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錯覺
夢的影子在秋千上晃
推出去的是蝴蝶的羽翼
蕩回來的是指針的鐘聲
指腹間殘留著胡茬的刺痛
此刻的我
不是坐在下半場的門檻
是被拽回到上半場的回廊
眼前的窗簾浸出暖暖的光
夢里的老屋仍亮著燈
樓下的鳥鳴正和秋雨纏綿
夢里的稻谷已經曬干歸倉
掌心傳來熟悉的金屬涼意
不是手機屏幕的微光
是老屋門環上沉睡的銹斑
人淡如菊
靜立陽臺一隅
淡黃勻染,素白輕疊
低首數瓣語,懶與秋風辯
雨的涼薄,更不入心頁
樓下聞秋聲,棲鳥苦吟
微微頷首,遞去一縷香吻
佇立,抬頭看云——
晨霧拾起墜落的目光
你是月光淬煉的白瓷
我是暫棲瓷沿的雁影
我以沉默與你對坐
任心底的潮汐在菊瓣沉落
晨光有風來
早早起床,將窗簾拉開
讓風先進來歇歇腳
藏了整夜的心思攤開
鋪在涼意漫浸的晨光里
蘇醒的手臂探向窗臺
風也會有靈氣
筋脈在抻拉中鮮活跳動
指尖似蓮花柔柔綻放
鎖骨承接住風
太陽被搖成嬉游的魚
索性將掌紋的暗線袒露出來
任西風一一翻閱
任光陰在腳印里悄悄結霜
作者:陸勤元,安徽合肥人,中學教師,肥西縣作協會員,部分作品在《派河》等紙刊及公眾號平臺發表。
趕路的雪
一封家書
薄如蟬翼
在郵往春天路上
被折疊成
六角形
趕路的時候
還沒到家
就被鄉愁
碰化了一角
雪花
祖國啊
我是你生的
一片雪花么
你給我每一絲溫暖
都會讓我
淚流滿面
賣火柴的小女孩
從心底
交出愛的火焰
在冬夜映亮童話
春天就變得格外剔透
流浪的花朵
不是雪花的姊妹
你只是一小團流浪的火苗
那么小的火柴盒
會劃出寒星下的微光
照出人心的丑陋
多么干凈的小手
也捂不暖人牲的冷漠
路太黑,風太大
妹子,別哭
北京時間
它的聲音真好聽
最后一響,標準得
讓我不好意思
每天我都標準得象一個聽話
的好孩子,聽領導的話,聽紅旗的話
在北京播報的時間里,起床,看新聞
上班,下班,用普通話
與普通人交流
用同一種表情和同一種微笑
做同一個夢
京腔里的鼓槌似密集的雨點
我的兩條腿
規范得象分針跟秒針
相互交錯切割白天和夜晚
作者:沈順萬,筆名沈默、彬潔,在公開刊物發過若干作品并入選多種選本,出過幾本集子,偶有獲獎,其余不詳。
![]()
也對(外一首)
朋友拿出一瓶
剛生產的紅酒
喝吧
特別新鮮
不是說紅酒
放的越久越好
那是他們買不上新鮮的
想了想
也對
錯覺
其實
責任不在醫生
是父親
給你取個女人名字
被誤會了
才查出
婦科疾病
雁聲遠(外一首)
青色磨石上的鐮刀
薄的像一彎月牙
好多年了
盡管再沒用它
每到秋天
仍拿出來細磨
用老人的話來說
丟啥都行
就是不行丟手藝
童年
每次想起老家
就會念到村頭那棵
刻著乳名的榆樹
是否長得很高了
它一定努力地
把頭伸向山外
大聲地喊著
吃完飯
咱們一起去玩
月亮(外一首)
月圓時
走在河堤上
看看
水中的月亮
望一望
天空的月亮
水中的月亮
像天空的月亮
天空的月亮
像故鄉的
月亮
雁聲遠
小馬扎上的時光
是掛在屋檐下
一串串
被風干的紅辣椒
點上一袋煙
數過來
數過去
孩子喜歡吃辣椒
每年秋天
都要給曬一串
作者:張占云,上世紀六十年代生于寧夏東部山區,現居甘肅省蘭州市,一個流落于城市的牧羊人,詩歌愛好者!
![]()
想起父親
想起了父親
想起他的專注——
纏繞村前的小溪
想起他的神情——
親吻月色的清暉
當想起——
他與崖柏一樣
陡峭的喘息
我試著喊他一聲
三十三年沒喊了
“爸爸”一詞
卡在喉嚨里,蠕動成一絲雜音
像一根針——滑落
在時光里搏動的心扉
雙腳粘地,
仿佛有仇的兩砣鐵墩
視線沒拽住父親
漸行、漸遠的背影
消失在界碑處
雞鳴,剛好三遍
夢醒的時候才想起
父親已逝
他鄉小區廣場
歡樂在手舞足蹈中開花。
鳥鳴放低聲調,
生怕別人聽出聲帶的破損。
落葉,乘上秋色之船
咬破泳池的熟稔;
而它的沉默,
是水面微波上滾動的驚雷。
今天長成昨天的影子,
廣場不去點評,
它腹中孕育的所有事物,
包括避暑人遺下垃圾的哭泣。
但我環繞的視線,
逐漸變得溫柔,
一一收下,
小區的各種色彩
和南北各異的聲調。
此刻,湛藍心空
慢慢綻放一輪圓月。
別了,安順
你本想一同離開
可秋天的美
像一根捆綁的繩索
冬天和春天
是綁住故鄉的另一端
我本想一同留下
但夏天腳步漸遠
夜空灑滿秋月的清暉
仿若激昂的號角
催促著時光的征程
霎時 我聽見了
熟悉的蟲鳴
和草木的低吟
正叩擊內心
那吱呀作響之門
在復返的時空里
思念將化成雨露和暖陽
距離的沃土會種出美麗的花朵
是的 一季種一季的花卉
每一種花卉都綻放出
一種異域的芳香
紛飛的心緒
如同遷徙的鳥兒
在記記中穿梭不息
交錯的季節
好似嬉戲的鴛鴦
于依戀中訴說著的不舍
哎 話語和文字已蒼白無力
我們還是拉勾手指吧
讓帶著糾結的歲月
在短暫的盟誓里
長出柔軟的時代骨朵
再見 清晨
別了 安順
七彩丹霞
還未結痂的傷口,
裸露著,
像幽靈延展出的褶皺,
滲出時間的血。
誰說,這是五線譜?
這是七彩圖?
這是畫家筆下的綾羅?
不痛嗎?
難道這寸草不生的地方,
找不到一座
供奉敬畏的寺廟嗎?
蒼穹之下,
只有喋喋不休的風
如僧人的禱告。
作者:黎江,筆名漓江,曾于基層單位任職,愛好快走、釣魚等戶外運動,退休后喜歡閱讀詩歌和創作詩歌。熱愛旅行,足跡遍布國內多地,通過旅行了解不同地域文化,拓展視野,并將所見融入詩歌創作。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尋找光明。讀睡詩社創辦于2015年11月16日,詩社以“為草根詩人發聲”為使命,以弘揚“詩歌精神”為宗旨,即詩的真善美追求、詩的藝術創新、詩的精神愉悅,詩對生存生命的揭示。現已出版詩友合著詩集《讀睡詩選之春暖花開》《讀睡詩選之草長鶯飛》。詩友們筆耕不輟,詩社砥礪前行,不斷推陳出新,推薦優秀詩作,出品優質詩集,朗誦優秀作品,以多種形式推薦詩人作品,讓更多人讀優秀作品,體味詩歌文化,我們正在行進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