”中脫穎而出,本土品牌普遍采取了“加量不加價”的策略,將資源集中投入到提升車輛的舒適性、內部空間、豪華質感以及智能駕駛技術等方面。這種競爭態勢極大地豐富了消費者的選擇,同時也抬高了市場對產品綜合能力的期待。如今,用戶普遍追求“全能型”座駕,希望車輛在性能、配置、智能化和價格上都能達到高水準。
比亞迪漢
小鵬G6
樂道L60
“加量不加價”能實現,離不開本土供應鏈的強大支持和技術進步。電池等核心部件成本下降、規模化生產效應以及高度垂直整合的產業鏈間。客觀地說,這已接近成本控制的極限。因為行業陷入“越賣越虧”的悖論,規模化帶來的成本優勢很大程度上被價格戰所侵蝕。
![]()
誰不跟進,就可能立刻失去市場份額。結果是,銷量數字上去了,但企業的利潤池卻未能同步擴大。從2020年的6.2%降至2025年的4.5%左右(前9個月),遠低于工業企業的平均水平。整個行業,只有、等少數幾家車企實現盈利,其他的大部分車企都處于利潤下滑和大幅虧損的狀態。
比亞迪
吉利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在價格戰的大棒之下,中國大部分車企已屬于“強弩之末”。這個時候,特斯拉來了這么一手,這讓中國同行怎么跟進?在這里,大家不妨猜測一下,會有哪些車企能頂住壓力,有哪些品牌扛不住壓力。
百姓評車
特斯拉掀起的“簡配降價”風潮正在成為攪動中國新能源車市的一條鯰魚。當減配降價的標準版Model 3和Model Y,將起售價拉低至20萬元區間時,無疑將吸引大量預算敏感的消費者。
對于中國品牌而言,品牌力較弱、剛剛盈利或者還沒盈利的二線新勢力將面臨直接擠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