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4年全國生育數據出爐,南北區域間的生育水平差異令人震驚。
2
廣東省全年新生兒數量高達113.3萬人,占全國出生人口的11.8%,連續第七年位居榜首。其出生率達到8.89‰,顯著高于全國平均的6.77‰,展現出強勁的人口增長動能。
3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東北三省:黑龍江出生率僅為2.92‰,平均每342人才誕生一名嬰兒;吉林和遼寧同樣位列全國倒數前四。三省合計出生人口僅38萬,尚不足廣東總量的三分之一。
4
一邊是南國熱土上持續升溫的“生育潮”,另一邊則是東北大地上的“生育冷清”。為何會出現如此懸殊的局面?這片曾經人聲鼎沸的老工業區,又為何逐漸失去了孕育新生命的力量?
![]()
5
廣東“三重優勢”撐起生育活力
6
廣東為何能成為生育主力?關鍵在于它既善于吸引外來人口,又能有效留住年輕群體。作為全國最具吸引力的省份,2024年廣東新增常住人口達74萬,相當于憑空建起一座中等規模縣城。
7
這其中,超過六成的新遷入者年齡集中在20至35歲之間,正處于婚育高峰期。換算下來,每年凈增約50萬名潛在父母,為本地生育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
![]()
8
放眼全省1.27億常住人口,來自外省的流動人口突破3000萬大關。這些背井離鄉的年輕人,已成為推動廣東生育率走高的核心引擎。
9
以東莞為例,2024年當地每100名新生兒中,有72個孩子的父母持有非本省戶籍;深圳情況類似,新生兒家庭中超六成來自外地。人口流入直接轉化為生育紅利。
![]()
10
那么,是什么讓廣東能夠穩住這批年輕人的腳步?答案是一套完善的“安家支持體系”。在佛山這類制造業重鎮,只要具備大專學歷,即可快速完成落戶流程。
11
東莞更是推出貼心政策:剛就業的青年每月可領取500元租房補貼。對于渴望在大城市扎根的情侶而言,這樣的扶持無疑極具誘惑力。畢竟,只有先安頓好生活,才敢考慮組建家庭、迎接新生命。
![]()
12
除了幫助年輕人“安身”,廣東還在全力保障他們“安心”養育子女。每個孩子每年可獲得3600元育兒補貼,申請程序簡便透明,覆蓋了83%的家庭。
13
若生育二胎,每月額外享有200元嬰幼兒補助;三孩家庭則提升至每月300元。珠海更是打出重磅激勵——三孩家庭購房時可一次性申領8萬元現金補貼。
14
連基層社區也積極參與鼓勵生育,廣州市番禺區下沙社區宣布:凡生育第三個孩子的家庭,將獲得3萬元獎勵金,真金白銀減輕養育負擔。
![]()
15
最受雙職工家庭歡迎的,當屬廣東大力推進的普惠托育服務。根據規劃,到2025年全省將新增4200個社區托育站點,確保每百個托位中有65個屬于平價性質。
16
在廣州天河區,無論居住何處,步行15分鐘內必能找到一家資質齊全、收費合理的托育機構,極大緩解了接送難題。
![]()
17
企業也在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東莞某電子制造企業直接在生產車間旁設立托育中心,員工上班途中便可順道送娃,下班接回,每月費用僅需500元,成本不到雇請保姆的一半。
18
同時,廣東對職場女性的支持措施十分到位,允許女職工申請彈性工作時間,在兼顧育兒需求的同時穩定收入來源,真正實現“生得起、養得好”的現實可能。
![]()
19
東北“三重困境”困住生育腳步
20
相較于廣東的蓬勃生機,今天的東北正深陷人口萎縮的“負向循環”之中。
21
這片曾以重工業聞名全國的土地,產業轉型進程緩慢如老牛拉車,新興產業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導致就業崗位嚴重短缺,經濟活力持續衰退。
![]()
22
面對有限的發展前景,年輕人只能選擇離開家鄉謀出路,用腳投票表達對未來生活的期待。2024年,東北三省GDP總和在全國占比僅為5.4%,經濟地位不斷下滑。
23
黑龍江省私營單位職工年均工資勉強超過4.8萬元,而廣東城鎮居民人均年收入高出近3萬元。巨大的薪資落差,加速了人才向南方遷移的步伐。
![]()
24
以吉林大學為例,2024屆畢業生中,愿意留在東北就業的比例不足25%;沈陽、長春高校畢業生本地留存率甚至未能達到四成。
25
青年人口大量外流,直接造成適婚人群銳減。遼寧省結婚率已跌至全國最低水平,僅為5.1‰。沒有婚姻基礎,自然難言生育。
26
即便部分東北青年仍有生育意愿,現實壓力也讓他們望而卻步。
27
盡管房價相對溫和,但收入水平同樣低迷。一名應屆畢業生月薪普遍在3000至4000元之間,購買一套80平米住房需節衣縮食積攢十余年。
28
育兒成本更是高企,公立托育資源稀缺,私立機構收費昂貴,雙職工家庭常常陷入“誰來照看孩子”的兩難境地,連二胎計劃也只能束之高閣。
29
更嚴峻的是,東北老齡化程度遠超全國平均水平。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突破20%,其中遼寧省高達21.06%,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
![]()
30
黑龍江省2024年養老金收支缺口高達649.4億元,撫養比為1.5名在職人員供養1名退休者,遠低于全國平均的2.8:1,社會保障壓力巨大。
31
一邊是沉重的房貸負擔,一邊是必須履行的贍養義務,再加上日常開支的壓力,東北年輕人實在難以騰出精力與財力去承擔養育下一代的責任。
![]()
32
歸根結底,要破解東北生育困局,必須從根源入手,讓年輕人愿意留下、敢于生育、有能力撫養家庭。
33
東北應聚焦特色產業發展路徑,例如黑龍江可整合冰雪旅游、冰雪運動與裝備制造鏈條,打造全產業鏈生態;遼寧則可依托寒冷氣候發展寒地測試、新能源儲能等新興業態。產業興旺帶來高薪崗位,才能留住人才。
![]()
34
在經濟增長的同時,還需切實降低育兒成本。可借鑒廣東經驗,發放實質性育兒補貼,延長產假與陪產假期,并加強對民營企業落實休假制度的監管力度。
35
同步推進托育基礎設施建設,鼓勵社區增設普惠型托育點,支持企業開辦內部托育中心,解決“帶娃難”痛點。
36
此外,必須重視養老體系改革。鑒于老齡化程度極高,年輕人普遍擔憂未來“既要養小又要養老”的雙重壓力。應加大財政對養老金的投入力度,推動商業養老保險發展,填補養老資金缺口。
37
唯有系統性解決就業、收入、育兒與養老四大難題,東北才有望走出當前的人口低谷,重建生育信心。
![]()
38
信息來源:
![]()
39
![]()
40
![]()
4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