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小霞
來源:36氪未來消費(ID:lslb168)
封面圖來源:小紅書@nnnnnnnn
不愿把自己局限在火鍋的海底撈,繼布局烤肉、炸物等子品牌后,這一次,又將筷子伸向了壽司。
近日,海底撈旗下全新壽司品牌“如鮨壽司”全國首店在浙江杭州龍湖金沙天街正式開業。
回轉壽司,這個聽起來帶著年代感的品類,曾在十幾年前風靡一時,傳送帶上流轉的彩色餐盤,是不少人對 “日料體驗” 的初代記憶。
只不過后來熱浪漸退,它一度淡出大眾視野。卻又在這兩年強勢回歸,重新成為年輕人追捧的用餐新寵。
而這場潮流的引領者,正是被稱為 “壽司界瑞幸”、 “壽司界薩利亞”的壽司郎。
進駐中國內地市場 4 年、擁有 60 多家店的壽司郎,幾乎每開一家新店都能掀起 “排隊風暴”。去年北京西單首店開業時,排號近 2000 桌,等待時間超 10 小時。夸張的排隊需求甚至催生了黃牛產業鏈,一個線下排隊號叫價 10 元到 80 元仍有人買單。
壽司郎的 “流量密碼”,藏在極致的性價比與沉浸式體驗中。它將壽司價格牢牢鎖定在 10—28 元區間,讓年輕人人均百元內就能實現 “壽司自由”。
壽司郎的火爆,本質上是平價壽司賽道崛起的縮影。另外,同屬該賽道的濱壽司也備受關注。
壽司的翻紅,也為上游設備制造商帶來了新的增長契機。近日,日本最大的回轉壽司傳送機制造商石野制作所宣布,將投資約3億日元(約1410萬人民幣)將產能提升20%,來應對其主要日本國內回轉壽司連鎖店客戶的訂單增長,這些客戶正在大中華區和東南亞地區開設更多門店。
海底撈選擇此時入局,或許正是看準了其中的機會。
1
中國版的「壽司郎」
海底撈“如鮨壽司”的動靜最早可以定位到8月份,其全國首家門店進入試營業階段,經過兩三個月的運營摸索,形成了現有的與壽司郎相似的門店形態與運營模式。
從核心模式來看,如鮨壽司采用了日系品牌驗證成功的 “回轉壽司” 框架:門店內鋪設環形傳送帶,以不同顏色餐盤區分不同價格檔位,消費者可也能通過座位前的大屏滿足點單需求,并隨手取用傳送帶上的餐品。
在價格與產品等策略上,如鮨壽司的 “對標痕跡” 同樣明顯。從價格體系看,“如鮨壽司”門店菜品價格體系分為8元、9.9元、15元、19.9元、28元五檔,主力產品集中于9.9元、15元價位段,主打“高質價比”與“平價精致感”。
而壽司郎的爆款鵝肝,專為i人設置的一人食卡位,甚至趣味抽獎都互動娛樂設置,都能在如鮨壽司找到同款。
試營業的運營數據,也印證了這種 “模仿策略” 的有效性,據官方數據,開業以來,門店周末單日平均接待人次約為800至1000人,翻臺率最高沖到8輪,雖不及壽司郎節假日10-15輪的峰值,但已遠超海底撈火鍋主業上半年3.8輪的水平。
提及日料,“高價” 曾是大眾的固有印象,動輒數百元的客單價讓不少消費者望而卻步。近年來,受消費心態轉變與經濟環境影響,一批定位高端的壽司店因客流下滑、經營承壓陸續關店,日料賽道正經歷明顯的 “去高端化” 轉型。
而回轉壽司的逆勢崛起,恰好切中了市場需求的痛點:用百元內的人均消費,提供新鮮食材與趣味用餐體驗,將壽司從 “小眾精致料理” 拉回 “大眾日常餐食” 的范疇,性價比成為其破圈的關鍵密碼。
壽司郎、濱壽司并非近兩年才叩開中國市場的大門,壽司郎2021 年在廣州開出內地首店;濱壽司則是2014年在上海開出了中國首家門店。卻都在2024 年左右集中迎來 “名聲大噪” 的爆發期。
