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明冬在工作中。
![]()
“汽車”石窟已初具雛形。
11月1日,資陽市安岳縣秋雨淅瀝,在山林間一處人工開鑿的石窟中,戴著防塵口罩的周明冬正握著角磨機打磨石質汽車的雛形,指縫里嵌著石屑,火星混著石粉落在地面,抽風機嗡嗡作響,試圖吹散洞窟里厚重的灰塵。
幾個月前,周明冬在此雕刻了一座“奧特曼”石刻,引發“文化入侵”的爭議。后來,他改雕一輛SUV形狀的石質汽車,如今已具雛形。
“這應該是全球第一個汽車石窟。”周明冬有些自豪但又不太確定,“想為汽車時代樹碑立傳,以后說不定就是文物了。”
引發爭議
雕奧特曼石窟被批“文化入侵”
今年6月,周明冬帶著一把電錘,鉆進了鄰居家的林地。
之所以選擇挖洞鑿刻,是周明冬覺得普通人離世后,在世上的痕跡可能幾十年就消失殆盡,而石刻幾百年上千年都會存在。
但最初,他選了個看似“不太正經”的題材——奧特曼。
“只是覺得這個形象沒人雕刻,而且搞笑、有趣,就拿來臨時練手,”周明冬說,“我對傳統石刻題材不太感興趣,想雕點現代人熟悉的。”他花了兩個多月時間,在高3.5米、寬2.5米、深2米的洞窟里雕出一尊坐像石刻,頭部和“奧特曼”相似,頭部以下則參考了樂山大佛。
周明冬把雕刻過程錄下來上傳至短視頻平臺,爭議也隨之而來。“當時好多網友說我這個是‘文化入侵’。”周明冬回憶,有人認為“石窟是傳承傳統文化的地方,雕奧特曼是對石刻手藝的不尊重,甚至是外來文化擠占本土空間”;也有網友力挺,“老手藝就該有新題材,奧特曼是一代人的記憶,不算‘入侵’”。
面對爭議,周明冬陸續下架了相關視頻。
改雕汽車
想為汽車時代“樹碑立傳”
隨著關注度的走高,更大的壓力來自線下:是拆,還是改?
“當時我的想法是改成一個‘沒有爭議且足夠有趣’的石窟。”此后,周明冬親手把奧特曼石窟造像拆除,并著手雕刻一輛汽車,“汽車幾乎家家都有、隨處可見,能代表現代文明。”
7月4日,周明冬開始第一步擴窟,把原本的洞窟一點點鑿寬、挖深。
如今的洞窟高度未變,深度則已擴至6.5米,內寬3.3米,累計鑿出四五十立方米石頭。對于單干的他來說,這是實打實的“大工程”:之前雕奧特曼總共花了兩個月時間,這次光擴窟就用了三個月。洞窟中央,一輛SUV的石質輪廓已清晰可見,兩邊還留有過道。規劃的車身長約4.5米、寬1.95米、高1.75米。為了規避侵權,周明冬沒選具體車型。
“這應該是全球第一個汽車石窟。”周明冬語氣里帶著點自豪,又有點不確定,“想為汽車時代樹碑立傳,以后說不定就是文物了。”
周明冬認為,“就算現在沒人看,以后總會有人來”。這份執念讓他已累計投入上萬元,光是電錘的鉆頭就用壞了20多個。他還擔心長期雕刻作業可能導致的塵肺病。雖然已3次體檢身體整體狀況良好,但完工后他還是打算花幾萬塊錢去洗肺。
即便如此,周明冬仍每天都泡在洞窟里,連之前嘗試的直播都停了,“專心把活做完再說。”此外,他還在洞窟背后墻壁上打磨出一片區域,計劃在上面刻字,用來介紹整個石窟和汽車工業。
“執著也好,情懷也好,反正不想爛尾。”周明冬反復強調,自己從沒像現在這樣“想把一件事做完”。
現實難題
老婆臨產最愁奶粉錢
幾個月來,周明冬拍短視頻和直播的收入微乎其微,開支全靠“吃老本”,唯一的“人氣”還是去年拍“鋼筋磨針”短視頻攢下的8000多粉絲,“當時最高一條視頻800多萬播放量,現在拍石窟沒人看,也沒收入。”而他之前跟著師父學雕刻時,每天能拿到120元,熟練后還能漲薪。
他也曾試著聯系汽車廠商,想給汽車石窟爭取冠名贊助,可打了一圈電話,連個負責人都沒聯系上,最后只能按自己的想法來設計。
最關鍵的是,老婆預產期就在這個月,奶粉錢最讓周明冬發愁。“她現在在重慶養胎,小孩生下來后我肯定要過去照顧,這邊要暫時放一段時間。”
至于汽車石窟的未來,周明冬并沒太多“野心”,只盼著能好好完工,再裝個不銹鋼欄桿,防止以后有人爬上去出事。至于未來,他準備先找個工地或者工廠干活,掙夠奶粉錢。等孩子大點后,要是自己還想做雕刻,再跟師父學學細活。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陳遠揚攝影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