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正面臨日益嚴峻的水資源挑戰,與阿富汗在跨境河流管理問題上的緊張關系持續加劇。
近期,德黑蘭方面公開指責喀布爾當局未能遵守雙方簽署的水資源分配協議,導致伊朗境內水源供應嚴重不足。
該國西北部曾經廣闊的烏爾米亞湖也瀕臨完全干涸,引發國內外對環境災難及區域穩定的廣泛擔憂。
伊朗外交部副部長卡澤姆·加里巴巴迪近日公開表示,伊朗根據《赫爾曼德河條約》應獲得的水量遠未達到約定標準。
他指出,阿富汗境內推進的多項水壩建設工程明顯影響了流向伊朗的水量,并呼吁兩國應重新建立法律框架以更有效地管理跨境水資源。
![]()
赫爾曼德河作為兩國重要的共享水源,長期以來因氣候干旱與政治因素交織,成為區域爭議的焦點。
截至目前,阿富汗塔利班當局尚未對伊朗的最新指控作出回應,其此前多次強調,水流減少主要源于氣候因素,而非人為截流。
在伊朗國內,烏爾米亞湖的生態崩潰同樣引發高度關注。這片曾經的中東地區最大湖泊,如今因長期干旱、上游筑壩及農業過度用水,水域面積已萎縮超過95%。
伊朗議會成員魯霍拉·阿扎德警告稱,烏爾米亞湖正逐漸演變為一片鹽堿荒地,湖床裸露后產生的鹽塵可能隨風擴散至500公里之外,對農田生態及公共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歐洲航天局近期公布的衛星圖像清晰顯示,該湖已退化為零星散布的水洼,生態修復前景堪憂。
伊朗總統馬蘇德·佩澤希齊揚在與議員討論時坦承,烏爾米亞湖已“基本干涸”,西北地區超過1500萬居民的生存環境受到直接影響。
他提到,氣候變化導致當地降雨量持續下降,多條曾經水源充沛的河流現已斷流。部分批評者如議員薩爾曼·扎克爾則指出,政府將原應注入烏爾米亞湖的賈加圖河與塔塔胡河水源調往他省,加劇了湖泊的消亡。
他強調,水資源管理失當與政策執行偏差,是導致當前危機不可忽視的因素。
面對日益惡化的水危機,伊朗亟需在國內水資源管理、農業灌溉效率及水利基礎設施方面推動系統性改革,并積極開發海水淡化等替代水源。
![]()
在對外層面,通過對話協商處理與阿富汗等鄰國的水資源爭議,成為維護區域穩定的關鍵。此外,湖水干涸帶來的鹽塵擴散、農業減產及居民健康問題,已構成連鎖性社會與經濟風險。
國際社會的技術援助與跨界合作,或將在緩解伊朗水危機、保障糧食安全及控制移民壓力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如何平衡國內需求與跨境資源分配,將是伊朗未來必須應對的長期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