光環籠罩中,品牌也加速了擴張步伐。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到今年,僅北京一城,壽司郎就已經開出了11家店。數據顯示,壽司郎中國內地在內的海外市場凈銷售額超588億日元,利潤達64億日元,同比增長近99%;計劃2025財年大中華區門店將從70家(截止2025年6月)增至157-161家,2026財年進一步增至190-193家。
濱壽司的門店更是從2024年的87家增至現在的100多家。母公司泉膳控股社社長小川洋平也曾公開表示,將進一步加快濱壽司在中國大陸市場的開店速度。
2
平價背后的隱形技能
如鮨壽司的店員在接受訪談時表示,如鮨壽司要打造中國人自己的壽司門店,會借鑒日本品牌好的方面,但更適合國人,價格更加親民。
通過大眾點評比對,如鮨壽司客單價在88元左右,與濱壽司不相上下,而壽司郎的客單價則在125-138元之間。
乍看之下,如鮨壽司確實實惠不少。但僅靠“平價”遠遠不夠。如何在借鑒日系模式的基礎上保持口味,以及供應鏈效率的打造,都是影響如鮨壽司能否在日系雙雄夾擊下撕開市場缺口的關鍵因子。
一位長期研究消費領域的行業人士向36氪分析道,看似簡單的回轉壽司背后,暗藏兩大難以短期復制的壁壘。
其一,是設備端的技術與供應限制。盡管中國硬件制造能力突出,但回轉壽司核心設備的適配性仍有差距。日本設備制造商如石野制作所等,歷經數十年迭代,設備在動線設計、鮮度保持、故障率控制上已十分成熟。
其二,是海鮮供應鏈的深度。壽司的核心競爭力在于食材,而全球海鮮供應鏈的搭建非一日之功。壽司郎、濱壽司依托多年積累,早已與核心產地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不僅能拿到穩定貨源,更能以議價優勢控制成本。同時,它們對不同產地食材的品質特性、運輸時效、儲存條件的理解,是經過市場驗證的成熟經驗。
據官方介紹,如鮨壽司核心食材以挪威三文魚、赤蝦、甜蝦、金槍魚為主,冷鏈直送,確保新鮮現制。依托海底撈供應鏈優勢,如鮨壽司在食材選擇上嚴格把關,采用“優質本土供應商+全球直采”相結合,并由冷鏈直送,確保標準化的供應體系。
但在小紅書等社交平臺,關于如鮨壽司的評價褒貶不一,有打卡用戶反饋:“鵝肝壽司的鵝肝塊又小又薄”,但也有用戶給出相反的反饋,這些都折射出供應鏈與出餐標準化的不足。如鮨壽司雖有海底撈供應鏈背書,但火鍋食材與海鮮壽司食材的
供應鏈邏輯完全不同,在貨源穩定性、成本控制、品質把控上可能還需時間打底。
在餐飲行業艱難行進的今天,海底撈在多元品牌孵化上步履不停。自去年8月啟動“紅石榴計劃”以來,海底撈已成功孵化出“焰請烤肉鋪子”“小嗨愛炸”等14個餐飲品牌。截至2025年6月底,“紅石榴計劃”旗下品牌門店共計126家,“其他餐廳收入”達5.97億元,同比增長227%。
至于如鮨壽司能否成為“壽司郎”?只有嘗試才會給出答案。
親愛的讀者朋友,星標《Foodaily每日食品》公眾號,及時接收每日新鮮的推文,希望我們像以前一樣,每日相見!
更多行業前沿資訊和優質供需資源對接,掃碼添加「食品創新官」Cherry即可進群。
![]()
相關內容推薦
三連一下,了解更多精彩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