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陸軍部長丹尼爾·德里斯科爾與財長斯科特·貝森特共同會見了阿波羅、凱雷、KKR和Cerberus等15家華爾街知名投資公司代表。
這場不尋常的會議,是美國軍隊與私募資本開展合作的重要探索,美軍希望華爾街金融機構能夠提供融資支持,解決約150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改造項目。
這一舉動開創了美軍與華爾街私募資本深度合作的先例,美國軍方前所未有地向私人資本打開大門。
五角大樓冒著風險的探索。
美國軍方選擇與華爾街合作,很明顯存在不少風險,既有涉及軍事機密的安全問題,還包括資本市場風險、廉政風險等挑戰。但五角大樓果斷下出這步險棋,背后原因確實復雜。
財政壓力巨大。
當前,美國政府財政赤字嚴重,軍方更是面臨嚴峻的資金困境,未來十年陸軍基礎設施建設預算有150億美元,但實際需求卻高達1500億美元。
對此,陸軍部長稱:“我們陷入了困境,如果沒有外部力量的創造性解決方案,我們將無法擺脫困境。”
這反映了陸軍當前面臨的嚴重財政困境,也表明軍方必須在未來國防資金投入模式上另辟蹊徑。
![]()
美國陸軍部長丹尼爾·德里斯科爾。
軍工復合體尾大不掉。
長期以來,美國軍工企業、國會與軍方,早已形成了一張利益深度捆綁的軍工復合體關系網。
軍工企業為了獲取更多政府訂單,不斷向國會施加影響,左右軍購政策走向。
隨著大額軍費流入軍工企業腰包,軍事裝備維護成本居高不下,軍費成為軍工復合體“合法洗錢工具”,成本管控和貪污腐敗等問題愈發嚴重。
以F-35戰機項目為例,作為美國有史以來耗資最大的武器項目,總成本預計將超過1.7萬億美元,但根據美國政府問責辦公室2023年發布的一份報告,自2018年5月以來,僅一家F-35主承包商就“丟失”了超過100萬個零部件,價值接近8500萬美元。
軍工復合體利益集團形成的內生性“利益閉環”,已經尾大不掉,嚴重遲滯了美軍現代化進程。
新一代“旋轉門”發揮作用。
過往,五角大樓的官員和軍工企業間存在眾所周知的“旋轉門”機制,如今華爾街資本也加入了進來。
《紐約時報》調查顯示,2019至2023年,至少有50名前五角大樓官員跳槽至涉軍風投公司。例如,美國前國防部長馬克·埃斯珀卸任后,便入職了一家投資軍事初創企業的風險投資公司Red Cell。
對此,《紐約時報》一針見血地指出:“加入風險投資公司的前五角大樓官員和軍官……正試圖利用他們在華盛頓的關系,從銷售新一代武器的潛力中獲利。”
前五角大樓采購主管艾倫·洛德也直言,相比傳統軍火公司,軍工風投這條路徑不僅“更有風頭”,還能“賺得更多”。
因此,在利益驅使下,五角大樓和華爾街選擇攜手同行。
![]()
美國政商旋轉門。
美軍資本化運作新模式。
從此次美國陸軍融資計劃可以看出,美國軍隊資本化運作的新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軍事設施金融化。
美軍此次融資計劃的核心在于其金融化運作模式,即通過一系列金融工具和交易結構設計,將軍事資產轉化為可投資的金融產品。
數據基礎設施的商業化改造。以夏威夷夏安山基地為例,其部分通信節點和偵測雷達站,將由私募基金出資改建為“雙用途”數據中樞,用于為美軍提供軍用數據指揮與云計算服務。
美軍不再擁有基地數據中心的完整產權,而是租賃外包給基金平臺,通過年化租金、帶寬收入分成等方式實現回報,而私人資本集團則通過與美軍簽訂數據分析和處理長期租賃協議獲得穩定收入。
閑置土地與裝備資產打包出售租賃權。美軍將境內外軍用基地中的部分閑置土地和裝備資產劃定為“可轉型使用資產”,并希望通過租賃的方式實現資本增值,而這些閑置資產正是私人資本集團眼中的“香餑餑”。
例如,黑石集團就意圖以12億美元價格,換取阿拉斯加一處陸軍后勤設施20年使用權,用于倉儲無人機后勤鏈路。
采購訂單的未來收益權“抵押”。美軍將未來20年需要采購的戰術通信設備、中程彈藥、無人車平臺等項目,提前“打包預期收益”,在公開市場設立專項基金。
這種機制被業內稱為“軍事版REITs”(房地產投資信托),即將軍政資源轉化為商業證券產品,通過提前鎖定軍方簽訂的采購量、執行周期與單價變動范圍,使基金獲得穩定現金流回報。
私人資本促推現代化。
與傳統軍工采購成品武器或服務不同,美國陸軍此次與私人資本合作,重點是解決算力和稀土兩大突出問題。
算力方面,數據鏈通信已經成為現代化戰場必不可少的關鍵技術,算力是支撐這一關鍵技術的重要基礎。如果私人資本如期在美軍基地投資建設高性能計算設施,將會對美軍“聯合全域指揮與控制”系統起到至關重要的助力。
![]()
現代戰場的數據鏈通信示意圖。
稀土方面,由于美國長期依賴稀土進口,軍事裝備建設可能面臨“卡脖子”風險。因此,軍方希望通過借助私人資本支持,解決稀土提煉難題,并建立關鍵礦產儲備,以應對中國稀土出口管控政策。
信息化戰爭時代,算力和稀土是推動軍隊信息化、現代化的重要基礎要素,因此美軍試圖通過金融化手段,推動軍事能力現代化轉型,構建非對稱作戰能力。
總的來看,五角大樓的新型資本化運作新模式,開啟了私人資本“入股”美軍的先例,短期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美軍當前面臨的諸多壓力,并幫助美軍快速提升軍備能力。
但這種運作模式在實際中卻存在資本市場波動和軍隊忠誠度轉移兩大問題。
美軍如果全面實施軍事資產金融化,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而資本向來追求安全性和高收益,一旦進入戰時狀態,資本將快速向安全地帶轉移。屆時,如何確保戰時由私人資本控制的設施正常運轉,將成為美軍不得不面臨的問題。
此外,美軍將軍事資產金融化的運作方式,實質上是一種“武力外包”行為,而這將使美軍不得不面臨聽命于上級軍事主管部門,還是聽命于“金主”的兩難選擇。
如果連美軍的營房、訓練設施甚至武器研發都由私募資本投資建設,作為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美軍士兵,他們的效忠對象是否會從國家悄然轉向資本?
美軍能否妥善解決這兩大考驗,是新型資本化運作能否成功的關鍵,未來,美軍是借資本的力量再創輝煌,還是引發更大的混亂,讓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