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清澗縣以打造沿黃優質特色農產品輸出地為目標,堅持科學育種、綠色養殖、精深加工、多元銷售協同發力,大力發展黑牛、黑毛土豬等綠色生態養殖產業,探索走出“龍頭企業+科技支撐+村集體+基地+農戶”的創新經營新路徑。
截至目前,清澗縣已發展起肉牛、肉豬養殖場1500個,黑毛土豬存欄量達5萬頭,黑牛存欄量達1.2萬頭,全縣畜牧業每年實現產值4.5億元,并帶動養殖戶戶均增收約5萬元。
![]()
科技引領,智慧牧場示范帶動
近日,記者走進清澗萬頭黑牛智慧牧場看到,現代化的養殖棚和各類智能化設備盡顯科技賦能的新氣象,飼草料車所到之處,數不清的黑牛齊齊探出頭來享用美食。
“牧場現存欄肉牛1萬余頭,以純血和牛、安格斯牛兩個優良品種為主。”據清澗萬頭黑牛智慧牧場場長劉國強介紹,2022年,清澗縣通過招商引資成功引進陜西外經貿國際農業合作有限公司,在當地投資5.4億元建設占地千余畝的萬頭黑牛智慧牧場,并從澳洲引進200多頭種用純血和牛作為供體牛、8000多頭安格斯牛作為受體牛,運用胚胎工程技術開展工廠化、規模化的種群擴繁。
![]()
值得一提的是,牧場繁育中心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建立產學研合作平臺,在胚胎工程、生物育種、營養調控以及精細化養殖等領域深度合作,集成純血和牛快繁及選種選育核心技術體系。劉國強表示,目前該中心已成功建立了OPU(活體采卵)-IVF(體外受精)-ET(胚胎移植)技術體系,在體內外胚胎生產及移植效率上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具備每年向全國市場生產推廣純血和牛胚胎2萬枚以上的能力。
政策賦能,農戶共享產業紅利
隨著智慧牧場產業鏈的發展,當地農戶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玉家河刑家溝村養殖戶霍延林去年從牧場買回5頭懷孕母牛,待牛犢喂養至200斤以上后,智慧牧場以每公斤60元的價格統一回收。同時,他還享受到新建牛舍、母牛購置、飼草補貼等多方面的政策補助。
“去年下了一茬牛犢已被回收,今年又新下一茬,每頭能賣12000元,政府還幫我們蓋了牛棚和草棚,這牛養得真值。”霍延林說,政府還給能繁母牛購置補助3000元、繁育犢牛回收補助2000元、飼草購置補助1000元,這讓他對養殖業充滿信心。
為鼓勵和引導農戶參與綠色生態養殖,清澗縣出臺《關于加快清澗綠色生態養殖業的實施意見(試行)》,通過多項補助政策扶持畜牧產業。同時對全縣能繁母豬、育肥豬、奶牛、湖羊、黑牛進行惠農保險兜底承保,降低養殖場(戶)養殖風險,保障經濟利益。
全鏈發展,生態循環提質增效
在清澗縣折家坪鎮西馬家溝村的山溝溝里,坐落著一排排廠房,廠房之間互相聯通,頗具現代化園區規模,遠遠看去,蔚為壯觀。
“這是黑毛土豬養殖基地,養殖場建設的都是聯動式標準化豬舍,包括育肥舍、保 育舍、分娩舍等一應俱全,現在存欄母豬2000頭,黑毛土豬2萬頭,年底出欄大概能達到4萬頭。”清澗縣田野生態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徐延聯介紹說。
![]()
田野生態養殖有限公司是黑毛土豬規模化養殖的市級農業龍頭企業,也是清澗生態農業發展的重點培育企業。
為提升服務水平,助力全縣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清澗縣組建了畜牧獸醫專業技術人員服務團隊,畜禽養殖社會化服務團隊,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吸納畜牧獸醫專家、鄉村獸醫共同參與,推動專業技術人才下沉基層一線,解決農戶在養殖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為科技興農提供專業支撐、人才支撐。
“‘十五五’期間,我縣將計劃新增黑牛3萬頭、黑毛土豬4萬頭、家禽3萬羽。同時推行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依靠項目支撐完善產業鏈建設,落實補助政策,持續推動綠色生態養殖產業穩定發展。“’清澗縣畜牧技術推廣站站長賀潔說。
記者 李志東 閆宇濤
編輯 葉蕊 校對 劉雅嬌 責編 李治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